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5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0/6

作者

□文/周 鼒

浏览次数

1339 次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工业企业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提要 本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工业企业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在江苏各行业均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是影响外资企业发挥溢出效应的因素,在技术水平差距小的行业与资本密集度差距小的行业,外资溢出效应更显著。这表明,在内外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行业更有利于吸收外资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技术差距;资本密集度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外商投资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6年全省利用外资继续在较高平台上保持稳定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账注册外资规模达174.31亿美元,同比增长32.3%,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5,828户,投资总额556.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1%、42.7%,外商直接投资已在江苏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行业内溢出效应又称为示范与竞争效应,因为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从而使内资企业可以进行模仿和学习;另一方面造成了竞争的压力,从而促使内资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效率以维护原有的市场。这两方面的最终结果都对内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有促进作用。由于江苏是我国吸收外资最多的省份,江苏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内溢出效应如何?以及影响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因素有哪些?对以上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回顾
  国内针对外来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很多,这一问题在理论界是存在争议的。王飞的研究发现,外资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而严兵的研究表明,总体上外资产生了正面溢出效应,且在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行业及外向型程度较低的行业中产生了更显著的溢出效应。关于江苏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陈斌、袁怀中通过1990~1998年江苏工业部门的数据,测算出江苏FDI对内资部门有正的溢出效应;张纪凤、黄萍运用OLS回归法分析了两种不同来源FDI对江苏内资工业企业的外溢出效应,发现外资溢出效应总体为正,但模仿效应显著而竞争效应不显著。总体上,针对江苏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还较少。
  二、计量模型及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本文借鉴潘文卿的模型,把江苏的工业部门划分为内资部门和外资部门,将外资企业的资本存量作为一个独立的解释变量纳入到内资企业的生产函数中,以此来评测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内资部门的溢出效应。
  以Y■来表示内资部门的工业生产总值,K■、L■分别表示内资部门的资本存量及从业人员数,K■表示该行业外资部门的资本存量,则内资企业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F(K■,L■,K■)
  以上式为基础,并且为了减少回归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异方差现象,在方程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如下的双对数模型:
  lnY■=?啄+?琢lnK■+?茁lnL■+?酌lnK■+?淄 (1)
  由于数据的时间跨度短,为了弥补数据的不足,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利用面板数据能够反映在时间和截面单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并可减少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影响。
  (二)数据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是根据2001~2007年《江苏统计年鉴》整理得来的。《江苏统计年鉴》把工业部门划分为38个子行业,2004年后增加了“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为了样本数据的一致性,我们把它并入“其他制造业”。由于在煤炭采选业、烟草加工业等9个行业,外资数量较少,因此我们把这些行业剔除,最终采用了29个工业行业在2000~2006年共203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在具体指标的选取上,内资部门的产出Y■、资产K■及劳动力数量L■是通过行业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三资”企业相对应的指标相减而得出;选取的是行业内“三资”企业的总资产。所选取数据全部由当年价计量。
  三、实证分析
  (一)江苏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总体性分析。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的第一步应先对模型的类型作出估计,如果模型形式设定不正确,估计结果将与所要模拟的经济现象相差很远。常用的检验是协方差分析方法,主要检验如下两个假设:
  假设1:截距项?琢和系数?茁在不同的横截面和时间上都相同,即不变系数模型;
  假设2:系数?茁在不同的横截面和时间上都相同,但截距项?琢不同,即变截距模型。
  如果通过检验,接受了假设1,则无需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样本数据符合不变系数模型;如果拒绝了假设1,则应对假设2进行检验,若接受了假设2,则样本数据符合变截距模型;如果假设1和假设2都被拒绝,那么样本数据只能采用变系数模型。
  为了确定模型的类型,我们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检验,首先计算出不变系数、变截距、变系数三种模型的残差平方和分别为S■=25.23790、S■=3.691929、S■=1.683554,在假设1下,统计量F■应服从相应自由度的F分布:
  F■=■=■
  ≈10.87>F■(112,87)=1.40
  其中,N=29为样本截面个数,T=7为样本观测时期总数,K=3为解释变量个数。因此,拒绝假设1,继续检验假设2,计算统计量F■:
  F■=■=■
  ≈1.24<F■(84,87)=1.43
  因此,我们接受假设2,采用变截距模型,用方程(1)进行回归后,结果如表1所示。(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各参数估计的T值都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酌值为0.3455,表示外资企业的资本积累对内资企业的总产出有正的溢出效应,并且外资资本积累每增加1%,内资企业的总产出就会增加0.3455%。因此,江苏工业部门的外资溢出效应总体上显著。
  (二)江苏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大多数学者一样,本文假设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因素。我们采用“行业内技术水平差距”与“资本密集度差距”来表示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以此作为各行业的分组变量,分别将总样本划分为两组,利用基础方程对分组样本进行回归后,通过考察两个方程中的?酌值来判断该指标是否对外资的溢出效应产生影响。如果?酌值有明显的差异,就表明该指标对外资的溢出效应有较大影响;若?酌值没有明显的差异,则不能表明该指标是影响外资溢出效应的因素。
  在具体指标的选取上,技术水平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资本密集度用人均资本来衡量。首先,将各行业中外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除以内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的比值表示各行业的技术水平差距,将比值取中值后,按高低顺序,把所有的样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表2)








  其次,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把总样本分为“资本密集度差距大组”与“资本密集度差距小组”两组,进行回归后,结果如表3所示。(表3)
  从回归结果发现,各组样本中,?酌值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外资项的参数估计有效,且都为正值,这表明各行业内,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均为正。表2中,我们经过对比可以发现,行业内技术水平差距小的一组的?酌值明显高于技术水平差距大的一组,估计值分别为0.425、0.269;同时,从表3也可以得出,行业内资本密集度差距小组的?酌值明显高于资本密集度差距大组,估计值分别为0.409、0.302。
  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的计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江苏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各行业的内资企业均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总体上表明江苏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吸收外资成果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总产出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江苏工业部门的内外资能力差距是影响外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因素。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内外资技术水平与资本密集度差距较大的行业,外资投入虽然也有正面的溢出效应,但要明显小于差距小的行业。这表明,内外资技术水平与资本密集度的差距仍是外资发挥溢出效应的障碍。因为外资的技术水平通常代表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平,内资企业因技术水平相差太大,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原有的市场份额很可能被外资企业所占据,只能转向中低端市场,甚至被外资企业挤出市场,在这些行业,外资的进入带来了负面的竞争效应;另外,内资企业在技术上虽有更大的空间可以追赶外资企业,但短期内,学习和模仿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有一定困难,难以改变技术落后的现状,外资企业的进入不能够带来明显的示范效应。
  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企业的行业内溢出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外资企业的竞争效应及示范效应,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针对内外资企业差距大的行业,应鼓励本土企业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也可通过购买或与外资企业合作等形式,直接获得相应的先进技术,并提高对该技术的吸收与转化的能力,尽快缩小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为将来企业的发展壮大建立良好的基础。
  二是针对内外资企业能力接近的行业,可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技术先进、资本密集度高的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可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充分竞争来获得行业内的溢出效应,达到良好的竞争效应,进而提升内资企业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获得外资企业的行业内溢出效应。(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飞.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吗?[J].世界经济研究,2003(4).
[2]陈斌,袁怀中.江苏外商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J].江苏统计,2000(9).
[3]张纪凤,黄萍.不同来源FDI对江苏省内资工业企业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64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