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而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是企业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内涵
1992年发布的《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的理念。国外对“环境友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的再循环、生态材料等领域;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领域。国内关于环境友好企业的研究以案例研究为主,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环境友好型企业这一概念还没有形成权威的定义。
国家环保总局在创建“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实施方案中,把考核集中到了三个方面:环境指标、管理指标和产品指标三个大的综合性指标。以上述指标作为依据,笔者把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概念界定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全过程的保护环境,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追求环境效益的企业。
二、关于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调查分析
调查的生产制造型企业类型包括医药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日用化学品制造业等,重点调查了51家企业。由于调查数据是分类数据所以不能使用传统的正态分布的检验方法,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使用了适用范围更广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在本文中选择了J-P检验和卡方检验。通过分析检验结果得出了初步结论如下:
1、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对 “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是否增加企业成本”、“法律法规是否完善”的认识,“所在企业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构建现状”这些问题的态度以及认识给出的回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第一,通过“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是否增加企业成本”这一问题分析显示,规模2,000人以上企业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更倾向于“增加企业成本”,伴随企业规模递减,认同这一观点的程度明显降低;第二,通过“法律法规是否完善”这一问题调查显示,规模2,000人以上企业认为目前对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应当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而小规模企业对这一观点的认同程度降低;第三,通过“所在企业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构建现状”这一问题分析显示,规模大的企业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构建要明显好于规模小的企业。
2、“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哪个应该发挥最关键作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62%的受访者认为发挥最关键作用的是政府,而不认为发挥最关键作用的应当是企业本身。
3、“您是否知道国家环保局‘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评比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近84.3%的受访者不知道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评比活动。这说明对于相关的环保信息、政策法规等方面,制造型企业的管理者敏感度不够。
此外,通过调查显示,66.7%的受访者认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增加企业成本,但大规模企业的认识更趋于理性,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情况优于小规模企业。
三、环境友好型企业构建的抑制因素分析
在我国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中,企业经营目标仍然停留在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产品质量和公共利益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因此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构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却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抑制因素。
1、影响环境友好型企业构建的经济学分析。环境资源的非排他性造成了严重的负外在性。当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行为和决策对第二方或第三方带来损失的时候,负外部性就产生了。正是由于环境的非排他性使其他组织或个人能够分享环境,在企业自身承担改善环境费用的同时也使其他组织或个人受益。因此,受“利润最大化”观念的影响,企业最优选择是“免费乘车”。“免费乘车”的制造型企业过度供给造成的污染产生了负外在性,而消除负外在性的成本却由整个社会来承担,这就造成了众多的制造型企业“免费乘车”。(图1)
2、社会因素。第一,企业环保观念的缺失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直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是一个工业基础落后的农业国,历史上没有遇到大的环境污染或破坏的局面,生存环境没有受到挑战,所以在环境保护方面,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都没有形成历史的积淀,环保意识缺乏。第二,与国际环保潮流和新的环保要求相比,我国立法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首先,在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起来的环保法有严重的行政干预色彩,与现在的市场经济有许多不适之处;其次,环保法是就全国总体情况而制定的,针对性不强,没有体现矛盾特殊性原则,缺乏细则,造成执行困难。第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效益,造成立法标准偏低。
3、企业文化因素。第一,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是企业本质决定的,基于环境保护的生产线改造、产品创新等投入被企业视为经济利益的流出。第二,经调查发现,相当多的企业决策层没有把环保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执行层没有把环保纳入到生产、营销等企业活动过程中。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开展绿色生产、绿色营销、节能环保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造成了企业行动上的滞后。第三,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也是影响环境友好型企业构建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于生产、开拓市场以及企业的其他正常经营活动,因此建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热情不高,影响了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构建。
四、促进环境友好型企业构建的对策
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不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对企业本身发展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保护环境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良好行为,忽视环境保护的企业将失去他们的商业机会。因此,无论是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考,还是促进制造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应当积极鼓励、引导制造型企业向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变。笔者认为,应当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排污成本,消除负外在性。消除污染负外在性是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关键环节。解决负外部性的办法就是让制造型企业在产生污染超过一定限度时支付超额费用,使其成本迅速跳至无穷,提高制造型企业“免费乘车”的成本。因此,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是解决负外在性的基础;关键是加强执法力度,只有让严格的法律法规有效落实,才能真正达到降低制造型企业污染,促进制造型企业向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变的目的。(图2)
2、建立和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标准要求对企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全面评估从最源头的产品设计开始到产成品以及服务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废物的回收利用等环境因素,并通过PDCA模式进行监控,通过循环改进的方法实现减少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的。
3、实施环境友好型经营。笔者认为,环境友好型经营是指企业将环境保护措施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实施环境友好型经营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第一,应当把环境经营纳入企业经营战略,只有在战略上统筹规划才能促进执行层面的有效落实;第二,把环境友好型经营制度化、标准化,这是实施环境友好型经营的保证;第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生产经营。这就要求企业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回收等环节达到标准要求,才能在企业经营中整体实现环境友好型经营。
4、加大宣传力度。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即使是制造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对国家环保总局实施的“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评比活动尚不知晓,可以推断基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对此评比活动的认知程度更低。因此,加强宣传、提高公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观念至关重要。
5、政策支持。由于我国的特定国情,加快环境友好型企业构建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在企业环保和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方面,政策扶持的作用不可或缺,主要包括:第一,提供基金。缺乏资金是影响环境友好型企业建立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环境友好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可以帮助企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第二,税收优惠。对获得“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称号的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政策,不仅可以加大企业参与活动的热情,还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促进环境友好型企业快速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