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2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08/9/4

作者

□文/张春莹

浏览次数

1145 次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提要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是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大事,当然也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任务。如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威力,如何以和谐社会建设理论自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它被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服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服务,必须服务大局、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自觉承担起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历史责任,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支撑、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教育功能,帮助人们真正学通弄懂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基本要求,从而统一思想、排除干扰、提高自觉、增强信心、明确责任,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和谐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规范功能,通过群众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正确把握和处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各种关系,特别是各种利益矛盾,努力化解不和谐因素,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按照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3、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塑造理想人格的功能,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树立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达到内心的和谐,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历史使命意识。
  二、和谐社会建设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它的提出,不仅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在一系列基本问题上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它的逐步实现,不仅为人们追求理想生活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为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具体而言,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多种说法,概括起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总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其目标的确立必须以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为依据。在当前历史阶段的现实形势下,实现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
  此外,和谐社会需要也必然造就内心和谐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也有重要责任,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马克思认为,“个人全面发展”,指的就是个人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的)多方面的、充分和谐的、自由的发展。和谐社会所要培育的人与培育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方向上、内容上是完全一致的。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和”的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平”、“和睦”、“和气”、“和蔼”等说法,历来是处理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则和方法。用哲学语言来说,和谐是事物矛盾双方的统一协调状态。矛盾斗争以至激烈对抗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统一协调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大都是建立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其核心是利益矛盾,包括不同阶层、地位、行业的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之间的利益矛盾;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由于这些矛盾都是非对抗性质的矛盾,只能依靠说服教育、启发引导、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法。要从团结同志、共同进步的愿望出发;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讲究工作方法;要尊重同志、平等待人,充分调动被教育者的主体性、自觉能动性。总之,要以“和”为出发点,以“和”为基本手段,又以“和”为落脚点,把和谐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之一。
  3、和谐社会建设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搞好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搞好理论的宣传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人们的头脑,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法制建设,运用制度(指正式制度,包括法律、制度、体制、机制、规章、政策等)的刚性力量作为保障和支撑,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是重要的,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教育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然而人的自觉性毕竟是有限的,存在着理性认识、个人利益,社会舆论、制度约束等四个方面的限度。特别是物欲和享受的自然冲动,如果得不到有力的制约,就必然冲破理性自觉的防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制度的保障,才能顺利进行。
  任何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思想道德基础之上的,制度的指向性必定与社会主流的思想道德价值体系保持一致。所以,制度的作用虽然主要是规范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文化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但同时也必然具有一定的伦理效应和教育功能。就是说,对人的思想行为也有导向、规范的作用。多年的实践证明,教育与法制相结合,也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
  当前,人们普遍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差,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思想政治教育中制度建设滞后以及社会法制不完善抵消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开始受到注意,如许多地方出台了见义勇为奖励制度、拾金不昧补偿制度、企业和个人诚信征收查验制度,等等。但总体看,数量较少、涵盖面有限、内容不够完备,更多的奖励制度、约束制度、惩罚制度以及教育制度、实践制度、调研制度、评估制度等,尚有待尽快建立健全。
  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制度建设是重要的,那么作为社会制度主体部分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一般社会生活方面的制度,其导向如何,是否与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保持一致,似乎是更加重要的。现在社会上严重存在的社会分配不公,城乡、地区和行业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基尼系数大大突破0.4警界线;干部腐败、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现象迟迟得不到根本改观;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的市场化,带来了普通群众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社会问题等,成了引发思想道德领域是非、善恶、荣辱、美丑不分,甚至完全颠倒的直接原因和最大原因,也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靠大力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重新审视原有的制度设计,完善和创新法律、制度、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在制度设计中,要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足够的认识,用制度把它限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程度;要明确市场作用在经济领域的范围,用制度阻止它越位、越界,特别要用制度阻止把公共权力转化为商品;要用制度规范约束人们认真履行市场原则,并且同时鼓励人们的自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使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不仅得到社会的赞誉,而且得到物质上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制度的正确导向与宣传教育的正确导向一致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追求为广大群众信服和接受。制度政策导向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不上,甚至背道而驰,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变成人们不屑一顾的空洞说教。
  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是对以往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政策的深化和完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发展道路的新概括,更充分体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本质。这就为消除制度、体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某些方向的不一致,找到了根本的解决途径,给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4、和谐社会建设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都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其中有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众所周知,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文化氛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从整个社会范围而言,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教育者的责任,人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做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随着和谐社会的逐步实现,必将促使人们形成平和的、理智的、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心态,形成待人以诚、遵纪守法、崇信道德、追求高尚的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充分发挥它的威力,为促进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本文获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07年度全国“加强高校党建构建和谐校园”征文优秀奖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22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