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不断升温,在频繁加剧的多方压力下,自2007年开始至今,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已升值到6.80元兑换1美元,我国的对外贸易及国内经济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产生的背景
(一)国际方面。首先,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原因。美国与日本认为,中国向其他国家低价销售商品,使这些国家经常项目处于逆差地位,而且打压了这些国家国内市场的商品价格,带来通货紧缩的威胁,从而对我国施加政治压力与贸易限制,鼓吹人民币升值;其次,美国持续的高消费与低储蓄率,造成其财政和国际收支账户双巨额赤字,而我国高储蓄、高投资,出口导向和消费不足导致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和国际收支巨额盈余;再次,近年的弱势美元政策,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
(二)国内方面。一方面持续的双顺差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来源。从经常项目来看,首先源于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的主导经济发展战略,我国以低成本劳动力及低价格原材料为基础,出口商品以其低廉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从资本与金融项目来看,我国存在着远比其他市场多的投资机会。换言之,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我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已经大大地上升。境外投资者对我国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以及加息预期不断加大,大量资本流入,国内货币量被动增加,外汇储备剧增,增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外汇管理制度不完善,并未完全按照市场需求形成汇率,受到较严格的管制。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速度。本币升值必然导致本国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出口不断上升,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能力受损、进口大幅度增长,最终使国内企业竞争力大大下降,并影响我国企业和许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尽管“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产品,但中国产品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靠的是低廉的价格,在竞争中不处于主导地位,人民币的升值对该出口企业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将增加就业压力,恶化当前的就业形势。我国大部分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的出口导向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对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就业上。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将可能恶化就业形势,研究表明,汇率每提高10%,全国就业人数将减少381.2万人。
(三)人民币升值影响房地产业与证券业的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是支持民生的重要产业,房地产安全直接关系着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的安全。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大量热钱就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进入房地产业,获取收益。而我国积极出台的各种调控措施,促使我国房地产价格恢复正常水平已取得很好的成效。此外,人民币升值对国际资本,尤其是投机资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而金融资本的短期流入无疑会增加国内资金供给,刺激市场行情上涨,但基于投机资本“快进快出”的特点,人民币升值会造成资金的进入与抽离,对证券市场构成很大的冲击,增加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
然而,人民币升值也有积极的一面:第一,人民币持续升值挤压了包括纺织、服装和鞋类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行业的利润空间,迫使企业转向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培育优质品牌等,以寻求新的利润;第二,有利于鼓励外资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促使其走高技术、低消耗、高效益之路。因此,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贸易顺差的矛盾。然而,从短期看来,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我们应积极面对各方的升值压力。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步伐。从低附加值、初加工产品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转变,在产业价值链中逐步上移,提高出口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同时,利用人民币升值降低进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增强在国内市场对进口同类产品的竞争力。
二是加快开发和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有效回避汇率和外汇利率风险。企业管理者应增强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学会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健全外汇交易市场,为人们提供规避风险的场所和工具。
三是妥善管理外汇储备。适当的调整储备结构,增加石油战略储备的规模;同时,进口国外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机器和设备,这既有助于我国快速发展经济,也可以缓解国际舆论的不满,消化巨大的外汇储备,调整“重出轻进”的政策导向,放松对进口用汇的限制,增加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四是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使我国货币当局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来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同时,也要采取措施,控制游资的流入。大量游资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无疑会影响我国的金融稳定,破坏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要控制游资流入,除了加强监管,更要降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防止“热钱”流入。
五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降低储蓄率。降低城镇收入水平差距,更要刺激农民消费;同时,完善金融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