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区域经济特征。在我国的三大经济圈中,环渤海地区目前备受关注,而且潜力无限。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对经济的显著影响和金融创新模型,提出在环渤海地区进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就目前环渤海地区金融创新现状和历史机遇,应当通过制度创新、区域合作、完善市场、金融机构的创新以及开发金融衍生品来发展金融创新。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极化格局已成常态。与美国经济欲振乏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这与我国政府采取在国际上坚持和平崛起、国内坚持东西部、沿海与内陆、各民族和衷共济协调发展以及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有关。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科学发展战略,才使得我国经济有强劲的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就是实践这一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必将进一步引领了我国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要求滨海新区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企业改革和多种体制改革等十项措施。这正是要求滨海新区金融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做出一个经济意义上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尝试。因此,这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而加快发展的关键是金融创新。
二、经济圈的历史形成与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优势
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经济特征,而且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经济特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启动改革开放时,珠江三角洲因为邻近港澳,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在试水深圳特区的“外引内联”创新区域经济开展过程中,突出“二头在外”经济模式,从加工业、双边贸易起步直至构建了电子产品、日用家电和机械建材为龙头的产业链。当年的“深圳速度”、“广东模式”为全国树立了市场经济的崭新模式。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领跑者以超前的理念和实践曾相当长时期引领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尽管改革起步稍迟,但以其经济总量巨大,辐射能力强,尤其是与经济强省江苏、浙江形成一体双翼,加之随后启动的浦东新区开发,无疑成为我国经济的“大哥大”。以迅速发展的民营经济为特征的长三角经济圈为我国经济近年的超越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以京、津双核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起步最晚,但发展势头不可小觑。北京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科研和国际交流中心,天津及环渤海地区很多大中城市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经济区辐射东北、华北和西北,面向东北亚,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启动的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更是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种高起点上实现高效率的经济腾飞将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理想发展模式。
环渤海城市群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迈出了长足的进步,在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历经跨超式发展的今天,其所蕴藏的巨大潜力是极其强劲的。目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三大区域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9.51%,而GDP却占了全国经济总量的2/3。与长三角、珠三角两个区域相比,环渤海经济区国土面积、人口、GDP总量都处在三大经济区域的首位,然而,人均GDP和地均GDP却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既是环渤海经济区的弱项又是其发展潜力所在。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原材料基地,矿产资源储量之多与种类之广,是我国其他沿海地区所不能及的。环渤海地区地处东北亚的中部,又具有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资源、发达的工业技术基础、比较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等优势条件,在该区域国际分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成为东北亚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潜在优势。随着环渤海经济区城市群统一、开放、规范、互补的共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有效联动,将构成极佳的城市发展平台。在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启动的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更是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种高起点上实现高效率的经济腾飞,将成为我国本世纪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三、金融对经济影响的研究综述与金融创新模型
金融结构学创始人Goldsmith运用35个国家1860~1963年间的有关数据,得出结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一般都伴随着金融发展的超常水平。King和Levine在系统地控制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后,研究了80个国家,在1960~1989年间,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能否预测资本积累、生产率提高与长期经济增长,并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所期望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压抑论代表人物Mckinnon和Shaw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后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是不完全的,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使资本与良好的投资机会相分离。更为糟糕的是,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一般较高,实际利率经常为负值,这就进一步打击了居民储蓄的积极性,使得资本的积累缓慢。因此,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首先应该从金融领域入手,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借助市场的力量,以实现利率、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消除“金融抑制”。国内学者谈儒勇对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以下结论:在我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纵观国内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历史,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正相关已成铁律。
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金融中介功能不断得到增强。通过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的途径,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韩平等对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在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信贷资金增长成为解释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我们再来看一下金融创新的各种模型:
(一)基本模型。金融创新是一项投资决策,其关键因素在于:(1)创新者有预期的追加收益,即创新者从创新中得到的预期收入;(2)为进行该种产品创新而承担的预期成本;(3)付出成本的时间,取得收入时间的间隔和贴现率。参照净现值法则,金融创新的预期纯收益模型为:
NPV■=■(CI-CO)■(1+r)■ (1)
其中,NPV■表示某一创新可能提供的预期纯收入的净现值;CO表示每年为创新而付出的预期经营成本,或称预期经营成本流;CI表示每年从创新后的产品中得到的预期收入,或称预期收入流;r表示贴现率;m表示金融创新产品种类;1,2,……,n分别表示预期收入的年份。
(二)多因素模型。根据多因素CAPM和APT理论,通过对收益进行变换和改造,贴现率可以用下面式子进行较全面的估算:贴现率r=E(r)+U,E(r)=r■+?茁E(r■)-r■,U=?茁F+?着。其中,E(r)为期望部分收益率,U为偏离期望部分的收益率,r■为无风险收益率,E(r■)为市场组合期望收益,?茁E(r■)-r■为期望部分市场风险溢价,包括GDP、Ir(通货膨胀率)、еr(汇率)、Re(监管严厉程度)、H(赫芬达指数)等因子的预期影响,?茁F为影响收益偏离期望的因子的风险补偿,包括GDP、Ir、еr、H、Re等因子的非理性预期改变。?着为产品特有风险的收益补偿。所以,金融创新函数也可以表示为:
NPV■=f(CO,CI,r)
=f(CO,CI,?茁,rF,r■,GDP,Ir,еr,Re,H,?着) (2)
通过模型(1)和(2)可以看出,利用技术进步进行金融创新可以降低CO;而通过管理风险创新可以改变贴现率r;对于金融管制创新的突破不仅能够增加CI,还能够影响贴现率r。因此,金融创新给预期收入与贴现率带来的改变,最终都会反映在金融机构的企业价值上。由此可见,金融创新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对环渤海经济圈的金融创新分析
不可否认,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经济实力提升与金融规模快速积累的发展时期,金融财富自然达到了创新阶段,这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所使然。而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初期,发展潜力大却能力有限,创新能力的缺乏已是国内财富基础与投资基础的薄弱的关键所在。目前,北京和天津在直接融资和金融创新方面已经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尤其是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为中关村高科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有序的股份转让平台,拓宽了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渠道,提高了股份的流动性,有利于吸收私募资本、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资金。天津借助滨海新区试水金融创新已经在发展各类产业基金、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住房信贷体系、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和服务公司、设立柜台交易市场等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探索。这些尝试目前还在起步阶段无论其力度、深度和广度明显不足。
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对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这是我国继设置深圳特区、开发浦东新区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试验区。将进行最全面、最彻底的制度创新与改革实践。在体制改革的前提下,金融创新将成为众多改革的重中之重,将破解我国金融发展的许多难题。
为此,在前述试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金融改革先行的有利条件和示范作用,在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金融开放水平、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等方面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完善与环渤海经济圈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大胆探索经济与金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为此,应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通过金融制度创新,积极推进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利用国务院试点滨海新区综合改革的机遇,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落户,吸引广大外资银行进入,建立多元化金融机构提供积极的制度保障。建立统一部署金融合作和监管工作的常设机构,形成金融合作工作机制,加强金融部门与各地方政府及经济部门的合作与协商,消除行政区划对金融合作的阻碍,实现金融业务合作和区域融资的规范有序,在区域内以市场为基础,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加强对跨地区金融风险和资金流动的监测,在环渤海地区建立起资金流通最畅、资金使用效率最高、资金安全性最强、金融合作范围最广、金融活力和服务水平最好的区域金融合作体系之一。
津冀晋蒙的金融交往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为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打下了好的基础。2000年6月起建设的京津冀区域票据交换系统,已有1975家银行营业机构加入到该系统,为京津冀地区的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票据资金清算服务。环渤海地区金融机构之间的其他合作也在不断加强。近年来,金融机构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设在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中心城市的外资金融机构,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通过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把业务网络扩展到其他地区和城市。借助市场无形的手吸引内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合作。
(二)完善市场建设,优化资源配置。金融市场创新和完善是金融创新的动力与源泉,争取在滨海新区内培育货币市场,大力促进票据清算中心建设,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利用即将在滨海新区建立一个高效、安全和便捷的场外交易市场,将不同地区的产权信息集中,提高交易效率,增强市场价格发现的能力,为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引导环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资本和创业投资向区域内不同规模、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进行投资;完善和畅通投资资本的流动性和退出机制;与目前深圳的中小板市场、上海的主板市场互为补充;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展和提升资本市场的功能及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引导民间资金进入环渤海区域实体经济。私募股权基金能将民间大量游资整合,更重要的是为非上市公司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拓展了潜在业务,并提高国际化知名度与公信力。借助现有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创设并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直接投融资的新模式和新渠道,深化我国的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三)创新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从单一结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则是金融机构创新的重要内容。为适应与国外金融机构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金融资源优势,提高中资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等形式进行综合经营试点。可以通过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措施做大做强环勃海区内原有金融集团,组建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还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和金融服务公司。而开展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健全金融机构功能也是业务创新的重要手段。
(四)创新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积极稳妥地开发金融衍生品种。积极开发符合现阶段企业和家庭的金融产品,设计符合中小企业特征的金融产品,逐步扩大市场对环渤海区域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开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基于住房抵押贷款、基本建设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创新个人消费信贷品种等新型的交易品种,并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推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等新型的衍生产品。
借助领锐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摸索,注册资本人民币8.5亿元的领锐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发行管理物业增值基金为物业所有权人(或称业主)提供专业的增值服务。领锐对工业、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金融、房地产业、物流业、酒店等物业资产进行投资,将符合证券化条件的物业资产组合成资产池,发行基金,将为拓宽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提供有益探索。尽管美国次级贷风波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极大冲击,但是金融衍生品种作为金融市场最具魅力的品种还是应当稳步发展和探索。对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由于传统和现实操作的因素,我国具有比美国高的信用品质,没有必要因噎废食。
在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大起大落和全民皆股的背景下,积极开发投资与交易新领域,既有利于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也有利于泄洪开闸。主板市场、创业板和场外交易市场三管齐下,股指期货和证券化资产等创新品种的开发将有效地引导资金分流,改变目前市场资金从股市到储蓄不停搬家的不合理现象。
金融是经济腾飞的助推器,金融创新是环渤海地区最重要的创新,而区域金融合作将有助于环渤海地区的互利共赢。目前,环渤海地区较长三角、珠三角两个区域的金融发展还呈劣势,但如今面对如此优越的历史机遇,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潜力将在金融创新和金融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完美的发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