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取得东道国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控制权而输出资金、技术、管理技能等不同形式的资产或要素的经济行为。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在更广阔的空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如今,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生力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浙江民营企业必须树立全球化发展观念,努力提高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积极“走出去”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继续为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一)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浙江一些较大的民营企业,如万向集团、钱江摩托等就开始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目前,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已从早期的以国有、集团企业为主转变为以民营企业为主。浙江外经贸厅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底,浙江全省经济政府部门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累计已达2,809家,其中有1,910家是民营企业,投资总额16.4亿美元,中方投资13亿美元,境内主体数和境外机构数居全国第一。而其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总企业数的68%,投资额9.12亿美元,占所有中方投资额的70%,民营企业正成为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坚力量。
(二)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近年来,浙江对外开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对外投资初见成效,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日益扩展,国际区位布局已初步形成。浙江市场经济发展为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浙江已具备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和条件。
1、浙江民营企业自身的优势为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海默的垄断优势说认为,具备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虽然与国有企业相比,浙江民营企业存在许多弱点,但其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灵活的机制;较强的市场意识和技术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国际化主体不断扩大,国际营销能力不断增强。
2、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备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加入WTO后,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浙江民营企业纷纷加快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寻找新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此外,浙江市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为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成功实施国际化的民营企业的经验借鉴。最近十几年来,浙江万向集团、正泰集团、中国联想集团等民营企业,凭借自身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自主性强的技术,加上具有明显创新优势的技术和超人的胆识,早已迈开了国际化步伐,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他们的经验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
二、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一)从政府层面来说
1、缺乏总体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现代化和国际化中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政府在总体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政策上也没有形成成熟的导向机制。
2、管理僵化,协调不力。政府长期以风险防范为首位的管理思路,严重制约了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在政府各相关部门中也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专业管理人才,政府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效果的评估机制不健全,许多部门的评估流于形式,或导致错失投资机会,或增大投资风险。
3、信息服务严重滞后。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大多是通过海外关系获得,缺乏广泛、快捷、有效的国际市场信息获取渠道。
4、外汇管理和银行信贷限制过严。
5、对外投资事后监管极为薄弱。政府各个部门都非常重视对外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批,而对事后监管却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或无能为力的状态。
(二)从企业层面来说
1、核心竞争力不足。很多民营企业以为低成本就是核心技术,实际上我国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的低成本优势仅处在价值链的最低端,面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强大竞争,仍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2、国际化战略制定不足。多数民营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时都没有制定总体的统一规划,即使有制定,也不过是一年的工作计划。这使得民营企业投资目的十分不明确,随意性大。
3、投资经验和管理经验不足。大多数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经验不足,缺乏对国际市场规则的了解,缺乏对投资国法律、投资环境的深入研究,也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规划,对外投资存在盲目性和偶然性。
4、海外市场信息获取不足。民营企业的知识结构、信息网络的先天性缺陷,信息处理能力较差,直接导致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盲目性,加大了投资风险。
5、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素质不高。总体而言,浙江民营企业主的素质还不高,民营企业主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本领,创新意识不强,不懂基本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财务知识和WTO规则,难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国际技术进步和市场的风云变化。
6、民营企业合作共进精神不足。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最大劣势是投资规模小,无法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抗风险的能力低。此外,随着到境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的逐渐增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彼此竞相压价,最终两败俱伤。
三、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浙江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应充分发挥优势,选择合理的投资策略,提高对外直接投资能力,降低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政府层面
1、加强政府宏观指导,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和创业氛围。政府应在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相关政策措施上给予鼓励和支持,给民营企业以公正的待遇,如调整市场准入政策、扩大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真正给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融资。融资困难成为制约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政府部门应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力度,成立为非国有经济实体服务的金融机构,发展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另外,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机制,建立专门机构为个人或组织的信用进行评估,以便据此给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同时,政府也应鼓励发展民营金融企业,以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融资。
3、发展服务于民营企业的专门体系。政府的重要职责就是组织社会力量为民营企业建立专门的服务体系,发展创业指导、投资咨询、培训中心、人才市场和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专业、全面、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拓展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渠道。
4、健全法律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相关部门在开展各项工作中有法可依;培育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健全有效的市场运行传导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机制,落实现代企业制度,减少政府干预的无效性。
(二)企业层面
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加强民营企业的营销创新,实施出口营销战略联盟。
2、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以造就一大批懂外语、懂经济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企业领导人才和以具有国际贸易、金融、法律和财会专业知识的经营人才为重点,提高民营企业主的素质。
3、认真学习和研究国际惯例、规则以及东道国的有关法律政策。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之前,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东道国不同的国情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雇用当地人员,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开发适合当地风土文化的产品,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