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评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提高企业价值和企业的运作效率。正确认识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企业内部审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在采购、供应、生产、销售和利润形成过程中往往追求成本最低,就难免出现差错,这就需要内部审计对其全过程进行监督。所以说,健全的内部审计是经济管理活动有效进行的基本前提,是经济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2、内部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内部审计可以防止一些企业管理者在职期间为了个人利益滥用职权,从而增强企业部门的自我约束能力,避免企业财产的流失,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3、内部审计是防范企业风险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的工作对象是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加强内部审计是防范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这种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独立性。长期以来,内部审计部门多隶属于企业财务部门,没有自己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正是由于机构和人员的附属地位,造成了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审计项目的确定往往受制于领导的意志,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无法保证独立、客观,审计意见也就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2、审计工作范围狭窄。目前,我国仍有不少企业内部审计仅限于财务会计审计,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范围应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3、重事后审查,事前、事中审计不足。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价,使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是对企业内控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现实中的内部审计往往忽略事前防范风险这一职能,从而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企业的内审人员知识相对陈旧,结构比较单一,而现代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多元化,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与水平。
5、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有些管理者对审计工作不理解,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对审计有抵触情绪,甚至不配合,有的对内部审计怀畏惧心理,持怀疑态度。不良的审计环境,阻碍了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1、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方能做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定和评价。我国企业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基本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这就无法保证其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实施监控。内部审计外部化后,审计主体由独立于企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外的相关专业人员来担任,审计主体的独立性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将得到明显增强。审计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目标,站在股东的立场上,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重大经营决策、财务决策进行事前的可行性分析,事中的监督和事后的评价,有利于经营者决策活动的实施。
2、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管理部门及企业领导要树立内部审计是资源、是品牌、是生产力的观念。实现从被动的接受审计到主动申请内部审计,并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使之独立出来,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拓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设立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内部审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经营者的需求。不能将内部审计简单理解为查账,或是财务工作的延伸,而必须将企业的内部审计与经营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都处于内部审计的监控之下,发挥其监督服务的功能。通过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多种因素进行审查、分析、评价,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为企业领导提供参考。
4、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在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其诚实状况、敬业精神、业务知识与工作技能、创新能力等素质优劣,是内部审计科学有效与否的决定因素。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应熟悉内部审计准则,具备财务、审计、计算机、法律、管理和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才能为组织的财务系统、经营系统、管理系统做出恰当的评价。为了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加快审计队伍建设,企业应从管理经费中预留专项资金用于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素质;企业还可以从外部聘用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外部聘用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都经过专业培训、经验丰富,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十分清楚,通过这些人,可以带动本企业员工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5、改进内部审计方式方法,加强风险管理,重视事前、事中审计。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程度逐步提高,要求内部审计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为公司识别、防范风险服务。审计方式从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从防弊纠错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审计内容应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
6、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保障措施。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人们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解。通过立法,规范企业外部审计机构的运行,为企业有效进行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企业内部通过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帮助内审人员获取企业的有关信息,逐步建立起覆盖整个企业的信息沟通网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