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中央银行会计是中央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随着会计核算电子化、网络化、集中化的不断发展,中央银行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性质、要求发生了许多变化,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会计集中核算后,加强和规范中央银行会计基础工作、防范会计资金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基层央行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业务制度滞后,形成内控风险。随着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推广和应用,相应的制度建设未能及时得到完善和补充,一些业务缺乏制度约束或制度与实际业务操作脱节,制度跟不上业务变化的需要,造成控制盲点,自上而下缺乏一整套统一、规范、科学的内控制度体系、规范的业务操作和内控制度执行机制,致使会计业务潜伏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形成操作风险。基层央行会计核算程序的不断变化对会计人员迅速适应新工作、新业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基层央行会计从业人员队伍的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新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核算系统技术性操作的变化不能很快适应,如业务操作不熟练、操作性错误较多、简单性差错出现的频率较高;二是个别会计岗位人员专业知识与央行业务要求有较大差距,个人专业素质有待加强;三是按照内控制度要求,重要岗位人员必须定期轮换,有的岗位轮换仅停留在制度上,岗位长期不变;四是从业人员对会计制度了解不多,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对防范会计风险缺乏认识。
(三)制度执行不严格,形成管理风险。制度是一切业务准确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有的岗位人员在从事业务过程中不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不规范进行操作,从而为资金可能出现的风险带来隐患。主要体现为:登记簿的设立和记录不规范。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内外对账工作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对账两种方式。在实际执行中,基层营业部门只采用月底发出对账单定期进行一次对账,日常均没有做到不定期对账。由于对账不及时,对账工作重视不够,加大了核算风险。
(四)磁介质档案管理存在漏洞,系统功能不完善,形成运行风险。会计核算新系统运行后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通过网络载体处理各项业务,对网络的依赖性和关联性增强。由于系统功能设置上的局限性,保管部门应定期检查会计档案,并及时对破损、变质会计档案进行复制、修复或其他技术处理。实际工作中,会计或综合档案管理人员对会计磁介质类档案的保管一般还停留在简单的编号归档管理上,并不检查磁介质类会计档案是否存在破损或者变质。同时,在管理上也存在无双备份等保存不完整、存放环境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磁介质档案管理,造成了档案管理的漏洞。
(五)事后监督存在局限性,形成监督风险。首先,非现场监督的方式存在隐患。事后监督中心如果仅限于对会计核算进行非现场监督,是难以达到全面防范风险目的的。非现场监督的监管方式决定了事后监督是对会计核算结果的静态监督,对程序违规或道德风险等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如,人员代岗、印章也代盖代签,监督人员单从凭证上是查不出问题的;重大事项审批,负责人是事前签字把关,还是事后补签确认,事后人员也无法判断。另外,像账实是否相符、授权制度等是否执行到位等问题,都必须通过现场检查才能发现。其次,事后监督工作重心不突出。目前,监督的大量精力花费在对原始凭证账表的逐笔勾对上,监督重心尚停留在合规性监督,对高风险环节的控制力不强,没有深入到事后监督的核心即风险监管的层次。
二、防范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一)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全员风险控制意识文化。首先,领导者要带头执行内控制度,重视和关心内控制度建设,为会计核算部门执行制度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风险控制决不单单是管理者的事情,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处理每一笔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应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员工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和内控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一是对员工从严管理,制定完备的行为操守准则;二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风险意识教育,使每位员工都能意识到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失误及管理缺位都将可能出现风险和损失;三是将思想教育与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育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使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人员的自觉行动中去;四是通过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把人才留在重要岗位、关键岗位;五是通过业务操练、培训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六是加强对现有网络人员进行政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严防电脑“黑客”袭击内联网或采用其他高科技手段从事非法活动。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健全高效、安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支付清算资金安全。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各相关主体的会计责任,完善和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和统一业务操作流程;二是建立有效落实制度的长效机制,使内控制度的触角延伸到会计核算的每一个角落。
(三)扩大央行信用管理范围,加强对参与者的监督和制约。中央银行应在对资信情况进行认真审核的基础上,扩大清算账户的开设范围,充分发挥支付系统速度快、容量大的优势;对直接参与者的支付能力、信用情况进行监测,随时监督各金融机构的资金流量和账户余额情况。
(四)强化内控制度,规范会计行为。一是按照支付系统、中央银行集中核算系统的要求设置相关登记簿;二是严格执行对账制度;三是加强口令的监督管理;四是规范银行电子化会计档案的管理。银行会计人员必须提高对电子化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做好磁介质档案的保管工作,业务操作人员坚持按日、按月进行数据备份,以保证磁介质档案的完整。做到磁介质档案保管与操作人员的分离,防止磁介质资料在备用机或核算机上的任意恢复,防范资金风险。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方面建立人才道德约束机制,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另一方面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制订教育规划,选拔突出的人员进行脱产培训,同时注重全员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六)构建业务监督制度,改进会计监督检查方式,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一是要强化事前监督关。加大接柜人员的审核责任,坚决拒收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加强票据交换业务复核力度,杜绝错提、漏提、空提业务的发生,把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要把好事中监督关。会计复核人员要严格履行好复核制度,认真、逐一审核凭证的各项要素,会计主管要严把重要事项审批登记关。通过事前、事中的监督,控制整个核算过程,形成记账员对接柜员、复核员对接柜和记账员、综合员对记账员、会计主管对所有经办员、分管行长对会计主管的层层监督控制;三是要完善事后监督程序。加强对凭证的规范性、完整性、合法性,单项业务的准确性,资金往来的合规性,表内、外业务,内外部对账的审核监督,使每一项会计业务都置于事后监督核查范围之内。对重大会计差错要追究经办人员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七)加强会计事后监督工作,使监督工作向事前、事中延伸。一是尽快制定标准化、公式化、流程化、操作性强的监督办法,推行标准化管理;二是尽快组织研发事后监督系统,代替手工操作方式,提高事后监督效率。对重要环节实施重点监控,如联行业务、支付业务、暂收暂付、大额审批等;三是强化过程监督,通过非现场监督与现场监督互补,扫清非现场监督的盲区,以全面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全方位防范资金风险;四是变被动监督核算结果为主动提高核算质量,以便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