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企业的竞争已经发展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的素质要靠文化来提高,企业的进步要靠文化来促进,企业的形象要靠文化来塑造。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支撑点和生长点,运用文化的力量在企业内外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对内增加凝聚力,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和归属感,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产生品牌效益。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所有成员共有的总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以及价值观,可以从人们在一个组织范围内的所说、所做、所想中推断出它的文化。企业文化涉及在一段时间内对知识、信仰、行为方式的了解和传播,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相当稳定、变化缓慢的。企业文化往往为公司确定了氛围基调和人们的行为准则。
(二)企业文化的本质与构成。企业文化是在其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并进行合理概括,是企业特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经营理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管理思想等因素的总和。具体说,是在企业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其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具个性特点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实质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以精神现象、规章制度、物质现象和服务理念为载体的有序整体,而以精神现象为载体的观念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是一种有形和无形兼具的感召力量,能够在企业中构建出独特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化优势”来创造员工共同的价值观、约定俗成的群体意识和良好的整体意识与协作意识,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既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而始终不渝的努力。企业文化由三个层次组成:
1、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层。物质文化层面是企业文化的最表层,它是顾客感官面对面接触的文化,顾客通过切身感受,来评价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特色。具体说来,企业的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设施和环境;二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等。
2、企业文化的制度文化层。企业文化的制度文化层可以分为企业对内的制度和企业对外的制度。企业对内的制度是指企业用来管理员工的内部制度,主要包括对员工的选拔、培训与管理。企业对外的制度则主要是企业在对外调研、宣传与营销中采取的规范。
3、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层。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调节和规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以及实现目标所选择的途径指向。企业的精神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它渗透在企业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精神文化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有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与企业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无形性。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各种制度、精神等因素,作为一种文化标志、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法量化的,但它却以一种无形的状态存在,体现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稳定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能够长期对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和约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经常改变,员工就会无所适从,企业文化就不能渗透到每个员工心中,也就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的动态性。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本国文化在发展,世界潮流在前进,时代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供与求两个方面都不断有新的内容充实企业文化,也同时不断产生新的文化需求。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所以在必要时应当对企业文化的内容进行调整、补充,甚至是重构,使文化能够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向前发展。
(四)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企业与企业的差别是各种各样的,正是这种差别构成了企业间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企业因其成长环境、市场定位、经济效益的发展阶段不同,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具其特点。也正是如此,独特的企业文化就具有了不可模仿的性质,照搬来的企业文化是不能在本企业中生存的。随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它与本企业在经营目标、经营理念、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等多个方面的格格不入就会显现出来。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应重视对本企业独特文化的培育,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企业文化注重员工素养。员工的素养对企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以全面提高其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与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这种强有力的文化,能够对企业整体以及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到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的规范标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首先,表现在企业文化为经营活动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决策方向。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以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为灵魂,指明企业发展的方向。它能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方向,把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员工朝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前进,从而使企业在不断实现预定利益和目标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其次,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的导向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就能把企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使每个员工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感。企业文化通过影响员工的习惯、知觉、动机、期望等微妙的文化心理因素,沟通员工的思想和感情,融合员工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员工的群体意识,让员工感觉到无微不至的温暖和关怀,使员工有一种对企业的归属感。同时,员工既有共同利益也有不同利益,企业文化能使大家认清共同利益是员工的根本利益。所以,要充分发挥群体组合之后所具有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员工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通过切身感受,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最终使员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联系在一起,协调一致。
(三)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衰败。作为精神支柱、精神象征和集体信仰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它不但可以借助于心理的、舆论的和观念的力量引导员工精诚团结,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而且还可以使员工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唤起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使企业历经各种困难和艰险而不衰。
(四)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文化具有无形而又巨大的力量,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企业文化虽然不是法律规定,但在企业中具有比法律法规更强的约束力。它通过精神、理念和传统等无形的因素,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约束和规范作用。但这种约束不同于制度的硬约束,而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在企业员工中培养出与制度相协调的环境氛围,包括群体意识、共同习俗、社会舆论和道德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造成强大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员工产生心理共鸣、心理约束,产生对企业员工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五)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在受社会大文化影响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文化,并对社会产生一种感应功能,影响社会、服务社会,成为社会改良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有很大帮助,而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逐渐形成品牌效益,展现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提升其在行业及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地位,显著增加企业的效益。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也有很大的影响。
(六)企业文化有助于完善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是在对企业管理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企业管理理念的精化和深化。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运行,把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上来。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富有更深刻的思想性和更丰富的人情味,也更具有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
(七)企业文化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建设给企业塑造了内容丰富、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取信于市场和社会的首要内容。企业形象是代表某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广为人知的名称,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和未来盈利的基础。企业形象具有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企业形象的特色越鲜明,就越容易获得顾客的认知,越能增强顾客的购买信心和顾客忠诚度。同时,企业形象还表达着企业的经营思想和营销理念。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形象背后必然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反映的其实是企业独特的文化形象。
(八)企业文化有助于推动企业的革新和发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目的就在于通过文化教育来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系列为广大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意识、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等,进而在员工中形成与企业同甘共苦的整体意识,开发员工的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企业富有生机和活力。
四、企业文化的建设途径
(一)塑造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的建设实质上就是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目标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所奉行的行为准则,是大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存在意义的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只有在企业内部树立起为员工广泛接受的价值观,才能把员工凝聚在一起,而只有员工把企业的价值观融入到切实的工作中去,才能使顾客感受到企业独有的文化内涵。
(二)加速企业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表层,它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外在物化表现,更是企业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取得目标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在企业的设施建设中,不仅仅要重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现代化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赋予建筑与环境独特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企业中独树一帜,永葆自己的竞争力,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企业文化要有个性和实用性。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的总和,是企业在自己过去、现在的发展过程中生长起来的“本土”文化,它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个性特征。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任何企业在发展中都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成长经历、企业性质、服务对象、经营范围、实力强弱、管理理念和服务宗旨等方面息息相关,只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吸引社会大众对自己的企业以及企业产品的关注。
(四)重视“以人为本”的建设主题。“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从人的本性出发,关注、尊重和发展人的需求。企业只有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合理结合为原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然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仅仅指企业的顾客,还包括企业的员工,即“以客为本”和“以员工为本”,二者缺一不可。企业应将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之一,通过关注员工的需求和信任员工等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五)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无形的财富,可以为企业走向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还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更可以促使员工树立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对企业精神的理解和身体力行,以更好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六)保持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性。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在企业文化创建中,既要继承传统的文化,同时又要赋予新的内容,具有时代气息,与时俱进,否则就是保守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唯有随着时代动态地不断向前更新、发展和完善,才能确保其顺应并推动企业的发展,才能永葆其青春和活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