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2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8/9/4

作者

□文/王 沧

浏览次数

869 次

新疆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问题探讨
  提要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的一大特点。从近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新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过剩水平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较高,但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却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研究如何解决新疆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与发展资金缺口的匹配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引言
  尽管严格意义上来说,存差过大并不一定等同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过剩,但是对于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存贷利差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存贷差持续扩大、存贷比持续下降以及存贷差占存款余额比重逐年上升等事实已从相当程度上反映出银行系统存在流动性过剩。数据显示,新疆的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水平有逐渐高于全国之势。但同时新疆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农村金融资源匮乏、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又体现出新疆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本文研究新疆金融机构过剩流动性与经济发展资金匹配的问题,以期在缓解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同时,为新疆经济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二、新疆与全国金融机构流动性水平比较
  1、新疆与全国金融机构流动性现状(表1)
  首先,1999~2007年数据显示,全国金融机构存贷款的规模在逐年增加,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由1999年的108,778.9亿元、93,734.3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401,000亿元和278,000亿元;九年间,新疆金融机构存款与贷款余额也分别由1,548.72亿元和1,386.78亿元增加至4,614.62亿元和2,685亿元。
  其次,从金融机构存贷差角度来看,1999~2007年间全国金融机构存贷差由15,044.6亿元逐年增加至123,000亿元,而存贷比由86.2%下降至69.33%;新疆金融机构存贷差由161.94亿元增加至1,929.62亿元,存贷比由89.5%下降至58.2%。
  再次,从金融机构存贷差占存款余额的比重来看,全国这一比重从1999年的13.83%上升至2007年的30.67%;新疆这一比重虽然在2000~2002年有所下降,但整体看来呈上升趋势,由1999年的10.46%上升至2007年41.82%。(图1)



  2、新疆与全国金融机构流动性水平分析比较
  第一,从1999~2007年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整体情况来看,存贷差的绝对量在持续增加,这说明金融机构持有的资金在维持必要流动性所需的资金后还有大量剩余。虽然这些剩余资金还可能用于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及库存现金、缴存央行财政存款、购买债券、不良资产剥离等,但是金融机构可放贷资金仍然占据较大比例,存贷比的持续下降,已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存款向信贷投资转化过程的减速。
  第二,2005年之后新疆的存贷差占存款余额的比重开始逐渐高于全国这一比例,说明新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过剩水平逐渐高于全国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的平均水平。
  第三,2007年末新疆金融机构存贷差比上年增长18.519%,较2005年55.06%和2006年40.91%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显示流动性过剩状况较2005年和2006年有所改善。但年末新疆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14.62亿元,存贷差1,929.62亿元,存贷差的绝对量仍在增加。另外,从超储率水平、大幅增长的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量来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水平仍较高。
  三、融资能力低制约新疆经济发展
  在新疆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信贷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却较弱,新疆的各项社会事业还面临严重的融资困境。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由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基础设施建设多由地方政府来承担。但是,新疆财政资金缺口逐年增加,而且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随着商业银行贷款逐步受限及可批土地的减少,新疆地方政府面临严重的融资困扰。
  2、融资能力低制约了新疆丰富的资源开发。新疆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种类全、储量大。在新疆发现的矿产中,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5种,居前10位的达43种,居西北首位的有23种;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预测资源量,分别占到全国陆上预测资源量的30%、34%和40%。而资源开发项目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加强资源开发融资仍是新疆资源开发的重要前提。
  3、农村金融支持弱化。目前,虽然我们已建立起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为核心的正规农村金融体系,但实质上新疆农村金融资源不仅不能支持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反而在利益的驱动下,出现“逆向流失”。2003年新疆在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的设置数量仅为全国各省区平均数量的57%、28%和51%。从2005年、2006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取得的信贷资金来看,南疆的喀什、和田地区以及北疆的阿勒泰地区,农村人均取得的信贷相当有限。(图2)
  4、民营与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在新疆企业中所占比重比较大,在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竞争、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多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但由于自身特点的限制,中小企业最终获得的贷款比例仅占其申请贷款比例很小的部分。就直接融资而言,截至2007年7月,新疆仅有两家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进行上市融资。有限的融资渠道和单一的融资方式制约了新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合理引导过剩流动性的对策建议
  1、融资是基础建设的关键之一。对于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可依靠财政投融资方式,通过国家信用积聚社会各界闲散资金,统一管理和运用,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前提下,采用政府投资、政府经营的模式来致力于公共福利的增进;而对于经营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类项目,则可借鉴国外比较成功且适合我国的一些模式,如BOT、BTO、BBO等。
  近年来,地方政府发债的呼声越来越高,借鉴发债模式来吸收过剩流动性,也许可以为新疆经济发展的融资提供一个思路。对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来说,地方政府发债要灵活变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发债时机的逐渐成熟,经济实力较雄厚的重点城市最有可能成为先行试点。对于落后的西部地区(如新疆),地方政府也完全可以凭借我们拥有的资源优势,以资源开发项目潜在的丰厚利润为担保,向社会各界发行具有特殊目的的收益类债券。这是因为,收入类基础债券的发行主体以发债项目为底线进行破产清算,在政策操作上具有可行性,而且发行收益类债券,能够在保持地方政府债务与中央政府债务相对独立的同时,促进了本地的资源开发,引导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资源开发的资金压力,带动经济增长。
  2、借鉴CDF模式发展新疆弱势金融。近几年,农村发展基金(CDF)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川县象图乡的成功运用,极大地改善了当地落后的农村金融服务状况。CDF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吸取农户意见;主要为贫困户提供贷款;若干农户组成互助小组,小组内部实行贷款联保责任制;若干小组组成中心,层层服从监督,并主要推选妇女为负责人;贷款前组织贷款人学习操作规程,对于贷款及还款程序、利息、滞纳金、监管等做了细致的规定。
  在新疆的许多落后边远地区,金融服务几乎是空白,作为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可以借鉴CDF的成功经验,CDF的原始本金可以由财政提供,同时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农信社也可将农户手中闲散的小额资金汇集起来共同组成发展基金,向当地贫困户进行放贷,款项主要用于各种改善其生活的生产性经营项目。总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并吸收农户的意见,探索适合本地、本阶段的信贷模式。
  3、鼓励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新品种。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决定了目前要想通过信用、保证和抵押贷款进行融资非常困难。目前,在我国广东等许多城市银行开办的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该业务是一种用足值、易变现的物流产品做质押,与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合作,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后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银行创新业务。通过物流公司对流动资产的有效监管可以大大降低基于动产融资贷款的风险,物流银行业务已成为风险仅次于现金和国债质押的银行授信业务。随着新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新疆的金融机构可以尝试逐步开展物流银行等业务,为中小企业量身订做金融产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缓解银行过剩流动性。■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373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