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5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8/4/30

作者

□文/陈 阳

浏览次数

1359 次

应收账款风险控制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是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的竞争也就是抢夺市场的竞争。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信用和促销手段,被企业广泛采用。然而,应收账款对企业具有某些不利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规模越大,负面影响越大;同时,也取决于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账龄越长,坏账风险也就越高。因此,对应收账款的风险要有足够的重视。
  一、应收账款风险及其识别
  (一)应收账款的风险。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应收账款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应收账款不断增加,易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加,一方面使流动资金出现短缺;另一方面又迫使企业不得不举债经营。为了维持经营,企业在高负债率经营的情况下,以大量举债为生。此举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致使经济效益下降,而且也使企业迈向了资不抵债的边缘。
  2、现款回收率低,贴现成本高。企业为了及时收回货款,大量吸纳承兑汇票成为可能。有的企业现款回收率不足10%,承兑汇票占70%以上,为及时变现应急,不得不承担高额的贴现息。
  3、以物易物相互抵账,成本上升效益下滑。以物易物相互抵账、抹账来清理应收账款实属企业间的无奈之举,多数以物抵债的价格都在高出当前市场价格的40%以上。抵回的实物,企业一方面再以高价抵出;另一方面则根据需要用于生产或以当前市价赔款销售,其结果是企业获取了维持基本生产所需资金,但承担了巨额损失,出现了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4、贴点换钱应运而生。近一段时期以来,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有的月平均余额甚至达到了年销售收入的60%以上,为了求得生存,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不得不借助一些私营企业的“灵活”手段,将应收账款以15%~25%的巨额损失换取所谓的“贴点”换钱。此举虽然暂时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其恶果不容忽视:一是打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二是助长了腐败之风;三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应收账款的风险识别。如前所述,引起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收回应收账款的因素,就是风险的来源。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基础。在进行风险分析时,找出企业应收账款面临的风险因素,并将这些风险与企业销售收款业务流程联系起来,以便发现各种潜在风险。这里示范性地列出几条:1、交易双方产生的贸易纠纷;2、客户经营管理不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3、交易对象有意占用企业资金;4、交易对象蓄意的商业欺诈。
  对于上面的每一种原因,我们还可以继续追究下去,找出原因的原因。比如说,交易双方产生的贸易纠纷,我们要看是合同中的特定条款约定不明确,或者是产品质量的缺陷导致顾客不满意拒绝付款;而后三种情况则是要检讨信用政策和销售收款的业务流程,在赊销的审批时,是否有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是否对没有资格的客户进行赊销、是否给予客户不适当的信用额度、是否发生越权审批、是否存在销售人员与客户相互勾结,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况。
  风险的识别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尤其是销售部门,我们知道,客户往往会有意地隐藏一些不愿意透露的信息,有些客户甚至是故意提供虚假的资信状况信息,致使企业所掌握客户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如拖欠员工工资、频频更换主管、开始销售不动产等这些信息,对我们非常有用。而销售人员直接与客户交往,最容易了解客户的情况,发现客户的异常行为。如果我们能对销售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提高他们捕捉客户风险信息的能力,就可以帮助企业尽早地发现风险,尤其是碰到被商业欺诈时,如果企业能透过销售人员及时察觉,就可以在诈骗分子得逞之前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损失。
  二、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与其他有关单位因业务往来等原因必然会产生往来结算的款项,销售业务的频繁及买方市场的作用,使应收账款频频发生,余额增多,从而造成企业资金匮乏,不少企业因此陷入困境。
  (一)企业追求片面的竞争,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在成本、价格上下功夫,而且必须大量地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但是,某些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扩销,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做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催收、清理不及时,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存在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现象。
  (三)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在某些企业中,为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未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四)企业领导不懂管理,制度虚设、监督失控。有许多企业的一把手不懂财务管理,从而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法落后;或者没有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未能及时核对账目,从而使核算与销售相脱节的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进而造成企业的应收账款始终居高不下,账龄老化,企业没有监控或失去控制。
  (五)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现实生活中,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债权保护的道路的确比较艰难。从起诉、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此外,个别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作怪,作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判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许多企业缺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勇气。
  三、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为了减少或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又称应收账款政策,是指企业在采用信用销售方式时,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先根据所在行业的竞争情况、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权衡,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然后采用正确的信用条件来指导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再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根据客户的偿付能力给予客户最大赊销限额;最后制定可行的收账政策、不同时期应收账款的催收方式,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信用政策建立以后,企业还要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1、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做到知彼知己,防患于未然;2、制定合理的赊销方针和结算方式;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强化管理。同时,落实责任制,要求经办人员各负其责;4、加强财务监督管理财务部门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按权责发生制及时进行赊销业务的账务处理。
  (三)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工作责任制度。为防止销售人员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企业应在内部明确追讨应收账款不是财务人员而是销售人员的责任。同时,制定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
  (四)提高企业领导者素质。正确决策、管理科学是降低和杜绝企业资金风险的核心,作为企业领导来说,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在具备其他必备素质的前提下,必须懂得财务知识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合理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风险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营部门应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62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