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随着各大国企相继改组上市的热潮,作为“中国500强”之一的中国中铁也成功进行了改组上市,融入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当今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企业的工程机械设备,除了发挥施工生产的作用以外,也成为衡量施工企业实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工程机械设备在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努力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做到物尽其用,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施工企业该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分别从调配(或购买、租赁)、使用、维修和保养等三个方面来分析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施工企业如何合理调配工程机械设备
一个新的项目上场后,首先要编制施工方案。那么,在施工方案中,根据施工生产任务、工程量、结构类型、工程分布、施工条件等来核定需要配置哪些机械设备。要保证做到在满足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施工机械,力求使机械设备配置做到少、精、全,发挥其综合生产能力。在调配过程中,我们要优先考虑企业现有的能够满足生产任务的机械设备。能够从企业内部调配就从内部调剂,不要再去市场上购置新的设备,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可以减轻企业资金的占用量。在企业现有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施工生产任务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对所需设备购买或租赁。在决定购买和租赁前,应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通常采用的是年金现值法,在次不在赘述),再决定选择购置还是租赁,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新增机械设备的选型上还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国家的政策、社会当前的形式和施工新技术的要求。
现在我们的一些企业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受到资源、施工场地、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投入使用后,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某企业,2002年购买了一台德国产PQ751型大功率推土机,价格253.7万元,后因没有大量土石方任务,该机长期闲置不用,至2004年底,这台设备完成的投资还不足抵消其调遣费,更不用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了。同样是该企业,因工程需要,耗资近二百万购买了两台大功率的双卷筒提升机,因耗电量巨大,大大超过项目成本承受能力,无法使用,该设备当时发挥的作用就是一个体面的摆设。因此,我们在安排机械作业的任务时,一定要使施工生产任务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匹配,任何一种机械设备都有自身的性能、结构、特定的技术要求,我们要进行合理的调配,切勿大机小用,一定要根据施工任务的环境与作业量大小选择符合要求的设备,充分发挥机械的最大效率。
二、施工作业中如何正确使用机械作业,发挥其最大效益
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土石方的开挖和回填、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灌,还是桥桩的钻孔和高架桥的上梁,都广泛地依靠各种施工机械来完成。实行机械化作业,是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途径。
现在,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使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作业,或者是带“病”作业,并且只管用不管修,造成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这种短期行为是要坚决杜绝的,它会导致机械设备故障隐患日益加重,各类事故苗头不断出现,不仅会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还会带来重大的安全事故。为了维护机械设备正常地运转,并提高其使用效率,施工企业应当从机械设备和操作人员两个方面进行管理。
首先,机械设备有其特定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我们只有完全了解其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在使用的同时,我们还要时常关注其日常的保养工作。要定时对其进行休整、日常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等到机械故障发展到不得不停工,进行整体大修理的时候,则为时晚矣。这样不仅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缩短了机械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机械的使用率,同时也加大了机械的修理成本。
其次,机械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也是决定机械设备使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大部分企业中,都实行的是定人定机制度,一般是每台机械设备都配备固定的操作人员。这种制度可以使操作人员充分了解机械设备的特性,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能。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新技术、新科技的运用,一些机械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比较高,而有的操作人员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不能完全掌握机械设备的性能,不能灵活地运用到施工生产过程中去。更糟糕的是,有些企业在舍得花大价钱购买先进设备的同时,却不舍得在人员培训方面投资,致使操作人员无法正确运用工程机械设备,无形中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加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及技能水平是提高机械使用率的一个前提保证。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主要在于培养提高操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增强责任心。要求每位操作人员从内心真正做到爱护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每天按照规范仔细检查设备状况,做到“心”到“手”到,对设备勤保养、勤润滑、勤清理;发现故障,及时修理解决;每天在开机前、作业中及停机后都要例行检查和保养,把机械故障的隐患排除在萌芽之中。同时,还要提高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有些特种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塔吊倒塌、起重机安全绳断裂、重物砸亡人员、工人掉入水泥搅拌设备等,这些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培训是不能放松的,一定要提高员工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一旦发生伤亡事故,不仅会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还会危及企业的信誉。
员工的技能培训也是不能放松的。人们常说:熟能生巧。只有充分掌握并熟悉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特性,才能很好地利用它,使它发挥最大的功效。现在我们的很多项目上人员流失很大,有些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是临时抓差、现学现用,根本没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对机械的性能也是一知半解。这样不仅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对机械造成损害,还会使机械使用效率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要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作业。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机械设备的使用效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如何很好地维修、保养工程机械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施工生产中发挥最大效能
上面我们提到在机械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养护,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作业标准例行检查。做到“用”、“养”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排除。这样,既确保了设备在安全状态下运行,又有效地控制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同时,我们还要配备专门的维修人员定期地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使机械设备自身功效得到充分利用。
但有些项目的这些维修、保养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属于只管用、不管养的典型案例。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超负荷地使用项目上的压路机、挖掘机,在运输车辆上加装挡板,使车辆加大载重量,不分昼夜地作业。待项目完工后,这些机械设备都处于严重的磨损老化状态。当调遣到新的工程时,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大修理,才可以重新使用。老项目完工后,不愿负担这些开支,而新项目更不愿支付这笔维修费用,去维修不知修理后还能否再使用的这批机械。互相扯皮推诿,使这批机械设备处于闲置的状态。因此,制定严格的维修、保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延长工程机械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其利用效率的有力保证。针对机械的运转周期,控制机械设备定时、定点进行维护,落实专门的维修人员到施工现场,按照机械设备的操作守则及规范进行维护。同时,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好配合、督促的工作。还要严格执行机械设备退场的检验工作,严把质量关,最终将合格的设备移交给下一工程或上级企业机关。
综上所述,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到合理调配、有效使用,严格按照规定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就能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施工生产服务,充分发挥工程机械设备在现代化施工中的突出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