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2006年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中小企业还吸纳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地位的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总的来说,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融资过程、融资成本及收益并不乐观。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的涵义。从广义上讲,融资是指资金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流动,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不仅包括资金的融入,还包括资金的融出;狭义的融资则主要指资金的融入,即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获取资金的过程,在本文中所指的是融资的狭义范畴。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日益成熟,融资已是每个企业不可避免的事。但是,企业融资市场还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到适合自己的资金更是比较困难。
1、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分析。从政策角度来讲,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首先,1998年中央正式提出要“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入制度和体系建设阶段,特别是我国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及融资提供了有力保护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其次,在国家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扶植下,我国已在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再次,金融租赁、典当融资、票据融资等方式的出现,以及中小企业板块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
2、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环境分析。企业融资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融资,主要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另一种是间接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两种融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几乎都是不畅通的。首先,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条件的特殊性,我国中小企业存在普遍信用低的情况,因此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存在着很大困难,中小企业上市也存在着巨大阻力。其次,由于我国银行业一直受政府导向的影响,随着我国加入WTO,银行业承担的风险也日益增强。因此,绝大多数银行都采用稳健的信贷政策,其青睐的对象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品牌具有一定价值的大型民营企业,而中小企业的请求往往被拒之门外,即使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放贷,也往往是小额短期贷款,而且审查过程非常严格。再次,虽然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但是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薄弱,民间融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不规范化,在现实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往往付出巨大的代价,却难以得到回报。最后,随着人民币升值、银行采用紧缩银根政策时代的到来,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中小企业的正常融资。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分为两部分,如图1所示。(图1)
(一)固定成本。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固定成本主要是指融资费用,如果是从银行正常贷款,费用主要包括招待费、考察费、此业务的日常管理费等;如果是从民间机构进行融资,则费用主要包括招待费、考察费、往返费、与此项业务相关的日常管理费、融资受理费等。有些融资平台在完成业务办理的同时,或在超过融资期限时,会将融资受理费退还给企业主。固定成本还包括利息,利息主要是指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正常利息。进行民间融资时,利息主要是以引入资金数额为准,在一般情况下,此种融资的利息高于国家规定的正常利息水平。
(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主要包括机会成本、信息不对称成本和其他成本三部分。
1、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对于商业公司来说,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此处所指的机会成本是指当企业主选择一种融资方案而放弃其他融资方案时,其他融资方案的最大产出值。这就要求企业主在融资过程中一定要全方位地考虑问题、权衡方案,选择机会成本较小、收益大于机会成本的方案。
2、信息不对称成本。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异,即一方掌握的信息数量较多、质量较高,而另一方则恰好相反。不对称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交易双方利益失衡,占有信息的人凭借其优势在交易中获得信息租金,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企业主和投资人掌握的资金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同,从而使企业要付出资金信息租金,提高融资成本。
3、其他成本。企业融资过程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各项成本外,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存在其他隐性成本,如托人送礼,等等。
三、中小企业的融资收益
中小企业的融资收益主要包括固定收益和可变收益两部分。
固定收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指由于中小企业及时融得资金,没有错过发展契机所得到的收益;另一部分是指中小企业在融资的整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所发展的人脉关系。可变收益主要是指中小企业通过不懈的努力,最后融得本企业所需要的资金,运用资金进行企业运作,所赚取的纯利润。在中小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中小企业都有可能会面临再次融资,以扩大企业发展或促使企业转型,因此,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可变收益维持了企业的发展,固定收益则使企业受益终生。
四、企业融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由以上论述可知,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应该充分考虑融资的成本和收益,若融资的总成本大于融资的总收益,则根本没有融资的必要,只有当融资的总收益大于或等于融资的总成本时,企业进行融资才是可行的。为了方便分析,在上述理论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几种假设:(1)假设企业的融资总成本(TC)和总收益(TR)与融资数额(Q)都是正相关的;(2)企业的融资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Cf)和可变成本(Cv);(3)可变成本是受融资数额影响的;(4)企业的融资收益可分为固定收益(Rf)和可变收益(Rv);(5)可变收益是受融资数额影响的。
则有:TC=Cf+Cv 其中Cv=f(Q)
TR=Rf+Rv 其中Rv=F(Q)
由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成本-收益分析图的三种情况,如下:
(一)固定收益大于固定成本(图2)
若可变成本和可变收益对融资数额Q的函数如图2所示,我们可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当企业融资的固定收益大于固定成本时,企业的收益开始随着融资数额的提高而提高;当达到规模经济以后,企业再继续增加融资数额时,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使得总收益随着融资数额的增加而减少,无限向固定收益曲线靠近。(2)总成本随着融资数额的增加而增加,且达到规模经济时,总成本则增长速度最慢。(3)当0≤Q≤A1时,企业进行生产,实际是赢利的;当Q>A1时,企业进行生产,实际是亏损的。(4)当融资数额Q=0时,企业的可变成本为零,可变收益为零,只存在固定成本和固定收益。
(二)固定收益等于固定成本(图3)
由图3可知,若可变成本和可变收益对融资数额Q的函数如图3所示,当固定成本等于固定收益时,仍可找出企业融资的收益平衡点。
(三)固定收益小于固定成本(图4)
由图4可知,若可变成本和可变收益对融资数额Q的函数如图4所示,当固定成本大于固定收益时,企业进行融资是亏损的。
综上所述,当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时,应首先充分考虑可变成本和可变收益对产量Q的函数,若如本文所举实例,只有当固定收益大于固定成本时,企业进行融资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
五、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第一,本文只是粗略的构建了成本-收益模型,还需要在企业实践中进一步深化。
第二,本文构建的模型需要现实数据的填充,如融资数量分别对可变成本和可变收益的影响程度,需要在企业现实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画出更适用于本企业发展的可变成本曲线和可变收益曲线。
第三,本文中固定收益的量化,可变成本中“机会成本”、“信息不对称成本”的量化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本文中所构建的成本-收益分析同样可适用于其他企业类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