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当前造成会计失真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既有领导责任,也有财务人员本身的问题;既有体制上和制度上的问题,也有财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原因。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寻求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对于促进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一)法律规章不够完善、执法不严。十多年来,我国虽然颁布了《会计法》、《公司法》等一系列财务法规和相关制度,但从现行需要看,这些法规不完善、不健全。对伪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究竟怎样处理,由哪个部门处理,没有明确规定,使有些惩罚制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成为法的威慑力,以致有的管理者和执法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以权代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某些单位负责人为牟取私利、小团体利益或粉饰领导政绩,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处理不实业务,篡改会计数据,填制虚假会计报表,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政府行为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通过市场以间接方式进行,而目前政府管理企业的错位机制仍然盛行,政府的行为规则还未达到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要求,很多地方还是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指手画脚,结果往往使企业领导随着政府转。另外,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未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而是同政府干部一样采用行政考核的办法,并着重考核上缴税利多少,致使企业经营者为了过关,效益好时将利润打“埋伏”,完不成任务时就假造利润,这种掺杂政府行为表现群体活动的会计造假对法制建设的危害最为严重。另外,社会经济环境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也不容忽视,例如各级行政部门的乱收费、乱摊派,最终必然落在企业的肩上,致使企业苦不堪言。
(三)企业经营者思想上对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重要资源,是一种财富,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命运。会计信息对企业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决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供的信息不准确、不真实,据此做出的结论和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特别是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以来,一些企业领导人出于种种原因,虚报成绩,出现了浮夸风,等等。总之,从个人主义、小集体利益出发,缺乏全局观念是数据失真的原因。
(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目前,我国有着庞大的会计队伍,其中许多人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都不高,由于有些领导人任人唯亲、任人唯顺,安排了一些不合格的人主持会计机构,在处理会计业务时,要么记成一笔糊涂账,要么惟命是从,依领导意志行事,这样拼凑出来的会计资料,不可避免地会歪曲事实,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致使素质差的下不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其素质、技能较低,容易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乱用会计科目、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等。
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齐抓共管,多方出击。
(一)不断完善法制建设,严格执法。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首先应当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相关法规,使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相关法规尽可能地全面、配套、具体、及时,并具有可操作性,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漏洞。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反有关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严肃处理,强迫那些私欲膨胀、以身试法者反省和收敛自己的趋利行为,使会计在法律的维护下恢复其本来面目。完善立法,国家除应尽快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外,还要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对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利,以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处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特别是要加强会计准则的制定,使会计反映科学、先进。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规范,是会计业务处理的准绳。在会计准则的执行中,要对由于会计反映方法而导致信息模糊和失真的处理做出限定,尽可能减少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判断的范围,使其判断、估计有章可循。
(二)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政府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不能过多干涉,留给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和自由活动空间。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考察指标体系,从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不应单单只看企业盈利多少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另外,政府必须转变职能,更新观念,加强自律,树立服务意识,倡导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坚决打击损害国家利益的腐败行为,净化社会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即必须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并且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或者利用虚假的凭证、账表进行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那些严重违反《会计法》使会计核算不真实的当事人、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中那些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不当,对政策法规把握不准,计算出现差错等种种人为过失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无疑应归咎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因此应加强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以达到提高财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对于哪些有意违反财务会计制度,迎合少数经营者不良心理而弄虚作假,则应当归咎于会计人员思想素质不高,因此应加强对财会人员进行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将提高会计人业务道德素质水平提高到现在的会计组织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对那些弄虚作假、不负责任、职业道德败坏的会计人员予以批评教育或适当处分。只有会计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有扎实的业务技术基础和可靠的思想道德保障。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五)有效利用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既定管理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健全的内控制度能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会计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严格会计核算基本程序,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职位,明确职责权限,实行财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制度,完善企业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同时,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各种措施“齐抓共管、多方出击”。会计信息失真已在我国受到充分重视并运用法律手段加以治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将诚信原则贯穿于会计工作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为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职业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