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在和平时期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而引发的具有不同性质且不同程度地危害社会安全和稳定,需动用一定的武装力量进行干预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又称亚作战事件,它主要包括妨害国家安全的暴乱、边境冲突事件、严重自然灾害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加上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周边相邻国家较多,突发事件发生较为频繁,使得处置突发事件成为军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突发事件财务保障的特点
(一)突发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突发性是这一类事件最明显的特点,无论是人为造成的事件还是自然灾害,事先都没有明显预兆。它们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所涉及的范围都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致使人们面临突发事件时准备不足,甚至完全没有准备。如“唐山地震”,仅仅在一夜时间,整个唐山便变成了一片废墟,几十万人在地震中丧生,人们对此显然不可能有充足的准备。
2、破坏性。由于事件发生突然,事先准备不足,而且基本上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即使有些有一定的规律,但这些规律也很难被掌握。这势必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5.12”汶川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房屋、道路、通讯等设施严重损坏。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不仅使全球经济受挫,也给人们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它给人们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的。
(二)突发事件财务保障的特点
1、任务突然,准备时间短。突发事件发生及其发展情况难以预测,部队是否要执行任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部队一旦接到命令,经费短时间需求量突然增大,而准备时间却非常有限,使财务工作呈现出边组织、边筹措、边供应的紧张状态。“5.12”时,驻地某集团军接到命令只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紧急准备,而军财务处实际的准备时间则更短。这要求财务部门必须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在本单位财力有限时应及时向上请领,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财力,做好财务保障准备以保障兵力集团迅速行动执行任务的需要。
2、规模不确定,保障计划随机性强。应对突发事件,部队出动的人数、时间、任务等难以确定,使财务保障难以实施有效的计划控制。一是出动人员不确定,需实行总量控制,作到思路清。随着事态的发展,出动兵力可能会迅速增加,各级财务部门应按“供得上、管得好、算得清、报得实”的总体思路实施财务保障,保持良好的财务工作秩序。二是持续时间不确定,需实行合理控制,做到重点清。部队担负任务时间长,维持性费用支出多,以保吃、保医、保重点方向和重点单位的急需为重点,对其他开支适当控制。三是执行任务不确定,需实行责任控制,做到算得清。
3、开支范围大,经费需求剧增。为了保障任务的完成,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有时不得不动用大量的人员、装备和物资,使得经费的需求量剧增。在“九八抗洪”期间空军部队参加一线抗洪和各项保障的兵力达3.6万人,车辆2,900台,冲锋舟960艘次,紧急出动各型运输机、直升机1,500多架次,消耗经费物资累计折款数亿元。还有许多平时不需要的经费或开支很少的经费到这时也突然冒了出来,使得支出大增。
二、突发事件财务保障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财务保障方案,增强快速保障能力
1、完善保障计划,做好保障准备。一是制定完善的财务保障预案。该预案要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规律,区分不同突发事件的规模和时节,重点明确财务力量的编成、部署和协同办法;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保障及责任支付办法;经费供应关系和供应实力及接转管理办法;部队内部之间、前后方之间、军地之间在财务保障中的职责、任务、权限及相互关系;特殊情况下的沟通联络方式和经费保障办法等。二是及时与地方银行联系,尽早在事件发生地的银行开设账户,协商部队执行紧急任务时资金的应急支取或信用支取事宜,做好资金供应准备。三是制定突发事件财务管理规定,明确各种经费供应标准、开支范围及支付办法等,规范财务保障工作。
2、组织保障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按照战备等级转换的要求与程序,进行财务保障模拟演练。充分检验突发事件财务保障预案的可行性和提高财务保障人员遂行任务的能力,为有序、高效地开展突发事件财务保障工作做好准备。为适应未来突发事件财务保障的要求,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因时、因地制宜,有计划地组织财务临战应急训练,以提高应急财务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按照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的原则,对应急财务保障的基本知识、财务标准制度,以及应急保障任务、程序、要求和方式方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以增强财务人员的应急保障知识储备,适应应急保障的要求。
(二)科学配置财力资源,突出保障重点
1、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任务的性质合理配置资源。突发事件财务保障具有突发性强、消耗大的特点,对军事财力的科学配置要求比较高。因此,要对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做深入认真的研究,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情况、执行不同作战任务的部队实施合理的经费保障。把握首长决心、意图,通盘考虑财力资源的配置。一方面要充分满足部队对经费的需求,保障部队圆满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另一方面做到“财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笔资金的最大效能。避免某个单位或某个时段资金闲置的现象发生,提高保障效率。
2、有所侧重,突出保障重点。在实施经费资源配置时,还要科学规划,正确协调各种矛盾。合理地将经费保障到重点方向、重点部队,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使有限的财力迅速转化为战斗力。由于突发事件参战部队人员多,编制体制及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在经费的急需程度上也不一样,在保证基本需要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方向、重点部队,确保其经费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三)灵活运用多种保障方法
1、依托地方银行保障与自我保障相结合。现代银行网络发展已基本成熟,通过网络划拨经费快捷、安全、高效,非常适合突发事件经费迅速划拨的需要。因此,部队经费补给应主要依托地方银行划拨。对于偏远地区无法依托地方银行划拨的,可依托战区联勤机构在主作战区设立随军银行,及时对部队实施经费保障。
2、前送保障和请领保障相结合。突发事件发生地域自然条件非常艰苦,一些突发边境冲突事件更是在偏远的边境地区,环境恶劣,当地银行机构稀少且规模较小,给财务保障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遇到紧急情况难以向上请领经费时,上级保障实体应实施主动保障。及时组织经费前送,确保对一线参战部队实施不间断的保障。
(四)加强财务监管,提高保障效益。突发事件财务保障既要讲“一切为了胜利”,也要追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因此,应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规定,防止盲目开支和损失浪费现象,力争以最小的财力消耗保障部队需要。财务部门要不断总结摸索经费供应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积极依靠审计监督的力量,使经费始终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1、要严格落实制度。要根据财务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领报标准,以此作为衡量经费开支是否合理的尺度。严格特殊时期的财经纪律,做到有章可循、循章必严;要坚持预算、审批、审核等制度,严格执行各项经费标准,做到账、表、据三者一致;要明确审批权限,实行责任监督,规定各级领导的经费审批权限,实行谁审批谁负责,防止在经费使用上乱开口子。
2、严格战时支付责任,明确支付范围。责任支付有利于增强参战部队军政首长驾驭作战全局、应付紧急情况的能力,是对正常经费审批手续的一个有益补充。因此,责任支付必须因时、因地、因任务制宜。
(作者单位:武汉军事经济学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