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0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08/7/31

作者

□文/崔剑非

浏览次数

869 次

提升农民收入途径探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众所周知,“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升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增收的渠道。因此,对农民收入渠道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研究后发现,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农产品的出口等方面来开发提升农民收入的渠道,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我们的调研,本文认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受诸如工资性收入、政策、农产品贸易、天气、地域等方面的影响。但是,本文认为最重要的是工资性收入、政策、农产品出口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具体如下:
  首先,工资性收入直接关系着农民农业之外的收入,对提升农民收入有决定性作用。在我国的转型期,农业人口的工资外收入对提升农民的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的住户调查,1997~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共增加了532元。其中,有404元是由于工资性收入增长贡献的,占76%;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贡献了60元,占11%;家庭经营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增长总共才贡献了68元,占12%。分年度看,1998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量占纯收入增量的82%,1999年和2000年提高到117%和167%,2001~2003年工资性收入增量占纯收入增量的比重虽有下降,但仍在50%以上,分别为62%、63%和53%。可见,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推动了这期间农民收入的增长。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收入还为农村带来了新技术、新思想,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调整直接关系着农民收入的提升,为农民增收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政策为农民生活、生产提供一个活动的框架,为农民提升收入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从我国农民收入提升的现实状况,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在1978~1984年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的阶段,农民收入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出台的两项重大政策:一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和推行;二是大幅度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在1985~1990年农民收入在波动中缓慢增长的阶段,国家的主要政策是取消了实行多年的粮食统购政策以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在1991~1996年农民收入反弹回升的阶段,国家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种粮农民的收入。
  在1997~2000年农民收入增幅下降的阶段,国家的农业政策主要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
  在2001~2004年农民收入恢复性增长的阶段,国家农村政策主要围绕“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推进税费改革试点。农村税费改革明显减轻了农民负担,2004年与1999年相比,全国农民共减轻负担1,045亿元,人均减负约110元,为这一阶段农民收入的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从2001年起,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投资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国债使用结构,继续加强“六小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2004年中央提出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减免农业税和取消特产税的“两减三补”政策。据测算,扶持政策推动农民增收近2个百分点。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制定很直接地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在我国农业的发展毕竟还很脆弱,农业的根基还不够坚固,国家政策的制定就像是一个风向标,指引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当国家对农村的投入越来越大时,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就会得到越来越强有力的保障。政策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一个很基础的作用。
  再次,农产品出口直接关系着农民收入的提升,为提升农民收入提供了另一个渠道。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UNCTAD)也对贸易发展拉动经济的增长作用进行了评估,认为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尤其农产品贸易,不仅可以带来非农就业增长并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部门的增长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出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动力因素,并且随着我国农业不断的科技化、现代化、贸易化,农产品出口会日益发达,我们也会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农产品出口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将越来越大。我国国内一些主要农产品出口省份和地区,农产品出口对农民增收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04年山东农产品出口83亿美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农产品出口占山东出口总额的23.1%,其中水产、蔬菜、水果、花生、禽肉等已成为优势出口产品,生姜、大蒜、果汁等已站稳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在农产品出口的带动下,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90~2003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2.5%,高于全国10.9%的增幅。因此,大力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产品出口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是当前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完善市场机制和农村经营体制,缩短农产品出口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时滞。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改善农民收入的对策
  针对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可以针对上述提升农民收入的因素下功夫。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竞争性农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效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切实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可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模式。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我国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并通过国家政策的调整来加大政府对弱势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同时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为国际市场提供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完善农产品出口结构,提升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我们可以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推动传统农业技术全面升级。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加大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依此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改善农产品的结构。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推广新品种为提升农民收入做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完善提升农民收入的政策。政策为农民生活、生产提供了一个活动的框架,为农民提升收入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政策因素主要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改善生产力要素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民增收的政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政策,主要是农产品的提价政策,包括政府主动提价和市场决定价格的政策。过去我国政府主要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来缩小“剪刀差”,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但这种政策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目前,通过政府提价来增加农民收入,从农产品供求关系、农民收入结构变化以及适应WTO规则来看,余地相当小;二是非农产业就业政策,包括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政策和促进农民外出务工政策等。在农产品的出口方面,可以实行优惠税赋政策,努力降低农产品成本;三是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对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将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部分的税率与销项税税率调整为相同税率计算;提高大宗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出口退税率,按照增值税的征税率进行退税。
  最后,通过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来提高农民收入。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各地加大转移吸纳力度,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和转移;二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劳务输出来增加农民收入。如,河南2001年派出8,562人次,同比增长41.5%;完成对外劳务承包合同额22,445万美元,同比增长96%;完成营业额10,870万美元,同比增长26,3%。这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提升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3601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