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1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08/7/31

作者

□文/李效峰

浏览次数

1057 次

旅游业外部性的内部化
  提要 旅游业是一个外部性显著的部门,其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造成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和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势必会过分刺激对旅游业具有消极外部影响的活动,抑制对旅游业具有积极外部影响的活动,从而使与旅游业相对应的社会收益受到损失,使社会对旅游资源的配置不能达到帕雷托最优。这就要求政府、企业及旅游者在各自活动中密切关注自身行为,寻找最佳内部化途径,减少旅游业的外部性,以使旅游业朝着有利于社会收益最大化方向前进。
  一、外部性
  1、外部性的概念。马歇尔1890年首次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外部性的概念。所谓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个人或厂商)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强制性地、不支付任何代价或得到任何回报而引起其他经济主体收益或成本的增减变化的现象。外部性有两类:一类是经济主体使其他经济主体收益增加的正外部性;另一类是经济主体使其他经济主体受损的负外部性。
  2、旅游业的外部性。旅游业的外部性也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类:旅游业的正外部性是指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国家外汇收入的增加,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发展,国民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及其他一系列社会和经济效益,而旅游企业和游客并没有从相关受益者身上获取任何回报。旅游业的负外部性是指伴随旅游业的发展,会出现众多社会和环境问题,包括交通拥挤,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但旅游企业和游客并没有向相关受害者支付任何代价。
  旅游业的外部性实质上是旅游企业在其生产和游客在其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私人收益和私人成本社会化的结果。
  二、旅游业外部性的内部化及必要性
  1、旅游业外部性的内部化。旅游业外部性的内部化是指将旅游业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差额纳入旅游业本身的过程,以使旅游资源的配置达到或接近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
  2、旅游业外部性内部化的必要性。以下通过对旅游产品供给所产生的正负外部性来说明旅游业外部性内部化的必要性。(图1)图1中纵轴代表旅游产品的价格,横轴代表旅游产品的供给量,MC曲线代表旅游企业提供旅游产品的边际成本,D1曲线代表只考虑旅游者私人收益情况下的旅游产品需求量。D1曲线与MC曲线的交点b决定的是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旅游产品需求量q1,此时旅游者支付的价格为p1,另一条曲线D2代表在考虑旅游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的情况下,旅游者或他人由于某些原因(如旅游者获得超过其所期望的旅游效用;社区居民享受到旅游业带来的好处),在原来的价格和市场体系之外,对旅游产品的效用评价更高,出现了外部效益。此时,社会均衡条件下的最优旅游供给量为q2,很显然,与只考虑旅游者私人收益的情况相比,考虑社会收益时,旅游产品社会最优供给量要大于市场均衡供给量,产品最优价格也高于市场均衡价格。这说明旅游市场的供给量没有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社会分配给旅游业的资源不足,不能使旅游业带来最大的社会效益(社会蒙受相当于面积bca大小的福利净损失)。
  图2中纵轴仍代表旅游产品的价格,横轴代表旅游产品的供给量,MPC曲线代表由旅游企业自己承担的旅游产品边际生产成本,D曲线代表旅游产品需求量,D曲线与MPC曲线的交点b决定的是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旅游产品需求量q1,此时旅游者支付价格为p1,曲线MSC代表由社会承担的旅游产品边际生产成本,既包括由旅游企业自己承担的内部成本,也包括旅游企业引起的却要由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来承担的外部成本。MSC曲线与D曲线交点e决定的是社会均衡条件下的旅游产品供给量q2,均衡价格是p2。与只考虑旅游产品私人边际生产成本的情况相比,考虑社会边际成本时,旅游产品社会最优供给量要小于市场均衡供给量,产品最优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这说明旅游市场的供给量没有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社会分配给旅游业的资源过剩,不能使旅游业带来最大的社会效益(社会蒙受相当于面积bfe大小的福利净损失)。因此,从市场配置资源角度来考虑,无论是旅游业的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将其内部化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外部性如果不能顺利地被内部化,与其相应的社会效益就会受到损失或减少,社会资源的配置就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图2)
  三、旅游业外部性内部化的途径
  1、科斯定理和庇古税。很多学者提出利用科斯定理(建立旅游资源产权)和庇古税理论(庇古津贴和庇古税收)来内部化旅游业的外部性,但由于这两种方法各自存有局限性(如空气、水等旅游资源不归个人所有;旅游税收理论不够成熟),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
  2、建立许可证交易制度。解决旅游业负外部性的一种创新就是建立许可证交易制度。以减少由旅游企业排放废弃物造成的景区环境污染为例,按照这一方法,由一个恰当的污染控制机构来确定景区每年可以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即使该景区环境质量保持在某一可接受水平上的污染排放量,也用许可证的方式分配给旅游企业。
  该方案的最大优点是通过污染排放许可证的买卖降低了社会总成本。例如,对于企业a和b,处理每一单位的污染物,所需成本分别是100元和1,000元。如果建立了可交易的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每单位污染权的价格是200元,企业b就可以通过向企业a购买污染权来排放污染物。对于企业a来说,由于200元的交易价格比100元的治污成本要高,所以a愿意进行交易。这时,企业b获得的好处是(1000-200)元,企业a获得的好处是(200-100元),而社会获得的效益更大,为(1000-100)元,社会只需花费100元而不是1,000元就可以减少一单位污染物的排放。
  该方案另一优点在于,因为必须购买污染许可证,潜在的污染者有了尽量减少污染的经济动机。景区环保部门可以通过购买并囤积污染权将污染水平控制在政府制定的标准以下,因污染权的需求量会不断上升,但供给却不会改变,这意味污染许可证的价格将上升,景区环保部门可通过销售其所持有的污染排放许可证获得进一步用来改善景区环境所需的收入。同时,污染许可证价格的上升还会刺激治污技术的提高。因此,用建立污染排放许可证交易制度来替代现行的制定统一排放标准的直接控制方法,对减少旅游业的负外部性有着重要作用。
  3、建立和完善旅游信贷。针对旅游业的正外部性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当前旅游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形势下,应当建立完善的旅游消费信贷,以刺激旅游消费需求,拉动旅游经济的增长。由于旅游者收入水平具有波动性,现在和将来的收入都不确定,通过建立旅游消费信贷,可以平滑旅游者的消费路径,促进旅游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旅游远期消费向即期消费的转化,有利于旅游者合理安排即期与远期消费,实现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和旅游最大福利;旅游企业也可以通过旅游消费信贷及时收回资金,节省运营资本,并及时再投资于再生产,提高其盈利能力,减少财务风险,提升企业价值。
  4、完善政府微观规制,规避政府失灵。针对旅游业外部性这一市场失灵现象,政府除在宏观调控领域继续加快相关旅游法规、政策的制定外,更应该加强相应领域的微观规制行为。如由于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旅游目的地土地价值的上升,政府可以通过科学地进行总体规划来支持旅游企业参与到旅游房产开发当中,以使旅游业产生的这种正外部性内化为旅游企业的收入,从而获得旅游业带来的最大收益。
  在完善政府对旅游业微观规制的同时,要注意转变政府干预旅游经济的方式和领域,实现政府对旅游市场的适度、有效干预,防止政府角色错位、越位及缺位而引起的政府失灵,以便更好地解决旅游业中的外部性问题。
  5、树立可持续旅游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响应党中央的发展道路。加强对旅游企业和游客可持续旅游发展观念的教育,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消费,引导旅游活动的参与者采取有利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如,在旅游项目开发之前综合考虑项目开发的外部性问题,使项目开发的负外部化降至最低,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运用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开发绿色旅游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鼓励游客在景区内使用无环境污染的交通工具。
  四、结语
  旅游业的外部性影响了社会对于旅游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社会福利不能达到最优水平,因而有必要采取措施将其内部化。在内部化旅游业外部性的过程中,要对各种内部化途径进行比较、综合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方案组合。政府、企业、消费者应各司其责、协同合作,共同解决旅游业的外部性问题,使旅游业朝着社会收益的最大化前进。■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309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