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以对河北环渤海港口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提出河北环渤海港口群发展的合理定位与战略,对河北港口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一、河北环渤海港口发展的影响因素
1、世界港口发展特点和趋向。在全球贸易快速发展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改革的推动下,现代世界港口发展呈现如下特点和趋向:(1)新一轮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集装箱枢纽港的竞争正在加剧;(2)集装箱运输发展船舶大型化、航线联盟化以及集装箱全球和区域性枢纽港、支线港布局正逐步形成;(3)现代港口自然条件与经济腹地已不再局限于与港口有直接联系的区域;(4)现代化的港口已经成为全球动态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集装箱多式联运和货物门到门运输能力成为港口竞争的焦点。
2、我国沿海港口布局及未来发展重点。我国港口的发展正在形成以主枢纽港为核心、地区重要港口为骨干、其他中小港口适当发展的层次格局。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诸如:码头数量多,但深水泊位比例低,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短缺,尤其是外贸原油和铁矿石码头明显不足,远不能满足我国加大战略性资源进口的需要;集装箱码头建设滞后,特别是能接纳第四代以上集装箱船的码头能力严重不足,且未形成大、中、小码头相互配套衔接,干线港、支线港和喂给港相互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集装箱运输系统;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码头短缺;长江、珠江出海航道以及沿海主枢纽港进出港航道条件不适应海运船舶大型化的需要。我国港口业的未来必将是一个以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和集装箱化为主导的发展进程。
3、环渤海地区港口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随着近些年的发展,环渤海地区港口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表现出了如下特点:(1)环渤海地区港口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呈现出大连、天津、青岛三港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2)环渤海地区集装箱港口竞争激烈,具体表现为:各港口争相开辟国际干线班轮,码头泊位和设备以及口岸设施进行超前扩建;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吸引更多的货主和船公司,通过降低港口收费的方式来吸引货源,有的甚至以减免规费或以回扣的形式争夺货源。(3)环渤海地区港口矿石进口中,青岛港一港独大。(4)信息化工程正推动港口功能升级,也将成为环渤海地区港口软件竞争的重要内容。
二、河北环渤海地区港口群发展的合理定位
结合上述分析,河北环渤海地区港口群的发展应准确把握集装箱运输发展船舶大型化、航线联盟化以及集装箱全球和区域性枢纽港、支线港布局逐步形成的趋势,合理选择港口发展战略定位。具体定位应为:(1)依托腹地经济,发挥天然优势,甘当配角,借势造势,走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2)继续巩固我国北方能源主枢纽港群地位。(3)立足腹地市场潜力,发挥天然深水良港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逐步确立我国北方矿石主枢纽港群地位。(4)借助周边优势港口,依托腹地经济,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充当国内外集装箱枢纽港的支线港和喂给港,在配合和协作中拓展集装箱业务。(5)适应港口间竞争加剧的趋势以及船东和货主的选择,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创造基础条件,营造特色,提供增值服务。
三、河北环渤海港口发展战略
河北环渤海港口的发展,基本思路是应以发展现代物流、建设现代港口、发展环渤海地区外向型经济龙头为总体战略,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陆路快速通道建设,率先实现陆港立体对接。重点建设“三个大通道”。第一条是“京—唐—京唐港”陆路快速通道,依托北京,建设现代枢纽港。目前有已经建成的京津唐高速公路,需要延伸至京唐港并延伸到即将建设的曹妃甸码头。第二条是“石—沧—黄骅港”陆路快速通道。明确黄骅港为石家庄海上门户地位,尽快实现朔黄铁路与京九铁路、京广铁路的对接,使黄骅港能够依托石家庄、邯郸、衡水等腹地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得以快速发展。第三条是“蒙—承—京唐港(曹妃甸码头)”陆路快速通道。加快联结内蒙、承德和京唐港、曹妃甸码头的兰港铁路的立项和建设。同时,加快港口间快速通道建设,重点是沿海高速公路的谋划与建设,缩短环渤海地区港口群内部的时空距离。
2、谋划建设一批临港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形成包括交通运输、加工代理、仓储配送、信息网络等多环节组成的跨区域的现代物流大循环系统。应谋划建设一批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商品交易为依托,能够提供增值服务的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一是在秦皇岛谋划农产品物流基地,包括三个中心:区域性大型粮油储运交易中心、区域性大型水产品交易储运中心和区域性错季农产品交易中心,并与京津销地农产品市场和张承产地农产品市场对接;二是在唐山海港区谋划矿石物流基地和建材物流基地,吸引京津有实力的物流服务企业建立分支机构,并与京津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对接;三是在黄骅建立化工(医药)物流基地,并与石家庄、太原、邯郸、保定、邢台和衡水等腹地城市的物流基地和物流服务企业对接。
3、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临港物流企业。一是鼓励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临港物流发展的领先者。二是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河北临港物流服务市场,使其能根据需求和自身条件,发展特色临港物流服务。三是改善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加强与国际班轮公司合作,提高河北综合服务能力。
4、加快港口及港城信息化建设,构筑现代物流发展信息化平台。现代物流是信息化的产物,信息化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技术保障。现代国际物流具有流程长、中间环节多、风险大和销售市场覆盖面广等特点,发达的信息技术可以保证物流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和协调,并发挥信息沟通作用。河北港口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快电子海关和电子口岸的建设进程,尽快实现无纸通关;另一方面要注意港口信息化建设与港口城市和腹地城市信息系统的融合与对接。河北港口及港口城市应加快EDI系统的建设,推动河北港口信息化发展。
5、加强港城建设,发展临港产业。港口的发展应以临港产业的发展为基础。河北环渤海地区的三大港口,除秦皇岛港以外,京唐港和黄骅港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的港城作依托,严重制约着港口功能的发挥。加强港城建设,重点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1)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产业集聚点。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着眼于国际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选择好临港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2)发展临港特色园区,培育临港产业集聚区。除了进一步加强现有各种临港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外,下一步应重点从推进园区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充分利用保税制度,争取建设几个有规模、有特色的保税仓库和保税区;争取建设出口加工区;培育临港产业集聚核心区等几个方面加强发展。(3)发展完善配套的社会化服务的城市体系。京唐港和黄骅港的港城建设还未见雏形,唐山的海港开发区和黄骅的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城市体系的初步框架还没有建立起来。以后的发展中应做到:一是在港城的建设规划上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体现绿色、现代和都市气派;二是走经营城市道路,通过BOT、TOT等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加快港城建设步伐。
四、几点建议
在河北环渤海港口的发展中,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理顺行政区划关系,消除港口带动经济发展的行政格局制约。一方面是搞好省际之间的行政协调,特别是要处理好河北与天津、大连、青岛等环渤海其他港口的关系,重点是通过协调各地区路检、车检、船检等相关部门关系,搞好腹地经济与港口之间和港口与港口之间的“绿色通道”建设,对重要的货源或进口单位的货物运输可以发绿色通行证,保证合法货物陆地、海上运输的畅通无阻;另一方面是理顺唐山与海港开发区、沧州与黄骅之间的行政区划关系,避免由于行政区划上的矛盾而影响港口的发展和港口对当地经济带动作用的发挥。
2、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加大港口建设的利用外资力度。目前,我国的港口建设比较落后,有许多商机,鼓励外商投资我国内地沿海的港口公用码头设施的建设、经营,不再要求必须由中方控股的政策必将极大地调动外商投资我国港口建设的热情。河北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探索有效利用外资的方式,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加大港口建设利用外资的力度。
3、实施大通关,提高港口服务效率。所谓“大通关”是指进出口货物自货主委托报检报关到提货进厂或将出口货物运抵监管区出境的全过程中,口岸执法单位、港航管理部门、中介机构等对通关所需单证、货物、资金和信息进行整合,使货物通关畅通。河北省通关已成立了口岸“大通关”工作协调小组,“大通关”工程正式启动,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加快“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建设,推进口岸管理信息化,向“电子口岸”迈进。二是进一步深化口岸管理制度改革,积极采用风险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抓紧建立全省企业诚信系统和信誉评估体系,方便守法企业通关。
4、实现内陆口岸(河北与外省市)与海港口岸(包括天津港)之间的直通,增强港口辐射带动作用。港口与腹地城市口岸之间建立直通,可以有效地提高货物运输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因此,应通过港口口岸办公室、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及物流运输部门与腹地对口单位之间签订内陆口岸与海港口岸直通协议书,加大河北三大港口与腹地口岸之间以及河北腹地口岸与天津港等环渤海地区其他港口口岸之间的直通工作力度。如,签订秦皇岛港与包头、承德、呼和浩特等城市口岸之间的直通协议,京唐港与北京、张家口及我国西北省份口岸之间的直通协议,黄骅港与石家庄、邯郸、太原等城市口岸之间的直通协议,以及河北各内陆市与天津港、青岛港等港口口岸之间的直通协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