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4期/公共/财政/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0/6

作者

□文/李智超

浏览次数

894 次

高校借贷扩张与政府职能转变
  提要 面对高校的贷款热,文章阐述了高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在资金来源不足的形势下贷款的必要性及特点。提出政府在高校贷款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职能转变,要改变畸形高教发展观,合理调整比例关系,加强对银行和高校的规范指导,控制贷款规模,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管理,以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字:高校贷款;扩张;政府职能;教育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教育行政作为政府文化管理的重要分支任务,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大方向。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我国高校界掀起了一股贷款扩张的风潮,出现了位数众多的教育贷款大户。政府作为教育行政的政策制定者与管理的执行者、监督者,在履行其相应职能上,应立足现状,适应发展,进行必要的职能转变。
  一、我国高等院校借贷扩张成因
  大学扩招,使成百上千万的孩子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情况,提高了人口素质,也给中国经济的增长拉动了几十亿的相关内需。这些都显示出高校扩招作为政府一项在教育领域的大手笔,无疑是成功的。而对于高校来说,扩招所带来的压力也是巨大的。随着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及高等学校科研层次的提高,高校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在国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向银行举债已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顺利发展,缓解了高校发展同政府拨款和自有资金不足的矛盾。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高校资源仍然属于高端社会资源。而国家希望将这种高端社会资源普及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收费标准的制定。目前的学费水平已超过一般家庭特别是农民家庭的承受能力;并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高校收费已涨至目前的极限。在学费收入不可能有较大突破的情况下,向银行适度举债将成为高校弥补政府拨款和自有资金不足的主要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的原因在于国家对高校的投资不足,然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虽然我国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却几乎是全世界最高的。政府现阶段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是要加快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脚步,最直接也是落实性最强的方法,就是通过政府掌握下的银行,向高校提供低息、贴息等形式的贷款。政府选择通过银行贷款方式,逐步调控、引导高校自主发展,是政府促进高教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大批的家长和学生本人充分认识到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追求高等学历教育的意愿更加强烈。国家出于拉动内需、缓解就业压力的考虑,也一再扩大招生规模。而长远的也是根本的好处在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普及,将大大提高劳动力的整体水平,进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高校适度的贷款及扩张,解决了高校的资金困难,也为新兴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办学目标所需资金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力量,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但是,与巨额贷款同时存在的,却是偿债能力的日趋下降。高校财产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国家经过一系列委托代理过程;把高校的运营及管理权委托给最终代理人——高校领导,高校领导为了提高在位期间的政绩,大规模地进行基本建设投入,从而进行巨额贷款,对贷款风险认识不足,还贷责任意识不强,留下的巨额债务需要下一任承担。
  在上述情况下产生的大量不良贷款基本上存在于每一个贷款扩张的高校内。扩招带来的圈地、投资、举债热,稍有不慎,必将使高校、政府、银行、乃至社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二、高校贷款风险向政府转嫁
  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出发,由于公办高校的国有性质,一旦因高校无法偿债产生银行资金空洞,这一空洞最终将只能由国家来填充。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既然贷款空洞有政府来顶,那么在贷款额度上,借款越多越有利。学校管理者一旦看到这个层面,将不计成本地加大向银行贷款的力度。
  从高校角度出发,如果国家并不准备为高校贷款最终买单,或者一定时期内政府没有直接的实际行动,那么过度或不良举债形成的债务包袱必然压垮高校的发展乃至生存能力。这种情况下,高校将求助于政府,因为他们认为政府绝不会坐视高校破产不管。
  从银行角度讲,它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高校的还款能力始终是其关注的焦点,当高校陷入“借款——不还款”的恶性循环时,银行就会加紧债务追讨,追讨的最终对象将由高校转变为政府。
  三、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教育行政管理具体措施
  (一)改变畸形高教发展观,合理调整比例关系。审视高校盲目借贷扩张问题,我们必须从源头找起。作为高教发展的主舵手的政府,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高等教育观,从根本上改变畸形高教发展观。合理调整综合型大学,单科型、特色型学院与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比例关系,使人才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在根源上解决高校盲目借贷扩张问题。
  从人才需求层次和人才需求类型来说,职业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因此,社会对中、高级技工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量,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高级技工人才的严重短缺。高校扩招导致了普通高中生源的增多,高中的扩招则又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状况;本科层次的扩招导致高等职业学院生源不足,特别是质量下降;这就影响了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它们共同承载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应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协调,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因此,如何正确对待高等教育的发展,抑制高校不合理扩张,是政府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二)加强对银行和高校的规范指导,控制贷款规模。同时,政府应在法律和政策方面为高校借贷扩张提供支持和保障。学校是办学的主体,但从产权角度看,教育主管部门应以所有者的身份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施监督。教育主管部门应继续健全和完善高校银行贷款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对新增贷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认真审核,严控贷款规模。
  另外,应监督资金偿还。“欠债还钱”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各借款高校自然应承担其举债行为产生的债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监督各高校偿债的过程,维护高校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整体信誉。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只有这样,高校作为银行优质客户,合作才能延续下去,高校资金才能拥有一个充分的保障。
  (三)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高校对贷款做到专款专用,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又一项长期任务。政府应安排相应部门或机构,对高校各项投资的项目、规模进行反复论证,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必须加大高校的反腐力度。高校腐败正成为一种新型腐败,不断蚕食我国的高教资金。贷款建校过程中的大小环节,给腐败分子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贷款环节、招标建校环节、设备采购环节等等,都必须制定严格、透明的资金使用机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
  (四)指导高校正确规划校区建设。政府应当指导高校正确规划校区建设,适时提供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与高校接洽。合理设计建设方案,减少重复建设、资金资源等的浪费。变管制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
  对各类高校的地理布局、发展规模等进行系统的论证,用地规划要有科学的分析测算结果,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同时,强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可成立校际合作委员会,实现资源共享、师资互聘、科研互助、优势互补。政府应该适应国内形势的变化,从热衷于办学真正转变到全心全意为高校服务的轨道上来;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捐资或集资,并加以相应的政策支持,促进高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大学城作为一个资源共享模式被提出,是一个创造性的设计。在资源共享的理念指导下,大学城的设计将共享分为若干等级,希望实现包括学术资源单元、文体活动单元、生活服务单元、师生居住单元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不仅加强了大学间学习、生活的交流,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以此为蓝图的典型代表是广州大学城的兴建。建立之初希望可以实现上述资源共享,而实际结果却是扩也扩了,但是图书馆、实验室、食堂、文体活动资源的共享基本没有实现,还是各自为政。这样的大学城校区越大,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分散得越严重。当然,作为大学城的试点工程,广州大学城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交流与共享的理念,是值得肯定的。而自2003年起兴建的天津大学城——第三高教区则几乎没有体现出大学城共享的理念。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的第三高教区囊括了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三所高校。但是三所高校彼此隔绝,相互走动颇费周折,更谈不上资源共享了。如果将设计方案加以适当的改动,形成三校相连、互通有无的情况,在校际之间建立共用的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等设施,将大大提高三校的贷款利用率,节省下大笔基建资金。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推动方案的设计、审核直,至最终实施。
  (五)引导高校有效利用国际资本。政府应结合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引导高校充分利用相关契机,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加快中外合作办学等新型办学模式的发展。为高校多元化办学、多渠道筹集资金提供政策、法律法规等的依据。
  从我国加入WTO后教育服务方面的承诺看:“我国除军事、警察和党校等特殊领域的教育和义务教育外,在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务等5个项目上许可外方为我提供教育服务;允许中外合作办学等。”从以上承诺看,我国高校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国际教育界和国际资本势必进入我国,这也为高校融资渠道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带来契机。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姚世斌,李羽.高校融资渠道分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4).
[2]张玉智,姜兰.高校规模扩展的负效应[J/OL].中国期刊网,1994-2008.
[3]张松德.高校贷款风险与政府监控[J/OL].事业财会,2004,89(3).
[4]刘长青,谭巧云.论高校举债及管理[J].事业财会.2003,85(5).
[5]孙绵涛.《教育行政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038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