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3期/公共/财政/正文

发布时间

2008/4/1

作者

□文/李恺阳

浏览次数

1186 次

我国财政预算连年超收问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财政预算连年大额超收,在国家富足经济繁荣的欣喜背后,我们同时也有隐忧:如此大额度的超收反映了预算体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财政预算。国家财政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了年度内国家财政收支项目、内容和应达到的指标及其平衡状况。国家预算编成后,经立法机关审查通过并公布,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计划文件,政府据此组织财政分配活动,实现对国家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国家财政预算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是计划预测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参考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编制预算。所预计的数字与实际收入不应有太大出入。可是数据显示,2000~2007年在财政部编制的预算草案中,全国财政收入预算增长分别为8.4%、10.3%、10%、8.4%、8.7%、11%、12%、15%,而实际增长达17.6%、22.2%、15.4%、14.7%、21.4%、19.8%、24.4%、32.4%。两相比较,预算增速与实际增速误差达一倍左右,超收收入绝对额也在3,000亿元左右。
  收入超收虽是好事,但如此大幅度的超收也反映出预算缺乏科学性。超收收入越多,说明预算编制越不准确。大规模超收导致诸多问题,如致使这部分财政资金的使用脱离了人大的有效监督,造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为官员牟取私利、滋生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国际上,对超收收入的使用普遍采取“审批制”,且大多首先用于弥补赤字。按现行预算法的规定,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由政府自行决定,只需将执行结果报告全国人大,不需要事先报批;对超收收入的使用,全国人大可提出要求,但不具有强制性。近年来,我国的超收收入全部用于追加支出。政府部门花钱一般是前紧后松,再加上年底有几千亿元的追加预算,年底突击花钱成了我国的一道景观。
  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和透明度,不仅脱离了人大的事前监督,给事后的审计监督也带来难度,甚至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带来冲击,每当年底政府突击花钱时,央行不得不发行大量票据回收流动性。
  二、产生原因
  为何我国近年来财政连年大幅超收呢?究其原因:首先,近年来,考虑到国内外经济波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财政部在安排预算时一贯坚持“留有余地”的原则,预算收入预测常常比较保守。这是致使财政超收的原因之一。其次,财政预算报告编制粗糙,不能对下一年度的收支情况进行准确预计。我国的财政预算报告沿用几十年来的老办法,只公布几个收支大类的预决算数字,并加以大量的文字说明。据人大代表反映,当前我国交由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是政府的预算报告,而不是政府预算的全部收支数据指标,多数财政预算报告只有一个总数,没有具体分配到科、教、文、卫等项开支的详细数据,无法去听证、辩论、审议,也就无法在十几天的“两会”时间里真正看懂、理解财政预算报告并进行分组讨论和投票表决。
  三、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科学详细地编制预算、加强预算监管、严格资金去向是当前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应循之道。
  (一)推行标准周期预算制度。目前,我国的部门预算编制,在规范化上还只是刚刚起步,在预算编制的主导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功能预算的模式,在编制的具体程序和时间安排上事实上仍采用的是功能预算的做法,预算编制还是分年断代的做法,没有把预算编制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因而没有建立起与新部门预算编制方法相一致的预算编制周期。回顾几年来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的实践,我们的预算编制基本上是一年一算账,明年从头再来,每年工作的重心是年底时分配下一预算年度的预算指标,预算批复后进入执行阶段、开始办理拨款,同时在年初开始进行上一预算年度的决算批复工作,三个环节分头并行、互不相连,并未形成以预算编制为核心的系统运行的状态。我们强调按标准周期编制预算,并不仅仅简单地是时间上的长短问题。由于各国预算编制和立法机关审议的细化程度不同,编制预算的客观时间要求也不同,没必要强求我国的预算编制也一定要有10~12个月的时间周期。问题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预算编制的相对固定的规范周期,并将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纳入预算编制的过程,延伸预算编制的过程,将预算编制的准备阶段延伸到部门,并且在财政内部建立预算编制准备期的标准工作规范,将整个预算编制的环节和工作内容程式化和规范化。
  (二)预算报告准确化、具体化、科学化。针对我国当前预算粗糙问题,相关部门应将各项数据明确详尽地显示在预算报告中,并通过分析总结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客观分析本年度国家计划对预算的要求、本年度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对未来年度的政策目标进行仔细研究与评估,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把预算收支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四、结语
  综上,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可喜的,但预算的不准确会导致诸多问题滋生,蚕食我国的经济发展成果,削弱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节与管理。我国应加快预算管理改革,严格预算,使预算更加科学、准确,实现政府对经济状况的准确把握和对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156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