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5期/市场/贸易/正文

发布时间

2008/4/30

作者

□文/王宏梅 王 硕 孙 毅

浏览次数

921 次

国际技术转移对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
  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各国技术和资本的流动较之以往更加频繁,跨国公司之间合作日益密切,国际技术转移日趋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自身经济和技术实力的重要方式。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科技发展都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过程,直至逐渐培育出具备高技术能力的本国企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代价,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这就为现在还处在向西方技术学习阶段的中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作为经济正在不断崛起的中国来说,中国企业在技术能力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之处。向发达国家学习,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不断赶超,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插上技术的翅膀,实现经济真正的腾飞。
  一、国际技术转移的涵义
  技术转移可以发生在一国之内,也可以发生在国与国之间,一般来说,跨越国界的技术转移被称为国际技术转移。这里所说的跨国界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被转移的技术必须是跨越国界而传递的;二是技术的供方和技术的受方不在同一国之内(不论双方是否是不同国籍的自然人或法人)。
  国际技术转移流程图如图1。(图1)
  二、企业技术能力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技术能力是指企业为支持技术创新的实现,附着在内部技术基础、人员、组织和信息中的所有内生化知识存量的总和,以及企业通过技术学习,整合这些知识载体,使其能够均衡发展的能力。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为:
  (一)技术基础。企业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有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具体地说,有形技术基础包括企业已经物化的技术知识、企业的技术设备、实验设备等一些技术性资产;有形技术基础好比是电脑的硬件部分,是企业技术能力构成的平台。无形的技术资产主要包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知识积累(主要表现为专有技术、技术诀窍等)以及申请的专利技术。无形技术基础好比是电脑的软件部分,是平台的向上延伸。
  (二)人员。员工个体是技术能力的重要载体。企业的主体是员工,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才是组织最为宝贵的财富,而从知识观的角度来看,人才的价值在于附着于员工的知识。鉴于因价值增加主要由知识带来,知识资产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因此可把知识看作组织唯一的资源投入。也就是说,人才作为企业的投入,其根本在于人才知识的投入,这亦进一步印证了员工是组织知识的一种载体。
  (三)组织。组织是技术能力的另一载体要素。组织可以被看作有生命力的机体,与个人类似,同样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动态积累知识,提升组织能力。学习型组织是指那种精于创造,获取和转移知识并能根据这些新知识和见解调整自己行为的组织。Kim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学习型组织,无论这种学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实质上,组织学习和个体学习是两个层次的学习,没有个体学习就没有组织学习,个体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必要条件。可把组织学习看作是一个由成员个人协作探索作为媒介的过程,组织和个人共同构成学习的主体,通过组织和个人学习,企业知识在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得以积累。因此,与人员为技术能力载体相对应,组织为技术能力的又一载体。
  (四)信息。技术创新活动是贯穿整个企业的系统工程,要求组织内部具有行之有效的信息网络。企业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研究开发部门内部、研究开发部门与营销部门、研究开发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以及企业与外界之间的信息流动。对于企业来说,要提高技术能力必须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保持信息的高效流动,以获取科学、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高水平技术能力必须建立在高质量、多渠道的信息获取上。
  三、国际技术转移对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
  (一)国际技术转移对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正面影响
  1、激励效果。国际技术转移的激励作用,是指新技术的引进迫使技术输入国企业(跨国公司)采用更为有效的生产方法,提高研究和开发效率,并且这种先进技术和工艺所生产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或者是当地企业没有意识到某一技术的存在,或者是当地企业没有认识到采用某一技术所能带来的效益,而通过引进该技术的当地企业或合资(独资)企业的示范作用,一旦当地企业认识到这一技术的存在及其效益,从而迅速地采用各种方法获得这一技术,并使之很快转化成为自己企业的技术能力。
  2、节约效果。国际技术转移的节约效果是指通过技术转移获得较为先进技术的中国企业在技术获得的成本方面较自主研发要低,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少,企业能够以最低的代价和成本,较快进入产业技术的前沿。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的70%左右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取得的。
  3、技术溢出效应。技术的溢出效应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在实现技术的当地化过程中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当地企业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而跨国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的收益,它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
  (二)国际技术转移对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负面影响
  1、削弱了中国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跨国公司对技术研发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种雄厚的实力使跨国公司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优秀人才,进行大量的R&D。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跨国公司掌握着全球80%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是世界范围内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对于相对落后的中国来说,产业发展是离不开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于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中国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依赖,而且其依赖程度正在呈上升趋势。企业要发展,研发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R&D投入占GDP比重在2.7%左右,韩国、加拿大也在1.5%以上,但是在中国,仅为0.7%左右。这种投入与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相比显得微乎其微,使得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引进先进技术,从而形成了对跨国公司技术的依赖,抑制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2、造成企业技术人才的流失。人才是技术的载体,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技术转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从中国企业挖掘优秀人才。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高级管理和科技人才本土化率达85%,对中国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而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更是造成了不出国门的人才流失。
  朗讯麾下规模最大的贝尔实验室,拥有科研人员50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国科研人员达96%;微软中国研究院的60多名研究人员中,20名有国外留学背景,40名是中国著名学府的博士;IBM公司中国研究中心的60多名研究人员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摩托罗拉公司在华研究人员中有近1,000人来自中国的著名高校。据统计,中国银行几年内流失人才4,403人,其中六成以上流向了外资金融机构;近年来,西部地区11个军工企业中,已有数百名高级人才被跨国公司挖走。最近,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一次就从中国挖走3,600名软件工程师。
  国际技术转移的结果是跨国公司每年进行大量的技术人才投资,与中国企业在人才领域进行更加激烈的竞争。国际技术转移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尤其是企业技术骨干人员的流失,流失掉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企业的技术能力,对于还没有形成强大技术能力的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举步维艰,正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和发展挑战。
  对于正在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应该不断地向发达国家和技术转移十分成功的国家学习。在国际技术转移中选择正确的技术引进方式,不断挖掘隐形知识,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和知识应用,找到企业自己的技术能力提高模式,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371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