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1期/市场/贸易/正文

发布时间

2008/7/31

作者

□文/包睿忻

浏览次数

1093 次

中国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
  自2004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一路飙升,不断创出新高,从每桶30美元上涨到每桶45美元,2006年8月甚至突破了每桶75美元大关,到达每桶78.65美元的历史最高位。2006年9月份起,国际石油价格突然持续下跌到每桶60美元左右。2007年初,油价一直保持在每桶50美元左右,随后便出现了新一轮的持续上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加,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石油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有些观点认为,是中国在推动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不断上升,事实真是这样吗?
  一、石油价格的决定因素
  任何商品价格的存在和波动都和它自身的价值密不可分,同时又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共同影响,石油自然也不例外。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呢?
  (一)影响石油价格短期波动的因素
  1、突发的政治事件。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目前,全球2/3的常规石油储备集中在围绕波斯湾的五个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联酋和科威特),而这些国家无一具有稳定的国内政权。世界范围内的争夺石油资源和控制石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
  2、异常的气候。欧美许多国家用石油作为取暖的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的价格变化。另外,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油价。
  3、“投机行为”和市场炒作。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特征是期货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传导的价格形成机制。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机会缺乏,大量资金进入国际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市场,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国际油价,并使其严重偏离基本面。
  4、国际货币市场中美元的汇率变动。国际石油以美元计价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的持续贬值,间接造成了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不断升高。因此,美元未来的走势也是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影响石油价格长期走势的因素
  1、石油的需求。世界石油需求量在20年间从原来只有约6,000万桶/日已经快速增长到8,600万桶/日左右,增长幅度达到43.3%。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替代能源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所决定。
  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率达5.6%,而转型经济国家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5.9%。这必然造成其对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增加。
  替代能源的成本也将影响石油价格的波动。当石油价格高于替代能源成本时,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这势必将对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2、石油的供给。目前,世界石油市场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OPEC组织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探明石油储量,其产量和价格政策对世界石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而非OPEC国家主要是作为价格接受者,根据价格调整产量。
  此外,石油生产成本也将对石油供给产生影响。在北美洲,石油提炼成本已从1999年的5美元/桶涨至11美元/桶,而在欧洲,同样的成本同期从11美元升至18美元。就像科威特这样的石油生产大国,生产成本也已经从2001年的1.4美元/桶上升到2007年的4.42美元/桶,每年平均以18%的速度增长。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成本会影响生产者跨时期的产量配置决策,进而影响到市场供给量,间接地引起石油价格波动。
  二、中国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从以上对石油价格的决定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石油供给和需求方面对国际石油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究竟这个影响有多大呢?中国作为石油生产与消费大国,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石油产量逐步提高。然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中国国内生产的石油主要都应用于本国的消费,而出口石油占生产总数的比例也逐年减少,从1990年的22.49%下降到2005年的15.9%。根据最新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7》中的数据显示,中国2006年出口石油2,320万吨,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0.9%,而且这个比重仍将有继续下降的趋势。所以,中国在世界石油供给市场中的份额如此之小的情况下,中国的石油出口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中国的石油需求和进口数量却是年年递增。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石油进口从1990年的755.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17,163.2万吨,增长了近22倍,进口数量占国民消费的比重也从6.58%迅速提升至52.75%,这个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可是,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在世界总体进口量中所占的份额并不高。2004年美国石油进口高达5亿吨,日本2亿吨,欧洲5亿吨,中国仅为1.2亿吨,仅为世界各国石油进口量的6.6%。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的资料显示,2006年全球各国以及欧洲的石油进口量都有大幅的上升,美国的石油进口量达到6.71亿吨,日本2.57亿吨,欧洲为6.65亿吨,中国则是1.92亿吨,分别增长了34.2%、28.5%、33%、60%。尽管如此,中国在世界石油进口中的份额也仅有7.4%,较2004年增加了0.8个百分点。
  从石油价格走势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是从2004年底开始的,到现在也不过3年时间。所以,这次世界范围内的石油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包括中东局势、美元的持续贬值、美洲地区遭遇飓风影响等因素。由于经济增长带动的石油供需不平衡也给消费者对将来石油走势的预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国际资金利用这些事件的发生,加大了在期货市场上的进出,助长了石油价格在短期内的波动。考虑到中国的石油进口在世界上所占比率较小,把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归咎于中国的需求是不公平的。2007年7月2日,BP集团在北京发布了《BP世界能源统计2007》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出席发布会的BP集团全球工业化总裁Reyad Fezzani认为,世界上的石油越来越少,油价上涨,中国的上升需求只是这个等式中的一部分,如果光责备中国:第一,不准确;第二,不公平。
  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从来就不单纯,不是简单的石油供需关系就能够决定其价格的涨跌。国际石油价格包含着地理政治特征、国际财团利益、战争溢价、世界经济周期、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等多种除石油市场供需关系以外的影响因素。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所带动的需求只是这些影响因素的一部分。
  不过从市场长期角度看,石油价格仍很大程度受市场供需的影响。尽管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机构在2007年7月13日发表的报告中指出,由于石油产量将相应增加,因而世界石油市场的压力可望从2008年开始趋于缓解。但是,中国作为世界石油进口增长大国,也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政策
  近几年,中国在经济发展中也实施了一系列新的能源政策,通过节能来有效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并计划每单位GDP的能耗在五年内要下降20%,这对于我国以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1、在能源供应上,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开发各种能源,实现能源的多元化战略。从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来看,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引人注目。在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以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研究最为迅速,目前在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已占22%左右。中国应适当降低石油消耗,减小石油进口的依赖度,加快天然气和新能源的发展。
  2、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制定能源的基本规划。今后我国要逐步减少高耗能产业,大力推进技术改革和创新,充分应用先进技术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中国应加强与俄罗斯等能源大国的合作,建立稳定持久的石油供应关系,这对稳定世界石油价格和缓解能源紧缺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以石油为首的能源问题已经不再是一国一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因此,能源问题的解决,不是靠一个或几个国家,而是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力量,同时也成为世界能源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直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和保障世界能源安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供应紧张。■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906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