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1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08/7/31

作者

□文/刘莉芳

浏览次数

1010 次

河南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建立健全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个性化的城市经济,是全面提升河南创新能力,实现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为客观、真实地认识河南各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全面了解各个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优势和劣势,以及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本文选择了河南18个省辖市,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
  一、河南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数据资料
  基于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内涵与结构的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技术创新的过程及其管理的角度,我们把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以下五个一级指标: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配置能力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这五种能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系统。本着既要客观公正地全面反映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又要方便资料获取的原则,本文初步选取了上述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建立了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多是相对性的定量指标,应该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各个侧面。
  理论评价模型是依据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内涵及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成果确立的,上述60个评价指标中既包含了指标刻画的客观部分,也包含了研究者的主观成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进一步筛选,以降低综合评价模型的复杂程度,并增强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经过相关性分析、鉴别力分析及相容性分析逐步筛选之后,最终所采用评价指标体系为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
  为了保证数据质量,本文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南统计局编著的《河南统计年鉴—2006》,这些数据都是由各地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统计标准公开发布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客观性。
  二、河南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依据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和MATLAB6.5软件对样本城市进行了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投入能力、管理能力、配置能力和产出能力5个因子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水平进行了测度与比较。
  (一)城市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比较。郑州是河南省的政治、教育、经济贸易、科技、信息和金融中心,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在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上的得分最高,为9.4535。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郑州目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和支撑条件。在反映城市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的七个指标中,郑州都雄踞第一。在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方面表现的不尽如人意是济源市和南阳市,其得分仅为1.0115和0.87。
  (二)城市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比较。在投入能力上漯河的得分最高,为5.0322。此方面表现较差的是驻马店和信阳,它们的得分分别为-0.4591和-0.7824。漯河得分最高,主要得益于该市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了自主创新和科学技术工作的全面发展。在200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8倍,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09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7倍;实际利用外资额占总投资额比重的5.87%;这四项指标中有三项位居全省前两名。企业科技经费筹集额、科技经费支出、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大幅度增加,表明漯河的大中型企业对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三)城市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比较。许昌和周口在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们的得分分别为3.0113和2.8767,表现相对较差的是三门峡和济源两个城市,它们的得分分别为-0.0299和-0.3258。许昌在政府部门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市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两个指标上的得分都远远超过了其他的省辖城市;而周口在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来自政府资金的比例则远超其他城市;这显示出许昌和周口具有较高的城市技术创新管理水平。
  (四)城市技术创新配置能力比较。在技术创新配置能力方面得分排在第一位的城市是洛阳,其得分为0.6885。洛阳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方面,从业人口占社会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14%,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可以间接地说明其支持技术创新的服务人员较多,在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市场机制可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力量,技术创新配置能力较强。在技术创新配置能力上表现相对较差的城市有安阳和濮阳两市,它们得分分别为-1.1778和-1.9446,与处于前两位的洛阳和三门峡有很大的差距。
  (五)城市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比较。南阳和洛阳两城市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分别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它们的得分依次为1.1966和1.0841;表现相对较弱的是漯河和三门峡两城市,它们的得分分别为-0.6224和-0.7321,与南阳存在很大的差距。到2005年底南阳拥有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20个,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06项,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在市级及以上单位评审批准重大科技成果项目和大中型企业平均拥有发明专利数上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
  三、河南各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从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来评判,18个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依据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郑州、洛阳、许昌、新乡、漯河、焦作、安阳、济源、周口、南阳、鹤壁、平顶山、商丘、三门峡、开封、濮阳、信阳和驻马店。(图1、图2)
  与经济总量排序相对比,各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排序,郑州、洛阳和焦作排序一致;许昌和三门峡靠前1个名次;安阳靠前2个名次;新乡和鹤壁靠前6个名次;济源靠前10个名次;漯河靠前11个名次;开封和濮阳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位比经济总量排名落后2个名次;周口落后4个名次;平顶山和商丘落后5个名次;信阳和驻马店落后6个名次,南阳落后7个名次。以下简要分析漯河、济源和南阳三个经济总量排序和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排序相差较突出的城市。
  漯河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2.14亿元,经济总量位于全省第十六位,人均GDP12,759元,位于全省第七位。漯河市在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因子上排在第一位,管理能力因子上排在第四位,支撑能力因子上排在第十五位,配置能力因子排在第十六位,产出能力因子上排在第十七位,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位居全省第五位,比经济总量排名靠前十一个名次。这得益于近年来漯河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了自主创新和科学技术工作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2003~2005年,漯河高新区在全省省级高新区综合加权排序中连续3年位居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
  工业是济源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5%左右。2005年济源地区生产总值144.33亿元,增长18.5%,经济总量虽然全省排名第十八位,但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63元,在18个省辖市中仅次于省会郑州,名列全省第二;同时,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四项指标总量已不同程度超过部分省辖市;技术市场交易额占GDP比重达到0.38%,仅次于郑州。济源在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因子上排在第二位,配置能力因子和产出能力因子上排在第五位,支撑能力因子和管理能力因子上排在第十八位,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位居全省第八位,比经济总量排名靠前十个名次。
  南阳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3.43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人均GDP为9,826元,位居全省第十三位。南阳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因子上排在第一位,管理能力因子和配置能力因子上排在第八位,投入能力因子上排在第十一位,支撑能力因子上排在第十七位,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位居全省第十位,比经济总量排名落后七个名次,这主要因为该市在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上较弱所致。■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380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