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7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8/6/2

作者

□文/武 玥

浏览次数

3394 次

资金流动性需求预测
  提要 文章开篇介绍现代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进而讨论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之一——资金来源和运用法,并提出其优势和缺陷。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所谓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的能力。从保证这种支付能力来说,流动性应包括两种意义:一是指资产的流动性;二是指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在商业银行资产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从存量角度看,流动性是所持资产的变现能力。从流量角度看,流动性又是获得资金的负债能力。概括地讲,所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亏损状态迅速变现的能力,或者说是以现金资产来保证必要的支付能力。
  流动性是银行的生命线,也是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对流动性需求的保证。所以,对商业银行乃至整个经济体系来说,流动性显得非常重要:
  1、商业银行的现金流动最频繁。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整个经营活动都要通过现金收付来进行。而且商业银行经营的这种特殊资产又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媒介,为了保证频繁的现金流动和经济的顺畅发展,银行资产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2、商业银行资产来源中绝大部分是负债,而负债中相当部分是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提取是随时可以进行和难以预料的。因而,商业银行的资产要求有较高的流动性。
  3、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具有刚性特征。如果流动性不足,不能应付客户的提款要求,则容易导致挤兑风潮,最终可能导致银行倒闭。
  4、银行保有流动性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提存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客户正当的贷款需求。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拒绝客户尤其是基本客户的正当贷款要求,不仅会影响到银行的利息收入和为客户提供多方位服务而带来的费用收入,而且还会失去客户对该银行的忠诚,进而影响银行未来存贷款业务的增长,使其市场竞争力下降。
  二、流动性需求预测:资金来源和运用法
  流动性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关注流动性,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流动性预测。在此,我们主要讨论资金来源和运用法。
  资金来源和运用法是一种通过估算一定期间内(即流动性计划期)潜在的资金来源量与潜在的资金需求(运用)量的变动,以确定商业银行流动性短缺或盈余的方法。这种方法将计划期内存款和贷款的数量增减变化作为分析和测算的重点,包括了季节性、周期性和趋势性资金需求变动三个方面的内容。这种方法的基本操作程序是:
  (1)预测计划期(如1年)存款和贷款数额(根据往年的历史数据在预测趋势値的基础上考虑季节性变动因素和周期性变动因素,得出按月或按周计算存贷数额的预测值)。
  (2)根据同一时期存贷款增减额变动的估计,测算出流动性需求净额(预计流动性需求净额=存款变动额-应缴准备金-贷款变动额)。
  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直观明了,既从静态的角度考虑了流动性的来源和耗损,即从存款变动量和贷款变动量两个方面去衡量其流动性缺口,也从动态的角度考虑了流动性变动的原因,即从历史数据中总结出了季节性、周期性和趋势性的变动幅度。
  当然,这种简单地通过资金来源和运用法来预测流动性的方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简单的划分过于粗略,以致这种存款量和贷款量的总体变化并不能完全地反映流动性意义层面上的变动信息。
  (一)从存款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存款的稳定性是决定存款流动性的基本因素。但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存款对流动性的影响都是一致的,或许我们可以引入弹性的概念来帮助理解。简单地说,活期存款比定期存款的流动性要求高,因为活期存款有随时被提取的可能,准备金的比率也大,一旦集中挤兑,必然产生很高的流动性风险。一般情况下,使银行存款产生波动的是易变存款,即对利率变化敏感和因季节、经济情况变化而波动的存款。在我国,存款利率在一定时期内变化相对较小,故易变存款主要是指为了结算方便和存取自由的活动存款,不言而喻,活期存款中余额稳定的部分应予扣除。全部存款减去易变存款为核心存款,即对利率变化不敏感和不随季节周期、经济情况变动而相对稳定的存款,在我国一般指定期存款、专项存款、大额可转让存款,以及其他存款、活期存款中的稳定部分。因此,反映存款稳定状况的主要指标是核心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
  (二)从贷款角度来看。贷款也分很多种类,其期限的不同以及债务人资信度的差异都会给流动性的影响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分析贷款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而不只是一个总量的变化。我们不妨引入贷款均衡的概念。贷款均衡是贷款期限分散、贷款对象分散的反映,是回收贷款、促使信贷资金合理循环周转的前提,因而也是资产流动性的一种保证。如果中长期贷款或信用放款的比重过大,或者贷款对象过于集中,债务人资信度不高,那么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三)从二者的相互交叉影响和未进入模型的其他因素来看。我们知道,流动性预测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流动性需求变化;二是流动性供给状况。流动性需求相对于供给来说基本上是外生变量易于变化,因此要实现流动性均衡就必须首先预测其变化趋势。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主要包括存款人净提取存款的需求和新增的有效贷款需求,但这绝对不全面,我们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法加价是犯了这样以偏概全的错误。流动性的需求预测还包括归还借款和同业清算等流动性需求变化,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产业周期的波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市场动态、客户的经营情况等。流动性供给状况是指流动性资产的供给能力及其前景,与资产结构密切相关;而预期供给能力则主要通过负债流量反映出来,因而与负债结构有紧密的联系。但两者又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预期供给无一不是建立在即期供给基础之上的,现在的预期供给又总是未来的即期供给。因此,对流动性供给状况具有现实意义的预测和分析,必须建立在即期和预期、存量和流量双重分析的基础上。
  (四)作为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还应对下列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1、存贷款增长率适应性分析。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增长率必须相互适应,如果贷款增长率大于存款增长率,会造成信贷资金运用过度,降低商业银行的备付能力,如果贷款增长率小于存款增长率,又会导致存款运用不足,降低银行效益。在通常情况下,贷款增长率和存款增长率的比值接近1就比较正常,如若商业银行存款的存量不能相互适应,则应进行反向操作。即贷款运用过多时,应减少贷款增长率;贷款运用过少时,应提高贷款增长率。
  2、存贷款期间配置差异性分析。存贷款期间配置不当将使商业银行在以后经营过程中发生流动性问题,因而要求缩小存贷款期间配置的差异率。
  3、存贷款到期日对称性分析。即对贷款加权平均到期日与存款加权平均到期日的比例(存贷款平均流动率)进行分析,当平均流动率大于1时,说明信贷资金运用过度;小于1时,说明运用不足。
  我们应将资金来源和运用法与其他方法结合互补地使用,扬长避短,以期更准确地预测流动性需求,进而规避流动性风险,使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更好地运转。■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076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