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现在,大多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已普遍采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好坏反映了企业的财务工作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那么,做好电算化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呢?如何才能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质量?这是值得每位财务管理者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笔者认为,利用现有的财务软件能够满足本单位内部各核算点的经济核算需要,实现成本管理的监督和控制作用,为领导者提供更为迅速、准确、详实的决策财务依据,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领域不断开拓创新,这也是会计电算化基础设置的基本思路。在具体工作中:
(一)选好系统管理员。因为系统管理员要负责整个基础设置工作,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部门、项目、个人往来、客户、供应商等辅助核算设置,会计账簿设置,操作人员及其权限分配,财务报表设置等,这些都是影响电算化核算管理的主要方面。所以,系统管理员既要通晓计算机知识,又要熟悉本单位的财务核算程序,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开拓、创造能力,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企业财务从手工账到电算化的过渡工作,并保证其合理、安全和完整。
(二)合理进行基础设置。所谓合理是指基础设置既要满足现有的核算要求,又要力求简洁明晰。
1、部门不能设置过多。有人认为,既然财务软件有部门核算的功能,那么以前统计部门考核费用的繁复工作可以用财务软件来完成,应该将所有考核部门都设置上。这种思路是好的,但实际上单位只有几个部门还可以,如果多达十几个、几十个,那就会为以后凭证的录入、账簿打印和归档工作造成很多麻烦,尤其是账簿的查询和打印工作。因为账簿是按凭证分科目、分部门进行登记的,一笔平常的费用凭证就要分为几十个记录,就得打印几十张的凭证和账簿,不要说进行分析查询,就只是看也让人无所适从。所以,部门一般只需设置到单独进行核算的部门或品种上,再细化考核下设部门的考核费用,如果不是频繁发生,就可以用手工备查账或利用EXCEL表格等形式进行统计。不要认为用了财务软件,就将所有工作全推给财务软件,而忽略了手工备查账等其他方式的作用。
2、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参照财务报表的填制项目作为参考基础,最好能与报表项目相对应,这样便于报表公式的设置,容易取数,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和效率。
3、账簿的设置应根据需要而定,但账簿种类、次序应尽量与手工账保持一致,以保证财务账簿的连续性,便于查询和对账。
4、如果本单位核算简单、业务量较少,则可以不设辅助账,通过增设下级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如果核算点多,业务量大,则在设置辅助核算时应先做好整理分类工作,再录入客户、供应商、个人等档案。因为软件为了保持辅助核算档案信息的连续性,一旦录入,就不能删除,连年累积就容易造成档案信息拥塞,为查询和打印造成麻烦。如果能先根据会计年度分类,再根据省内外等地域信息进行二级分类,就可以根据业务开始发生年度进行查询。一般情况下,先发生的先清理,比较而言还是查询当年年度的次数较多,避免了查询一个供应商业务,在数年度几百个信息中筛选,这样就可以提高效率。
有的单位在基础设置之初,往往赶时间,认为只要软件能正常运行就行了,没有必要在基础设置上费用心思搞设计。其实不然,如果基础设置选择不当,会给以后的会计核算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不但影响工作质量,而且不能弥补。所以,系统管理员在搞基础设置时要多想一层、多走一步、统筹规划,就能去繁就简,事半功倍,达到预想的管理效果。
(三)将成本管理渗透到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心,是财务部门进行监督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会计电算化的成本管理与手工账的成本管理在方法、方式上基本是一样的,都是将目标成本按考核项目分解成控制指标,通过对费用的控制实现预测成本。不同的是:财务软件可以将考核部门设置为部门管理,将考核费用列为会计科目,录入凭证后,随时通过部门管理下的科目总账或明细账查询当前的发生额;还可以通过设置内部会计报表,进行表页重算后,生成所需报表。总的来说,只要设置合理,在会计电算化中实现成本管理将更为科学、准确、便捷,成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集体参与,密切配合,所以人是决定性因素。要提高人员素质的方法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专门培训,二是根据人员具体情况,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具体业务进行辅导,针对薄弱环节,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并可定期进行专项比赛,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只要能克服畏惧心理,所谓熟能生巧,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成效。
(五)定期检测硬件,定期杀毒,定期备份,做好硬、软件的安全维护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