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它是各个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可以对其他产业提供技术手段,它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竞争力,所以提高装备产品的质量、水平、性能,对降低工业综合能耗、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作用巨大。目前,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无论是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是它们的总体竞争力都高于内资企业。虽然从表面上看,外资似乎有利于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然而实际上,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外资的进入挤出了内资的市场份额,甚至抑制了一部分内资装备企业的发展,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设备的基础性产业,它的产业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甚至经济安全。因而,如何看待外资,如何正确利用外资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国装备产业的总体竞争力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文献回顾
外资的“挤出效应”是指本地企业由于外资进入本行业或相关行业而引起的绩效降低。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企业的影响,众多学者和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长期研究,提出了众多的研究理论和模型。其中,Ann E. Harrison和Margaret S. McMillan通过研究1,399家样本公司1974~1987年的财务数据后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企业把资金约束作为发展的最大障碍,国外公司带来稀缺的资本能减轻这种约束,但如果国外公司在当地的资本市场大规模筹集资本,则造成对国内企业的挤出效应,并削弱FDI的积极作用。Miao Wang在Borensztern等人建立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外商直接投资滞后值也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并使用1970~2001年的数据考察了流入到50个东道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其国内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在发达国家是中性的,在欠发达国家则是显著的挤出效应。
国内学者基本上遵循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框架,注重外资的积极效应而忽略其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又在FDI挤出效应的客观存在方面,达成了惊人的一致。但总体来看,国内学者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外资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发展。江小涓和李蕊以实证分析为主,描述、分析了FDI对我国工业增长的重要贡献,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提供资金来源、改善投资效益、扩大产出、增加利税、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人力资源等许多方面。赖明勇等通过运用Borenszteinetal提出的一个衡量FDI技术外溢效应的模型,发现在国内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引进FDI反而会导致负的资本积累效应,并阻碍投资总量的增加。姚鸿雁、朱启贵及叶连松通过从市场占有和获取利润两个角度,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外资企业普遍比国有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二、外资挤出效应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影响实证研究
在初步了解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情况之后,我们发现,目前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而,在本章中,笔者通过构建模型,来实证分析外资对于我国内资装备制造企业产生的影响,并从具体方面分析了外资挤出效应如何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一)模型的设立。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得到内资产业部门的生产函数:
Yid=(Kid)?琢(Lid)1-?琢ezi (1)
其中,d表示内资部门,i表示某个产业,Yid表示产业i在所有内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总和,Kid 表示产业i所有内资企业的资产总和,Lid表示产业i所有内资企业的劳动总和;Zi表示其他外部因素,α表示系数。影响内资企业产出效益的外部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资本-劳动力比率、劳动力素质、规模经济、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由于受数据的限制,本文采用产业i企业资产总值比重表示企业的规模,这样产业i的内资部分生产函数可表示如下:
Yid=(Kid)?琢(Lid)1-?琢e?茁 •GOVe?酌 •FOR (2)
两边同除以Lid,取对数,得到回归模型:
ln(Yid/Lid)=?滋+?琢ln(Yid/Lid)+?茁•GOVi+?酌•FORi+?着i (3)
其中,α、β和γ都是系数;Yid/Lid表示产业i内资企业的效率;Kid/Lid是产业i内资企业的资本-劳动力比率;GOV用i产业国有企业资产总值占整个产业资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FOR表示产业中“三资”企业资产总值占整个产业i资产总值的比重。μ是常数,ε是随机项。
(二)数据来源。目前,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商的股权比例也越来越大,已开业项目普遍存在通过增资扩股来达到控股目的的倾向,1995年我国在许多行业中合资企业被外方控股的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合资企业被外方控制。外商独资、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再加上合资企业中外方控股比例的提高,目前在“三资”企业中,外资股的比例呈绝对上升趋势。因而,在本文的分析中,利用三资企业的数据代替外资数据。而内资企业的数据则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数据。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由于有关装备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较难获取,2004年的统计口径又与其他年份有所不同,因而本文取装备制造业1999~2003年以及2005年这六年中装备制造业的七个行业的数据,共42个样本,运用eviews3.0软件,利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对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
(三)计量分析。在用eviews3.0软件对样本数据分别进行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随机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后,得到了三个回归的残差平方和,它们分别是:S1=0.4280,S2=0.2865,S3=0.3058。通过对统计量F和LM分别检验后,确定拒绝混合回归模型。(表1)
接着,通过对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后,发现hausman检验接受了随机效应模型。模型的最终回归结果如下:
LOG(Y)=C-3.21+1.431LOG(X)
(-14.6579)(25.55)
-0.206GOV-0.174FOR
(-1.28) (-0.69)
R2=0.979
其中,七个行业的截距项C分别为:0.057,-0.002,0.009,0.057,-0.074,-0.014,-0.032。给定显著性水平α=0.5,变量均通过t检验[t0.25(40)=0.681]。R2=0.979表示模型回归的拟合度较好。
(四)结果讨论。从以上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中,我们认为,在模型中内资人均资本(K/L)的回归系数是1.431,为正值,表明人均资本配备越多,产业平均增加值越高。在模型估计中,产业国有企业资产比重(GOV)的系数是-0.206,为负值,变量比较显著,说明国有企业增加值比重越高,产业平均增加值反而下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竞争力不足;同时,外资企业增加值的比重(FOR)是-0.174,为负值,说明外资的进入对本行业内资企业发展的挤出效应超过溢出效应。
三、总结
本文分析了外资进入我国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内资装备企业的各种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利用1995~200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数据,实证分析外资对我国内资装备制造企业产生的效应,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外资企业对我国内资装备制造业产生的挤出效应的负效应大于溢出效应的正效应;也就是说,外资企业的进入非但没有提高内资企业的效率,反而抑制了内资企业的发展。外资装备企业抢占了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挤出了国内投资,一些低效率的外资企业替代国内高效率的企业,造成国民福利的损失。一旦外商垄断我国国内市场,就可以控制我国经济,使我国装备制造业对外贸经济高度依赖,这将威胁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甚至还会威胁到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总之,随着外商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投资的增多,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威胁到内资企业的发展,影响到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因而,我们要做的不再是一味的引进外资,而是要合理利用外资,使外资充分发挥效用,真正带动国有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