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基于对区域经济增长率公式和对黄中伟的区域产业结构比较优势评价模型的理解和改进,构建主导产业优势评价模型,对娄底产业结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结构;分析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自从库兹涅茨与罗斯托对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展开争论以来,经济学家已经普遍认识到,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结构主导型增长,在这种增长中,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稀缺资源的配置效果,从而对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起着关键作用。同样,对于区域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也起着主导作用。区域产业结构及其主导产业优势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了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因此,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尤其是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更替,对于认识与把握区域经济总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工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基于研究主导产业对把握娄底市经济现状的现实意义,着重分析该市的工业结构以及主导产业。
一、区域经济增长率公式
dYt/Yt=∑(dYit/Yit)•Yit/Yt(i=1,2,…m) (1)
其中,Yt表示区域t期总产出,Yit表示区域t期i产业的产出(i=1,2,…m)
公式说明:
由Yt=∑Yit(i=1,2,…m),两边对时间t求微分,可得:
dYt=d∑Yit=∑dYit(i=1,2,…m);再两边同除以Yt,有:
dYt/Yt=(∑dYit)/Yt=∑dYit/Yt(i=1,2,…m),整理得:
dYt/Yt=∑(dYit/Yit)•Yit/Yt(i=1,2,…m)
(1)式中dYt/Yt表示t至t+1期的区域产业增长率;dYit/Yit表示t至t+1期区域i产业的增长率。dYit/Yit说明i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成长状态;Yit/Yt(i=1,2,…m)表示t期i产业产出占区域总产出的比重,它描述了i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较大的Yit/Yt说明i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起支柱作用。反之,则认为是区域经济的非支柱产业。
这个公式可直接得出以下两点:1、区域经济增长率实际上等于区域各产业增长率与其所占比重的加权和;2、区域经济增长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导产业的增长状况,特别是对于单一型产业结构的区域来说,其主导产业基本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
二、区域产业结构比较优势评价模型
黄中伟基于(1)式构建了区域产业结构比较优势评价模型,并将之用于浙江各市域经济产业结构评价的实证分析。他在该模型中将地区产业增长率替换为全国该产业的增长率得出一个该地区的理论增长率,然后将理论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作线性比较,得出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潜力发挥程度指数λj。他认为,该指数越大,则区域工业结构潜在优势发挥程度越高,若该指数小于0,则表明工业结构的经济促进力未能或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他引入一个全国工业总增长率,与该地区的理论增长率作比较,得出一个比较优势系数δj,该系数越大,说明区域工业结构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在可能性(能力)方面就越具优势。
该模型的数学说明:
在(1)式中,令dYt/Yt=Gt,dYit/Yit=Git,Yit/Yt=Wit。于是(1)式直接变为:
Gt=∑Wit•Git (2)
在该式中加入j地区这一参数,可得到:Gjt=∑Wijt•Gijt
令G’i(t)为全国i产业增长率,用之替代(2)式中的Gijt,即j地区i产业增长率,于是就得到j地区的一个理论增长率,即:G’jt=∑Wijt•G’i(t)
令G0为全国工业总增长率,于是得到比较优势系数:δj=G’jt/G0
同时,产业结构优势发挥程度指数为:λj=(Gj-G’j)/G’j
该模型实质上是先将某地区的增长率标准化(理论增长率),然后引入一个标准指数(全国工业总增长率)来衡量一个区域的增长情况(比较优势系数),将此系数作为两个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的一个比较标准,同时利用实际增长率与理论增长率的比较(产业结构优势发挥程度)来说明该区域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的区域范围内的优势度。该模型在研究区域产业结构横向比较时非常有利,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全国各产业增长率为全国各个地区该产业增长率的加权和,这与各地的实际情况会有所偏差,虽然大部分城市所呈现的偏差会比较小,然而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如资源型城市来说,由于其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那么算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得出的结果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2、该模型对于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没有做出说明,事实是,主导产业是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该模型所得出的两个指数虽然对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出了评价,但未说明主导产业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主导产业在该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变化中所处的地位如何,也并不能从模型中得到反映。
3、对于区域差异化发展,该模型也并未能很好地反映。尤其是城市群发展,区域分工和区域合作尤为重要,若按照该模型来进行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评价,显然对于某些具有特定功能优势的区域不尽合理,如交通枢纽型城市。
娄底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具有一定优势的交通枢纽地位,用该模型作分析评价就有它的改进之处。
三、模型改进
1、主导产业贡献系数。首先,我们沿用(1)式中主导产业的计算方法,取结果靠前的i种产业,令其为i(i=1,2,3,…i),同时沿用(2)式中的数学标识,于是可以得到主导产业数量系数,即:ε=∑Wit
当ε>0.8,取min(i)可以得到主导产业的数量以及门类。同时,我们令:η=Git/Gt (3)
就得到主导产业贡献系数η。
当η>1,说明该产业是成长型主导产业,η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对区域增长贡献程度越高;当η<1,说明该产业是退化型主导产业,η值越接近于0,说明该产业发展程度越小;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η<0,此时该产业为负增长,说明该产业正在成为夕阳产业,用资源型城市来说,若该城市的资源开采业出现此种情况,则说明该城市的资源开采处于耗竭状态,如果该地区仍为单一型结构,是很危险的,有必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进其他产业门类,发挥多主导产业结构优势。
2、产业健康指数。一个说明:在这里我们只考察经济正增长的产业,而不考虑负增长产业。再来考虑yit,即i产业在t时刻的产出,同时考虑li1t,即i产业在t时刻的劳动力数量,令B(t)=yit/li1t,于是得到劳动力的平均产出,两边对t取导数,得到:
dB(t)=(ldy-ydl)/l(l+dl),两边同时除以B(t),有:
dB(t)/B(t)=(ldy-ydl)/y(l+dl),整理得:
dB(t)/B(t)=dy/y-[(1+dy/y)•dl/(l+dl)]
在这里,我们将dl/(l+dl)替换为dl/l,这样做的好处是将下期的增长率替换成了本期的增长率。在短期,我们用就业人口增长率来近似等于该产业人口增长率(由于短期内产业结构不会进行调整,因此人口比例自然会趋于平稳发展)。于是,i产业单位劳动生产的增长率为:
бi=dy/y-(dl/l)•(dy/y)-dl/l (4)
令ξ=бi/Git (5)
就得到了该产业健康指数ξ。同时,ξ•η为该产业对区域增长的健康贡献指数。
ξ说明的是该产业单位劳动生产增长率与该产业增长率的比值。当ξ<0,说明该产业处于劳动力过剩状态,经济增长的来源全部依赖于劳动力的增长,如果不考虑劳动力增长因素的话,该产业实际应该是处于下降趋势;当ξ=0,说明该产业单位劳动力并无增长情况,该产业的经济增长全部依赖于劳动力的增长;当0<ξ<1,说明该产业处于健康发展状态,单位劳动力生产增长率大于零,该产业的经济增长除了依赖于部分劳动力增长之外,同时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其经济增长;当ξ=1,单位生产率增长和产业增长率相同,即该产业劳动人口并无变化,完全依赖于其他因素导致的经济增长;最后一种情况为ξ>1,此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比较少见的,单位劳动生产力的增长率要大于产业增长率,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解释,即该产业处于人员压缩状态,且压缩人员并不导致其总的生产值下降。
四、娄底实证分析
1、数据采集与整理。按照娄底2002年统计数据,按当年价计算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居前六位的依次是冶金工业(43.09亿元)、煤炭工业(9.37亿元)、化学工业(7.23亿元)、电力工业(7.13亿元)、建材工业(6.1亿元)、机械工业(4.57亿元)。这六个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77.49亿元、工业增加值28.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77.78亿元、创造利税6.88亿元,在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分别占90.1%、95.8%、91%和96.6%的比重,据此我们暂定为娄底市六大支柱产业。取前四位进行数据分析。根据2005年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该市就业劳动力224.5万人,增长3.3%。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3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22.74万吨原煤,比上年增长1.1%。发电量40.76亿千瓦时,增长4.2%;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1.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7.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8.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7.2%。基于以上数据利用(3)(4)(5)式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表1。(表1)
2、对于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从表1的模型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煤炭工业的产业贡献系数很低,同时健康指数为负值,说明该市的能源开采行业处于实际下降趋势,过去以采矿和冶金为主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近年来参与开采的人员不断增多,导致煤炭开采业的不健康发展。
其次,贡献系数最高的和健康度最高的仍为冶金工业,这主要是因为娄底的主要支柱企业涟钢在发挥它的作用。据统计,娄底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可以说仅仅涟钢一家企业,涟钢工业总产值占了娄底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9.5%。而涟钢的主要功能就是钢铁冶炼。基于这点,冶金工业的主导产业优势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再次,化学工业优势明显,但是其主要优势来源仍然是开采业和冶金业。
最后,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我们从主导产业的选择上来看,娄底“吃资源饭”状况严重,产业结构以传统的冶金、建材、煤炭、化工行业为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少,名牌产品辐射力极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长沙、株洲等市慢得多;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五、建议
煤炭工业应压缩从业人员,对小煤矿进行整改合并,提高煤炭开采的技术含量,大力发展与之配套的加工型产业,提高煤炭出口的价值量;对于冶金工业来说,虽然目前处于发展良好态势,但产品深加工仍然不够;同时,对涟钢的依赖程度过大,应该在发挥涟钢主导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其他高新产业门类,以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链结构。总的来说,必须改善“吃资源饭”的情况,改变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产品出口价值量小的局面,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矿产资源的价值含量。(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城市管理与资源环境学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