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4期/市场/贸易/正文

发布时间

2008/4/30

作者

□文/伍 希

浏览次数

919 次

人民币汇率升值能抑制中国贸易顺差吗
  一直以来,让人民币承受了巨大升值压力的导火索之一,正是中美之间天文数字一般的贸易逆差。2005年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高达2,020亿美元,惹得全美上下一片对中国的“讨伐”之声。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有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那么,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否抑制了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呢?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的影响效应
  (一)正面效应
  1、有利于降低进口原材料和商品成本价格。由于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多来自国外,人民币升值后,降低了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且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惠及国内消费者。同时,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大量的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气、原材料如铁矿石、先进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而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是以美元计价的,人民币升值之后上述商品都会变得更加“便宜”,从而会有效降低我国进口的成本。
  2、有利于提升贸易产品结构。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商品多为附加值极低的商品,这些商品不仅浪费了我国大量的宝贵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人民币升值将会迫使生产此类商品的厂商或者退出、或者提高生产工艺,增加产品附加值,抑制廉价初级产品的过快增长,增强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提高科技水平和高科技产品的研制能力,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
  3、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矛盾。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使彼此之间的贸易摩擦得到一定的缓解。在多数国内企业可以承受的幅度内,人民币适度升值,表明中国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为贸易伙伴着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对外贸易的不平衡问题。
  4、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我国的企业长期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做法,实际是自相杀价竞争的结果,减少了自己的收益,让外国进口商渔翁得利。升值后,如提价,可能失去市场;不提价,可能增加亏损。因此,只能提高生产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对企业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会减少贸易摩擦,企业做国际贸易会更顺畅。而且它也逼迫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技术进步上,以便生产出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负面效应
  1、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影响我国在美元贬值期间转移效应和相对比较优势的发挥,加大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同时,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从而必然会影响中国产品的出口,以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吸引外资能力减弱,削弱中国出口企业的规模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对已在华投资或在华拥有资金的外国企业家有利,因为他们的资产将会增值,但却会使即将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家徘徊不前,因相应的新增投资成本上升,原有的外资企业会继续留守,而新增资金则会转向其他国家投资。
  3、周期长的产品出口受抑制。运营周期较长的大型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出口面临一定困难。有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从签约到交付使用需要5~10年,付款时间可能更长。如果人民币长期保持升势,企业很难预测远期汇率水平。金融机构一般也只能提供短期的外汇对冲工具,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很大,因此运营周期较长的出口产品受到抑制。
  4、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可能出现逆差。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农产品主要是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国外相比,这类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丧失此优势,而且目前我国玉米和小麦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不大,但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量可能明显增加,而大米的价格优势也可能消失。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阻滞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增长的步伐,进口将明显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将造成冲击,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可能发生逆转,由顺差变成逆差。基础薄弱的农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中国贸易顺差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发展迅速,逐步从原材料、初级产品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升级,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198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27.9亿美元。1997年外贸总值突破3,000亿美元,并首次跻身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贸易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2004年我国贸易顺差为319.8亿美元。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1,019亿美元。2006年前4个月的贸易额和顺差分别为514亿美元和33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6%和61%,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更是打破了2005年年度记录,达1,774.7亿美元。到2007年,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的1,774.7亿美元又增长了47.7%,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则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23.5%。对于2008年中国贸易形势,央行表示,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增速可望逐步放缓,但仍将维持较高水平。而渣打银行报告在对2008~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和经常账的分析和预测中指出,中国顺差增长的“故事”远未结束,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可能达3,950亿美元。
  三、人民币汇率不是中国贸易不平衡的根源
  (一)日元升值的经验证明,仅靠汇率升值不能解决贸易不平衡。(表1)现在的中美间贸易情况与上世纪中后期的日美贸易状况非常类似。从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日元对美元开始缓慢升值,但日本对美贸易收支却从当期的87亿美元剧增到1983年的195亿美元,直到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际,日本对美贸易顺差已经达到465亿美元,而且这种增长趋势并未因为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大幅升值而停顿下来。相反,在1986和1987两年分别上升为552亿美元和567亿美元。虽然在接下来的三年,即1988年、1989年和1990年出现一定下降,但其原因并不是由于日本出口减速造成的,而是由于日本进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出口的增长速度才导致相应年份贸易收支呈现暂时下滑的局面。然而,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日本对美贸易收支在短暂下降之后,又恢复了快速增长(东南亚经济危机期间除外)。
  总之,日元升值对解决日美的贸易逆差的效果是不明显的,这为解决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提供了参考。
  (二)人民币升值对抑制我国贸易顺差作用有限
  1、人民币升值难以削弱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带来的价格优势。我国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方面,尤其是劳动力的价格上具有较强比较优势。2001年我国制造工人周工资为22.35元,是美国的1/35、马来西亚和台湾地区的1/5。有人估计,我国劳动力价格廉价优势可保持20年。根据国际组织数据测算,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3%,亚洲四小龙的5%~6%,亚洲四小虎的50%左右。加之我国原材料的价格低廉,人民币升值很难削弱我国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优势,因此生产成本的优势导致了我国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2、人民币升值难以消化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迁移效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产业转移使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贸易的半壁江山,在扩大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进口替代效应,从而推动了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一直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与加工贸易进口在进口总贸易中的比重相比,一般高出约10个百分点,因此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中的地位要远高于其在进口中的地位。这种现状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其他国家对我国的大量产业转移密切相关。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外资企业从母国或原地区进口原材料、中间品、生产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转移到我国加工制作,然后将在我国制造出来的最终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这种出口全部被计入我国对外出口,从而造成贸易顺差的加速“虚增”。同时,随着外资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迅速增加,其国内销售额也迅速增加,而外资企业多属于进口替代型企业,其在国内销售的迅速增加必然对我国进口产生一定的替代,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差。
  3、人民币升值难以改变进出口增速的不平衡格局。受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及消费需求依然不旺的影响,进口增速持续低于出口增速。2005年以来,除了个别月份的出口增速略低于进口,绝大部分月份的出口增速均高于进口。2005年顺差大增的原因是进口增长率大幅下降,从2004年的36%减少为17.6%。分析主要进口商品近年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导致进口下降的三个原因:一是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涨,导致这类商品的进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比如原油、铁矿砂、铜材等。二是国内的一些产品形成了进口替代,比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汽车零件等,这是因为国内的生产水平提高,能够起到替代作用;而且,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大,外资直接将工厂建在中国,部分行业减少了进口。人民币升值可以部分抵消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但不能改变某些产业中进口替代的趋势。三是中国进口结构90%以上是投资品,进口需求很大是出于投资增速,前几年投资过热,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投资增长下降,进口也随之下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能从根本上缩小贸易顺差。
  4、人民币升值无助平衡国内持续储蓄投资关系。从宏观经济学来看,一个基本的等式是贸易差额等于国内储蓄减去国内投资。也就是贸易顺差反映的是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的状况。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处于储蓄率不断升高的趋势,现在储蓄率在50%左右,投资率在40%左右,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人民币升值无助平衡国内持续储蓄投资关系。
  所以,鉴于我国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所表现出的刚性特征,我国在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且目前单纯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方式很难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29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