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1期/市场/贸易/正文

发布时间

2008/7/31

作者

□文/吴昊明

浏览次数

5870 次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2007年以来,我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央行多次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在今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但是物价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学者们对当前的物价上涨提出了各种观点,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中国目前的对外开放是引致物价上涨的新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国际收支顺差占用了大量的人民币,并构成M0发行的主要原因。我国关于对外开放与国内物价波动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并侧重于汇率、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等因素对国内物价波动的影响。在我国外贸顺差快速增长和物价不断上涨的现实情况下,分析进出口贸易与物价的关系,对稳定国内物价、促进贸易平衡、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本文中,通过对1997~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建模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期得出相关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文献回顾
  闫先东和冯克然从贸易进口量和出口量来分析它们与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法得到两个结论:1979~1994年对外贸易对国内价格水平的上涨起着推动作用,并且,出口的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带动作用更大。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部认为,1994年进行的外汇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贬值,促进了出口的扩大,也造成国内物价上升,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卜永祥运用协整和Philips-Hansen两阶段方法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其结论是:长期而言,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内物价水平、国外物价水平、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协整的。汇率的变动显著地影响了零售物价水平和生产者价格水平,其中生产者物价指数对汇率变动的弹性大于零售物价指数对汇率变动的弹性。短期而言,汇率对零售物价和生产者价格有不同的影响,就零售物价而言,国内因素对其短期行为起决定性作用,而汇率和国外物价水平对零售物价的动态影响则相当微弱。张明玉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改革以来,进口贸易增长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抑制作用,出口贸易增长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加剧作用。张大路认为,进出口贸易收支改变了外汇储备量,影响国内货币供给量,进而间接影响国内通货膨胀率。孙立坚根据价格传递效应的理论,通过考察国际贸易中进出口价格的相互影响来检验在中国不存在“通缩输出”的现象。刘华和卢孔标对进出口与国内物价的波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贸易收支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但是在货币供应量变动与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不一致的情况下,贸易收支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较有限。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为了避免小样本回归产生的偏差,本文采用月度数据,从1997年1月到2007年12月,样本数为132个,用出口商品总额(XP)表示出口贸易状况;进口商品总额(IM)表示进口贸易状况;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表示通货膨胀率。所有数据都来自于CCE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对以上三个变量取对数以消除自相关性的影响,实证分析采用Eviews3.1完成。
  (二)单位根检验。为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发生,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Dickey和Fuller提出的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方程根据是否具有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进行分类,常用的检验模型为:
  △yt=?茁1+?茁2t+(?籽-1)yt-1+■?酌i△yt-i+?着t (1)
  式(1)中?着t为白噪音,△为差分算子。原假设:H0∶?籽=1,即yt有一个单位根,即是非平稳的。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表1)
  根据以上检验结果发现,各变量LXP、LIM、LCPI的水平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设H0,而其一阶差分则拒绝原假设H0,因此各变量均为Ⅰ(1)的单位根过程。
  (三)协整检验和VEC模型。有些时间序列,虽然它们自身非平稳,但其某种线性组合却平稳,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称为协整关系。对于协整关系的检验,较为常用的有AEG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AEG检验一般只针对含两个变量的模型,因此,本文采用后一方法。滞后期的确定准则是根据最小化AIC和SC信息的标准选取,经过反复检验确定协整变量有截距项,选择滞后一期,对LCPI、LXP和LIM的检验结果见表2。(表2)
  表2中的变量协整检验表明,LCPI、LXP和LIM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方程。即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揭示了进口和出口对通货膨胀有长期稳定的影响。
  通过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无法得知这些变量的短期动态关系,误差修正模型(VECM)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Granger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具有误差修正模型的形式。VEC模型是包含协整约束条件的VAR模型,它结合了协整分析与VAR模型,使模型能够同时反映通货膨胀、进口和出口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特征,避免了对原始数据取差分而丢失信息的完整性。省去未通过显著性为10%的t检验的解释变量,VECM模型为:
  LCPI=-0.056еcmt-1+0.083LCPIt-1+0.0143LXPt-1+0.01LXPt-2-0.014LIMt-1-0.01LIMt-2+?着t (2)
  误差修正项еcmt-1=LCPIt-1+0.174LXPt-1-0.215LIMt-1-4.413
  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056,符合反向修正原则,表明短期的非均衡状态逐渐向长期的均衡状态趋近。
  从式(2)来看,滞后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对于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具有正向作用,相关系数为0.083,说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具有慢性爬升的特征。滞后一期、滞后二期的进口商品总额与通货膨胀率的短期动态变化和长期稳定效应均为负,说明不管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进口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的上涨,长期的抑制效应大于短期;与此相反,滞后一期、滞后二期的出口商品总额与通货膨胀率的短期动态变化和长期稳定效应均为正,说明不管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出口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通货膨胀的上涨,长期效应要大于短期效应。进口与出口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系数都比较弱,但是从长期来看,进口的负向效应明显大于出口的正向效应,它们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15和0.174。
  (四)因果检验。上述的协整检验和VEC模型表明了通货膨胀和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就需要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通过该检验就可以知道,是进口与出口的变化引起了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还是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引起了进口与出口的变化,或者它们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对CPI、XP和IM的检验结果见表3。(表3)


  从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通货膨胀之间都是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出口与进口的变化都是引起通货膨胀率变化的原因,而后者并不是引起进口与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
  (五)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在向量自回归模型中,某一变量t时刻发生扰动后,通过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对t时刻以后的各变量将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变动效应。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描述系统对于单位冲击的响应,判断变量间的互动关系。因此,通过脉冲分析可以度量通货膨胀对进口和出口单位冲击的响应。图1给出了一个标准差的进口与出口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响应。横轴表示滞后期,纵轴表示冲击的强度。(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到,进口与出口的增加对通货膨胀的效应曲线形状类似。进口的增加一开始引起通货膨胀的负向效应,且负向效应逐渐增大,在第二期达到最大,之后慢慢减小,在第三期之前转为正向效应。在此之后,正向效应一直缓慢增大。出口从一开始就对通货膨胀产生正向效应,此后稳步递增。进口引起的正向效应小于出口引起的正向效应。
  三、结论
  以上运用协整理论与基于VEC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方法,分析了我国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进口与出口的变化都是引起通货膨胀变化的原因。格兰杰因果分析表明,进口、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二者的变化会引起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二)从脉冲响应分析来看,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为正效应,且正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增大;进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开始一段时间为负,之后转为正,正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缓慢增大。但出口的正效应总是大于进口的正效应,且两者差距越来越大。在VEC模型分析中,却发现进口对通货膨胀总是负效应,这与张明玉的研究结论一致,原因在于ECM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取的是进口、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滞后值,而在脉冲分析中,度量的是某变量在当期发生变化,在以后各期被解释变量对于冲击的反映。所以,这两个结论并不矛盾。进口对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由负转为正恰好说明两者是一致的。
  (三)进口、出口对通货膨胀影响的长期效应总是大于短期效应。这一结论在VEC模型中通过比较变量的系数或者是观察脉冲响应曲线都可以得出。
  四、结语
  九十年代末至今,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世界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外资大量进入,成为我国进出口大幅度增加的巨大推动力;政策放宽使私营企业迅速进入外贸领域,成为促进出口的新生力量;出口退税政策的成功实施带动了企业增加出口的积极性。但是,除2007年到现在以外,我们一直保持着低通胀、高增长的良好势头。虽然在长期进出口对通货膨胀有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在宏观调控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比如坚持扩大内需,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促进高新产业发展等,有效地避免了进出口对通胀的影响。
  从2007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世界经济形式不明朗,国际油价、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对我国的传导,以及国内生活资料供应不充足是主要原因。再结合本文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进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小的,在宏观调控上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它的影响。当然,在以后的对外贸易中也需要根据国家的经济战略、产业政策等做一些调整,以促进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08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