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1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8/7/31

作者

□文/桑丽娟

浏览次数

1160 次

实证分析中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常用方法简评
  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会计信息是广大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也是市场经济有序、规范运行的保障。其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如实反映、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八个方面,其中可比性包括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
  学术研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但大多属于规范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标准、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在实证研究方面,目前学术界主要以三种方法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
  一、财务舞弊
  财务舞弊研究主要是以那些因违反会计准则而遭受证券监管机构处罚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而进行的研究。采用财务舞弊公司为研究样本的,国外例Dechow、Sloan and Sweeney(1996)通过对美国因盈余管理而遭受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处罚的公司的研究,以验证公司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Beasley (1996)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国内如刘立国、杜莹(2003)选取了1994~2002年6月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2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验证了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是一种极端情况,并不能反映事情的全貌。
  二、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从某个角度来说,盈余管理可以保障企业契约的履行、向市场传递公司内部信息,因此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件好事(司可托,2000)。盈余管理虽然是管理者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空间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的机会主义行为,但目的是为了逃避管理者的契约限制,过多的盈余管理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因此,盈余管理经常被理解为会计信息失真、利润操纵等的代名词。盈余管理的程度也可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指标,并且被实证会计研究广泛运用。在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有四种主要模型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改进或衍生模型被较为广泛地采用:希利模型、迪安龙模型、琼斯模型和行业模型。针对美国市场的实证结果表明,截面Jones模型以及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比其他模型更能有效地揭示出公司的盈余管理,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总应计项目、收入、应付账款和固定资产用滞后的总资产进行调整,然后运用修正的Jones模型将调整的总应计项目对收入、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等进行回归,财务报表质量就是总应计项目被收入、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精确表示的程度。Jennifer Francis(2002)等对Jones模型做了两点改进:首先,他们用非正常流动应计项目来估计财务报表质量;第二,将非正常应计项目(非正常流动应计项目)的绝对值,根据公司绩效进行调整(公司绩效的代理变量是资产回报),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财务报表质量衡量标准。Yeo、Tan and Chen(2002)运用盈余管理方法,对新加坡公司的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修正的Jones模型分解出公司会计理论中的操控性应计项目,并通过操控性应计项目与股权结构变量的回归分析来验证股权结构是否影响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运用同样方法研究的还有Klein(2000),他用该种方法研究分析了审计委员会构成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会计学术界对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结果迄今还有非常大的差别。主要原因有: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采用了不够严密的方法将盈利划分为操纵过的和没有操纵的部分;对盈余管理的大多数实证研究都只限于某一时期或某一项目;代理人隐瞒其操纵盈利的手法,不利于收集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所需的数据;委托人自愿让代理人隐瞒信息;盈余管理很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因素导致的,目前大多数的实证研究只着重于一个因素,研究结果当然不够理想。
  三、会计盈余质量
  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否与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相关,是否有助于投资者对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量、时点和不确定性进行评估。在所有的会计信息中,盈余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盈余质量是指盈余信息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会计信息的首要任务是要强调会计盈余的质量水平,会计盈余的质量水平从一定程度和角度上反应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因而可以采用会计盈余质量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
  盈余最重要的质量特征是其预测价值,即盈余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因此,盈余质量也可表示为盈余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程小可,2004)。最早开创会计经验研究的Bal1 & Brown研究的就是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
  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研究是以证券市场有效为前提的。有效证券市场上任何时候的证券交易价格都将正确地反映所有为公众所知的与该证券有关的信息。即,当股票市场上产生了与某个股票相关的新信息,如每股盈余,市场会对新的信息做出快速反应,从而导致股价的变动。证券市场按其有效性分为强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弱式有效。我国证券市场虽未达到半强式有效,但不少学者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已达到弱式有效,且有效性呈逐渐加强的趋势,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研究是可行的。国内关于会计信息质量(包括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起步较晚,较早研究盈余信息含量的是赵宇龙(1998)。之后,陈晓等(1999)、孙爱军和陈小悦(2002)等人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基本上都证实了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盈余质量(包括盈余信息含量)依然是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中介入最多、程度也最深的一个侧面。■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371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