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49期/市场/贸易/正文

发布时间

2008/7/6

作者

□文/卢 燕 张润锋

浏览次数

945 次

商品交易市场与支撑产业互动发展
  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支撑,同时,业内人士也深刻体会到,商品交易市场要想具有长足的发展后劲,还必须依赖本地的产业发展。买全国、卖全国是每个商品交易市场的响亮口号,但是要能做出特色并会影响市场发育水平的重要因素还是产品本地化程度,也就是本地支撑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支撑市场
  1、产业是市场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市场发展的基础,是区域竞争力的源泉,是许多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点,而作为商品交易市场的产业支撑更为重要。产业支撑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产业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协同效应,可以获得诸多经济效率方面的竞争优势,如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别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等;另一方面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提升整个群体的创新能力。而商品交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则取决于该市场能否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来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来提高市场竞争力,所以培育支撑产业是市场发展的重点。
  2、产业是市场升级的源泉。市场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市场,产业的扩张还推动了市场业态的升级。随着各产业的发展壮大,生产了更多样的产品,满足了更多的消费需求,发展了更多的服务形式,进行了整体的管理与经营创新,逐渐形成了区域内的产业群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带动商品交易市场中的个体经营业户逐渐组建股份制、合作制企业,培育大型批发商,提高市场交易的集中度和组织化程度;市场正在逐渐改变过去的单一经营模式,积极进行功能创新,拓展、延伸综合服务和配套服务功能,提供信息、交易、结算、储运、加工、包装、配送等多功能服务,将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为集商品展示、信息交流、商务洽谈、商品运输、各项辅助设施等于一体的综合化市场;市场营销也会呈现出专业化趋势,包括营销产品的专业化、营销管理的专业化、营销队伍的专业化。
  二、市场拉动产业
  1、市场拉动产业发展。以产业为后盾,市场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同时,市场的发展也在不断反哺产业。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必然使本产业与很多关联的产业得到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要发展地方经济,必须去培育市场集群。
  小商品的生产和基地建设,使南方的一些中小城镇迅速崛起,以家庭作坊起家的民营企业家们,不仅在短时间内积聚了巨额资本,同时也为自己的城市创造了巨额财富。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群、差异竞争的小商品产销链。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批发市场带出了一方产业。花费数千万元建市场,看似让大家都获了利,但受益最大的还是整个地区。因为只有整个地区的产业做大了,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只要产业够大够强,就能带动很多相关的产业,如餐饮、住宿、旅游、交通等,并且市场是一天天升值的。
  2、市场拉动产业优化升级。随着市场逐渐壮大,发展层次不断提升,对产业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场的发展会使区域内的产业链条逐渐完善,有更强的竞争力去参与区域竞争,会不断加大改造提升产业升级的力度,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带动各产业升级改造。所以,一方面要注重建立市场拉动产业优化升级,通过不断完善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鼓励一些企业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积极借助和依托会展经济这一崭新的市场运作方式和手段,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开辟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招商引资渠道,以开拓外埠市场拉动产业发展,以广泛交流合作,嫁接资源优势。
  三、商品交易市场与支撑产业的互动发展
  1、依托特色产业,提高专业市场的竞争力。从市场在产业中的地位看,市场不仅是产业链中的一环,而且它的兴衰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兴衰。因而,一要进一步改善专业市场的硬件设施,用开放的理念、前瞻的眼光,规划经营好专业市场基础设施,优化市场布局,由传统的交易市场逐步向现代商贸城转变。二要巩固市场规范管理成果,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市场发展,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三要增强管理者和经营者市场意识,更新市场观念,主动去研究市场、把握市场,以需定产,创新营销手段,掌握产销主动权。四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坚持“质量立市、品牌兴业”,提高产品档次,迎接品牌消费时代的到来。
  2、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加大市场重组调整力度。目前,很多商品交易市场基本上仍是在相对封闭、狭小的范围内开展业务,经营规模小、营销方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应变能力差、流通设施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尤其是生产的组织服务能力薄弱,按现代商品流通标准衡量,总体上仍处在传统商业阶段。加入WTO以后,无论是传统的零售业和批发业,还是制造业的分销服务活动,都要直接面对国际流通业的激烈竞争,在与跨国公司、国外企业同台竞技中,流通效率的最大化、流通成本的最小化,将最终决定竞争的输赢。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商品交易市场必须加速其产业现代化进程,要对市场进行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通过企业兼并、投资参股、资产授权经营或股份制等形式,组建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专业化企业集团;要彻底改变“坐等客来”的状况,深入生产第一线,有条件的市场可以建立生产基地,以本地的优势产业和技术来支撑市场建设与发展,走“市场连基地、基地促市场”的发展路子,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发展模式,实现商品市场与工业经济的互促共荣,形成制造业和流通业良性互动的健康发展局面。
  3、依托市场协调化,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专业市场的培育和壮大对支柱产业的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城市化和市场化都有积极的作用。对发展势头较好的市场,要坚持走产业与市场协调发展之路,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体制,增强协调能力。随着产地型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使市场所在地逐步成为商品集散中心,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交易量逐渐增多,流通能力逐渐增强,市场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需求结构逐渐升级,这就需要支撑产业有进一步的提高,数量与质量需要同步提高,使市场中的产业逐渐壮大。在为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集中交易场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同时,也带动了交通运输、金融、通讯、旅游、商贸、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市场逐渐做大做强,逐渐得到提升,不再局限于本地市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把市场做到外地市场、国外市场;同时,把产业也要做出本地局限,扩展到外地,超越市场的地理范围,把区域内的产业逐渐扩散到全国市场、国际市场,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依托市场信息化,促进集群产业层次升级。从世界商品市场发展趋势看,一个有活力、有影响力的市场必须同时具备“商品集散、财务结算、信息传播和形成价格”四大功能。因此,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必须围绕上述四大功能的实现进行完善,通过提高市场信息化程度,促进交易方式的提升,逐步把市场建设成为商品的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统一结算中心。要积极建设商品市场的信息网络,逐步形成联网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推动市场朝着适应现代流通改革要求的方向发展。要全面启动市场、园区、企业和政府管理网络的数字化建设,以互联网为载体,整合产业集群优势,政府、企业共同出资,市场化运作,建成行业的门户网站。并开设“网上博览会”、“网上展示厅”,形成市场信息的立体交互网络,使之成为更适合行业特点、有一定影响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通讯服务运营商合作,进行硬件产品及用户接入网建设,开发宽带网络接入、专线IP电话、移动办公助理、会易通(移动电话数字集群系统)等项目;进一步加强与各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引进高新技术,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专业市场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97681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