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5期/信用/法制/正文

发布时间

2008/4/30

作者

□文/张 江

浏览次数

3871 次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概述
  随着高校毕业生自身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就业选择越来越多,不少高校毕业生开始在就业中违约。主要表现是:一旦找到待遇和工作条件更好的单位,就以支付违约金的方式来解除与现在签约单位的就业协议。近几年来,违约现象愈演愈烈,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了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转。
  二、违约现象对各方面的损害分析
  (一)对用人单位的损害。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被打乱:为招聘高校毕业生,单位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从笔试、面试一直到体检,各个环节耗费的金钱尚在其次,主要是耽误了用人单位及时补充工作人员维持正常工作。一方面很可能导致单位因人力缺乏无法履行已经签订的产品或劳务供应合同而被迫支付违约金和信誉受损;另一方面对其他员工的情绪也将造成负面影响。
  (二)对违约毕业生的损害。“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毕业生既然违约,也必须付出代价:交付违约金、因信誉受损再次就业困难。
  1、按就业协议约定的违约金,虽然有些地区出于保护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的毕业生利益的考虑,设置了违约金上限,但是这笔钱对于参加工作不久,收入不高的毕业生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2、其他单位知道毕业生因自身原因违约后,必然怀疑其为人的诚信。在其他条件相当或相近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更愿意录用讲诚信的员工。信用纪录不良的毕业生,必将因为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而增加就业的难度。
  (三)对下届毕业生的损害。受上届毕业生“株连”,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许多用人单位都习惯性根据上届毕业生的各方面表现来预测下届毕业各方面生表现。毕竟他们都从同一所高校毕业的,受教育的大环境是相同或者相近的。高校毕业生“骑驴找马”,一旦找到更好的单位就撕毁与现在签约单位的合约,干扰了单位的正常运行。用人单位必将会对这个高校下一届的毕业生的诚信程度增加怀疑。用人单位不是不愿录用他们,就是在就业协议中加入种种苛刻的条款。更令人忧虑的是:不少毕业生在就业困难的大环境下,盲目与一些很不可靠的用人单位签约。结果,在支付了各种名目的报名费、笔试费、面试费、体检费,辛苦地工作了几个月后,却被用人单位欺骗,一无所获。暂且不论经济上的损失,时间上的耽误就会让毕业生丧失许多就业的机会。
  (四)对高校的损害。降低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也就降低了高校在竞争优质生源、上级拨款、社会捐助等方面的竞争力,甚至陷入恶性循环。既然高中毕业生逐渐把接受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投资,他们必然更愿意报考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指工作待遇和工作条件)的高校。一所高校如果受本校一些不讲诚信的毕业生连累而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必然难以吸收到优质生来源,严重影响学校的长期发展。学校的办学水平与社会影响降低了,在增加拨款等扶植项目上,政府出于提高投资的社会效益的考虑,也不会优先考虑。许多企业家向高校的捐款、在高校设立奖学金都是为了扩大本人与企业的社会影响。他们不会向办学水平低、社会影响小的高校捐款,或者在那里设立奖学金。学校得到的支持少了,就难以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办学环境差,就无法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毕业生素质低,就会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毕业生急于找到工作,容易饥不择食,随便与一家用人单位签约。这样,毕业生的待遇很可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一旦找到待遇更好的单位,他们更倾向于违约。毕业生的违约率高了,自然就对未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成因
  (一)错误地理解“先就业、后择业”,把一个职位当作“保底”,在此基础上寻找更好的工作。先就业、后择业的本意是:高校毕业生如果难以一次性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妨先找一个有助于将来事业发展的工作。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同时,也为未来找到更好的工作做好准备。部分高校毕业生却把“先就业、后择业”理解为先找一个一般的工作“保底”,再寻找更好的工作。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就毫不犹豫地毁约。
  (二)与同学攀比收入。希望得到收入更高的职位。这种情况无可厚非。
  (三)招聘信息透明度不够,使毕业生难以及时做出最好的选择。
  (四)不顾自身的违约行为对母校、师生及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害。部分毕业生只顾自己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全然不顾自己的违约行为给母校、师弟、师妹及用人单位造成的种种损害,所以就轻易违约,造成了违约率居高不下,甚至逐年攀升。
  四、对策
  (一)加大招聘信息的透明度,帮助毕  业生能及早做出比较充分的选择。
  (二)帮助毕业生对“先就业、再择业”进行正确的认识。
  (三)加大对毕业生违约的惩罚力度,把违约毕业生强加到他人身上的外部成本返回到他们身上。应当建立记载毕业生诚信的信息系统,方便用人单位查阅,让用人单位对不讲诚信的毕业生有充分的了解。这样,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承担了自己违约的后果,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用人单位的正当权益被不良毕业生损害、避免了高校和其他毕业生的正当权益被不良毕业生损害。■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038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