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经济学科开展实验教学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实验教学的大胆创新。开展经济学科实验教学研究,对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实验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经济学科开展实验教学的意义
目前,全国不少高校特别是财经院校经济学科开展了实验教学活动。建立的实验室主要有:证券实验室、模拟银行实验室、财政实验室、宏观经济分析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统计实验室、会计实验室、企业管理实验室、市场营销实验室等,开设实验课程近20门。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广大经济学科大学生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与好评。
首先,经济学科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经济学科开展实验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高校教学的有益探索。深化经济学科的教学改革,包括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经济学科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推进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经济学科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拓展了高校实验教学的领域,也丰富了高校实验教学的内容,为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经济学科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经济学科开展实验教学也和理工科专业开展实验教学一样,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科技素质,从而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针,提高大学生素质。
二、经济学科实验教学的特点
经济学科实验教学虽然同理工科实验教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与理工科实验相比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第一,投资少。理工科实验仪器设备,数量多,科技含量高,更新速度快。因此,需要投入的经费相对要多。经济学科实验教学,其实验手段主要是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技术和资料,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购置这些设备和材料所需费用相对较少。
第二,规模小。理工科实验仪器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的实验需要不同的仪器设备来完成;要完成所有实验课程,需要的仪器设备要齐全,实验室的规模要大。经济学科实验教学,对仪器设备没有系列要求,大部分实验教学都是通过计算机手段来完成的。因此,实验教学设备购置量较少,实验室的规模相对比较小。
第三,周期短。这里讲的周期短,是指教学内容的实验周期较短。经济学科实验教学内容是专业教学内容的辅助形式和手段,服从于专业教学的需要,其实验教学虽然也强调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因此,多数实验只要能证明所学专业课程中的某一个理论观点或结论即可,一般不需要反复进行实验,因此实验周期相对较短。
第四,逻辑性不强。一般来讲,理工科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验同另一个实验之间逻辑联系比较密切,有的甚至前一个实验做不出来,就直接影响到后一个实验。经济学科实验教学内容,虽然也按照相关专业课程进行,但每一个实验教学的内容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实验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不是很强。
三、经济学科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经济学科实验教学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它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而且起步较晚,尚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加之实践时间较短,缺乏必要的思想、理论和物资条件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实验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内容,实验课程与相关理论课程的结合方式,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培养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经济学科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第一,思想观念陈旧。对经济学科开展实验教学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也不够,更没有把实验教学放在应有的位置。一是认为实验教学是理工科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经济学科基本属于文科,文科的实验课程是社会实践,而不是实验室。二是认为经济学科实验教学,也是课堂教学,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与相关专业课程有相当的重复。因此,认为经济学科没有开展实验教学的必要。没有从思想上转变对经济学科实验教学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管理制度不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较好,管理工作明显滞后。实验人员管不好,校、院两级管不到,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如,有的教师嫌麻烦不愿做实验;有的教师做实验不写通知单;实验室不及时做实验记录,不及时对仪器进行维修保养,借出仪器不登记等现象。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第三,人才队伍不稳。经济学科实验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实验结构不合理,实验人员不稳定。具体来讲,一是专职人员偏少。目前,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基本都是兼职,存在临时观念;二是专业人员缺乏,现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基本是改行人员,或者是相关专业课程老师临时帮忙,几乎没有符合专业要求的实验人员;三是由于工作不安心,因此现有实验人员变动频繁。这不仅会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失,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而且会助长人员流动之风,加剧人员队伍的不稳定。
第四,投入经费不足。受对经济学科实验教学认识的影响,相对其他费用支出而言,在实验室经费特别是经济学科实验室的投入上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出现实验经费不足的问题。必需的计算机不能及时购置,有时即使购置了,其数量也偏少,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使用的相关软件特别是软件系统也不能及时购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改进经济学科实验教学的途径
第一,更新思想观念。要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克服思想上存在的,经济学科实验教学不必要、不正宗的思想观念。克服实验教学不是教学,实验教学只是辅助教学等观念。一是加强教育,提高对经济学科实验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强经济学科实验教学建设,改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用事实来改变人们对经济学科实验教学认识上的某些偏见。三是树立经济学科实验教学和理工科实验教学一样都是实验教学,都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的思想观念。
第二,制定科学规划。经济学科实验教学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也是一项有待发展和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对其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一是目标明确。对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和创新,坚持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力求实效,形成各具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二是立足现实。结合学科建设对实验教学调整使实验室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得到协调发展。三是方案可行。经济学科实验教学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要把它建设成为像现在的理工科实验教学的水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加强经济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不仅要有科学的规划,而且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和步骤来保证规划的落实。
第三,完善管理体制。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一是提高对完善实验教学管理调整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做好经济学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制度保证。二是建立健全实验室领导和管理体制,明确实验室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开展业务活动机构,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要明确实验室管理体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三是全面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规范管理。
第四,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基本实验。它是单独设置实验课的一个主体部分,包括各门课程中实验所要求的实验仪器使用、基本测量方法、理论教学所涉及的基本实验及其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培训等。二是演示实验。这是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为了加强直观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验证部分理论所用的一种手段。三是设计实验。教师提出实验要求,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方法、使用仪器等,并由学生完成实验。四是开放实验。这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又一种尝试。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到实验室准备实验。五是兴趣实验。设立一定的时间,提供一定的实验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五,建设人才队伍。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做好实验室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的首要问题。建成一支敬岗爱业、团结协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至关重要。一是制定实验人员的编制,实行定岗定编。人员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管理改革的深入,实行人才流动、进行人员定编、制定工作规范、试行实验室工作量制度,是实验室管理改革的重要步骤。二是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实验人员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三是调整实验人员结构。进行人员管理改革,强化专职实验人员队伍的定编管理,对现有实验队伍进行合理调整,制定优惠政策,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素质人才,注意补充一定数量的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充实实验技术队伍,职称评定向实验技术人员倾斜,调整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
第六,加大资金投入。对经济学科实验教学来讲,其实验教学的基本手段是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及资料。虽然,从单个来看费用并不多,但是,随着教育部门所要求的学生人机比例的不断提高,从总量来看,用于购置机器和设备的费用也是不少的。尤其是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实验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因此,加大资金投入仍然是经济学科实验教学的重要保证。加大资金投入,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对实验经费的管理,实行“集中投资、重点建设、立项拨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确保实验教学经费得到保证,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