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5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8/4/30

作者

□文/王 超

浏览次数

923 次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表现及对策
  本文所涉及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但银行对于快速增加的可用资金使用效率又非常低下。
  (一)存差规模巨大。2005年末,存款增速高于贷款增速3.17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的存贷差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存差的巨大,并不一定代表流动性过剩,也不一定会对银行产生不好的影响。但在我国分业经营体制下,国内商业银行因资产运用渠道有限,主要的业务还是传统的贷款,除商业银行贷款以外的资产运用收益都远低于贷款收益。因此,收入与贷款高度相关,大部分银行的收益都来自利差收入,贷款兴则银行兴,如贷款在资产运用中的占比减少,银行则要开始面临困境。存差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银行已经不能很好地安排资金的去向,大部分资金的使用缺乏效率,存在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在现今的商业银行经营体制下,除了贷款以外其他的业务尚处在起步阶段,仍在摸索;而有些业务甚至还未起步,故现在巨大的存差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除贷款以外的业务收益很低,甚至为负增长。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巨大的存差带来的是不好的影响。但随着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改革,随着银行业务的全面开展,巨大的存差则意味着提供了大量可用资金,提供了银行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有利于银行的发展壮大。
  巨大的存差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另外又加剧了资金配置效率的低下,有钱不知道该往哪儿放的怪现象正在我国的银行业中蔓延。
  (二)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超额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人民银行超出法定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可以用于发放贷款也可以偿还存款,它是衡量流动性的重要工具。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先后9次将超额准备利息率调低到0.99%;另一方面在2007年六次加息。超额准备金利率远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并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不断拉开距离。截至2006年底,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4.78%,较2005年年末提高了0.56个百分点。虽准备金率多次上调,中央银行票据频繁使用,但超额准备金率仍然大幅提高,在超额准备金如此低的收益率情况下,虽然是没有风险的收益,但也反映出银行的资金缺乏运用的渠道,处于流动性过剩的状态。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对策进行解决:
  (一)促进优质贷款的增加,提高金融配置效率。上文已提到,贷款是我国银行的主要业务,即收入来源,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迅速提高非利息差的收入显然是不太可能,所以短期内适当地增加优质贷款的数量,尤其是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的优质贷款,既有助于提高金融配置效率,又缓解了过剩的流动性。
  1、完善信用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建设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可以大大减少金融风险,对优质贷款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征信公司可以根据金融机构的要求,广泛收集信息,从而减少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信息不对称,使信贷机构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发放贷款和科学定价,减少逆向选择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银行系统可以据此大幅提高信用风险评估能力和贷款定价能力,从而加大贷款力度的投放,有效减少流动性资产的积累,增加赢利空间和竞争力,而由于诚信环境的不断完善,社会风气也会越来越好,优质贷款会越来越多。故过剩的流动性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
  2、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信贷,提高金融配置效率。当前,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民间借贷仍然相当活跃。目前,加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已成为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资产定价能力,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只有这样,中小企业的安全性才有保障。
  目前,我国银行针对个人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贷款,但由于我国的储蓄率较高,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关注的比较少。其实在我国存款的大部分是富有的人,而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不高,大多居民仅仅靠收入来维持生活,缺乏资产的流动性。缺乏消费能力。如果我国银行可以适时拓展新的消费贷款业务,则既满足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又带动了企业投资,促进了银行的贷款需求。
  (二)完善外汇体制和金融市场,减少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在短期内,促进优质贷款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毕竟只是治标,不是长久之计。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则必须改革我国的外汇制度和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不断进行金融创新。
  1、降低贸易顺差,平衡经济结构。我国的外汇准备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宽进严出”的资本管理体制和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战略,因此要控制外汇快速增长,首先要加强对外国资本的流入管理;同时,要鼓励国内资本到国外投资,改革强制结售汇为自愿结售汇,藏汇于民,满足企业和居民对外汇的需要。藏汇于民,由微观主体进行投资的话,资金量比较小,投资更分散更隐蔽;另外,由于钱是自己的,这种投资可能会更谨慎,更有效率。藏汇于民同时也意味着原本由国家来承担的外汇风险,今后将通过某些方式逐渐变由民众、市场来共同分担。
  2、减少储蓄,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可以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有助于抑制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而消费的增加也有利于减少居民储蓄。扩大国内需求首先必须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将富足的资金充实医疗、社保基金。周小川在2006年1月26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也曾表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老百姓不敢花钱是重要原因。不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只是暂时的,政府应该通过加快养老、医疗保障和教育体系改革,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从而使储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到正常水平。此外,还要扩展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鼓励消费信贷,要清理各种抑制消费的政策,近一步更新消费观念。
  3、改变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增加收入来源。我国银行业必须改变业务结构,过多依赖贷款的单一业务模式会遭受巨大的风险,应允许银行通过多元化的业务来增加收益,分散风险。一要进行收入结构的创新,要大力发展个人零售业务,实现以个人理财为银行主要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平衡发展的转变,提高规模效益抵御风险的能力。二要多发展中间业务,在传统的中间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品种,改善收入结构。
  4、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引导资金分流。对于流动性过剩而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分流过剩的流动性资金,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以市场为主导,不断创新。研究开发与股票和债券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加大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投资者提供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从而降低国民的储蓄率,增加投资,降低存款的增速,减少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成本和压力。加强市场准入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法制和诚信建设,降低市场的风险。
  (三)继续加大货币政策紧缩力度。虽然从2005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双稳健的政策,但为了应对流动性过剩,中央银行自2006年起十八般武器轮番使用,包括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八次加息并数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自2007年以来,中央银行在短短两个半月内,通过公开市场、定向票据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种手段从市场净回笼资金近万亿元。周小川曾表示:“中央银行有若干个手段来回收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以及其他一些手段,我们还会继续使用。”看来,紧缩的货币政策工具仍是抑制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343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