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现今,城市化本身几乎被看作现代化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唯一直接指标,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又是资源和能源消耗集中、需水量增加、不透水地面增多、绿地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而恰恰因为这种外显因素,长期以来,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上,人们基本都是持否定态度,许多人甚至将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归咎于城市化。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从本质上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城市化本身并不能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其恶化的关键在于以何种方式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并不会阻碍城市化进程;相反,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城市化进程。笔者试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现状,就两者之间的良性交互作用加以阐述。
分析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效应,首先就要弄清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这对概念。城市化,指的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了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化转化或强化的过程,具体可理解为城市化是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生态环境,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城市生态环境,它主要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城市人工环境和城市社会环境等。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性质。首先,环境具有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过程中,环境日益人工化,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其次,环境既具有城市居住环境所显示的区域性,也具有与地球相关的连续性。如,大气污染具有“地域”,环境具有区域的不平衡性。
在理解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具体分析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交互效应。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交互效应是指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良好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以及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促进效应。
一、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社会进步。良好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生态环境要素的支撑能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需要生态环境要素的支撑。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能保证城市水、优质空气的供给,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宜人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环境支撑能力强,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拓展,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
2、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使城市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提高,从而起到吸引人口,加速城市化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吸引具有良好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的居民,从而使技术和资金随之流入,促进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从而促进城乡人口、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交流与互补,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的。
3、提高投资环境竞争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城市,同时从更高层面上看还可提高投资环境竞争力,吸引投资项目和外资,吸引企业资本,加速城市化进程。比如,现代高科技企业就对生态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高科技企业进入城市,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的科技竞争力,促进城市发展。
4、促进城市有形资产增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的一笔巨大无形资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可以促进城市这一国有资源的大幅增值。优美、高效、舒适的城市环境,不仅能提高城市的身份和知名度、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商务活动能力、提高对周边地区集聚和辐射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城市有形固定资产的大幅增值。
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促进效应
1、城市化的人口集散效应。为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我们必须适当收缩我们生产与生活活动的空间,走人口适度集中与分散有机统一的道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城市化过程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人口走向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的过程。人口实现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也就是“小集中、大分散”,其生态环境效益显然高于人口相对平均分摊。人口向城市适度集中,即“小集中”,其土地使用效率和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比分摊要高许多倍。同时,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可以使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减轻,农村人口就可以实现“大分散”,农村土地因而可以实现规模经营,这就促使生态效率大大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反过来为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城乡生态环境之间可以实现良性互动。
2、城市化的污染集中治理效应。人口通过城市化适当集中,可以实现污染集中治理,这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其一,污染过于分散,就会使相应的运输成本加大,而污染相对集中就可以减少大量运输过程。其二,污染源的分散意味着治理难度的加大与治理成本的提高。其三,消费人口过于分散,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废弃物的重新利用难以实施。而消费人口的适当集中则为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的产业化提供了规模保障。
3、城市化的资源集约效应。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一个较为突出的原因就是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我国GDP每新增一元钱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多消耗能源3倍以上,甚至比日本多13倍以上,不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城市化对资源与能源的集约利用,是大有裨益的。首先,城市化意味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先进的、符合生态的技术的推广应用,而技术水平是环境保护中的关键。其次,城市化意味着工业相对集中布局,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污染,实现循环经济。上述过程的实现,工业布局适度的集中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而工业布局适度集中,就是城市化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城市化引起的生态效应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化与生态化的交互效应有其良性的一面,但同时也有相互抑制、相互阻碍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调控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对两者交互效应系统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通过产业调控、政策调控、社会调控、规划调控等机制来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高效化和城市环境的优质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