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谈几点看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四个难点
一般来说,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控制触角触及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不留控制死角,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全部纳入内部控制范围;第二,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内控制度操作性强,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第三,控制程序规范,尤其要重视过程控制。也就是说,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摆在突出的位置;第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功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实践来看,要达到上述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研究和解决以下四个难点问题:
第一,如何把握授权的度。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由量变到质变。在这里,“量”上的度起决定作用,当量的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度量界定成为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对于企业决策者,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率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点。以往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多数是由授权不当引起,都是授权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结果。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一方面在巨大的权力面前,国家的法律都会相形见绌,更何况是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也有“度”的学问,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权力授予,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但授权也要讲究“度”,否则会产生新的舞弊土壤。不管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都要事先认真研究从而准确掌握,这样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执行、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第二,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个人实施全方位控制。这里就存在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现在不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舞弊行为时有发生,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显然成为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难点。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控制是对权力操纵者自身的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这种独特的控制对象决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艰巨性。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关键有两点: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二是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从目前的管理现状来看,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任重道远。
第三,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提起内部控制制度,人们往往想起会计工作岗位在设置上管钱的不管账、管报销的不管稽核等,其实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和所有环节。对于一个复杂系统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和财务管理来实现,而应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重点是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标准,而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意识、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作风,这无疑又是一个难点。
第四,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人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如上所述,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具备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培养大批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显然需要很长的过程。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几点思考
思考一:控与被控是永远需要协调的一对矛盾。控是规范、是约束、是对舞弊的否定、是对损失的扼制。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需要内部控制、呼唤内部控制,这是主流、是规律。越是优秀的企业,规范管理越有无形的作用。企业经营好比一湖清水,管理规范好比千里长堤,水从堤转,才能因而得福,如果大堤本身千疮百孔就会十分危险。军中无法,等于自败;企业无规,等于自乱。内部控制对企业的保护意义非同小可。但控制毕竟对人而言,是对人的行为约束、对人的权力限制,而按照自然法则,力是有反作用力的,因此矛盾永远存在。可见,协调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矛盾是事关内部控制制度成败的关键。什么时候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协调好了,企业经营就稳定,企业效益增长就快。因此,企业在协调控与被控的关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重点,瞄准主要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2)善于抓住战机,捕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以事实为先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主动把自己置于受控制地位,把握自身行为,不给别人受之以柄;(4)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内部控制思路,使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变化相适应。
思考二:面控与点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置于监控中,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进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与点的控制要有机结合,内部控制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那么,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时,如何找到控制点,通过点的控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的点应设置在三个方面:(1)资金。对企业资金筹资、调度、使用、分配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2)成本费用。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严格监管,防止出现舞弊行为;(3)权力使用。对企业各经营环节的权力行使实施有效监控,防止权力乱用,造成经济损失。
思考三:控制与创新要相依相伴。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不能让内部控制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控制是为企业经营导航,其自身没有资产再生的功能,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力的源泉是创新,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适应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这就告诉我们,保持企业健康发展不仅要实施内部控制,更要促进企业创新。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对企业创新工作给予足够的支持,在支持中对创新过程实施全面控制,防止企业创新过程中产生舞弊行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