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6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1/1

作者

□文/王婧婧

浏览次数

796 次

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影响因素分析
  提要 建筑业是我国第一能源利用大户,且能源利用率低,环境影响严重,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高耗能粗放型的方式发展,我国将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因此绿色建筑的发展备受关注。本文从社会、经济、开发商、设计等角度,对绿色建筑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从政策、建筑参与者、绿色建材、绿色技术等方面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分析,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绿色建筑;政策;建筑参与者;绿色建材;绿色技术
中图分类号:C913.31 文献标识码:A
  一、综述
  建筑业是我国第一能源大户,占全国总能耗的20%以上,且能源利用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m3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kg,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如果继续以目前高耗能粗放型的方式建设,我国的供能系统将无法承受。从国外绿色建筑发展历程来看,绿色建筑是环境、健康、资金等多方面的共赢。
  我国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然而可以谈得上是真正绿色建筑的却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仇保兴等认为,主要是全社会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政府尚未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普适的标准体系。而马光红等认为,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完善的评估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张仕廉等认为,绿色建筑在中国难以推广主要是由于经济外部性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是主要原因。刘永强认为,主要是开发商认为绿色建筑需要高投入和高技术,而李晓林指出开发商对绿色建筑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高额的社会成本使得开发商对绿色建筑望而却步。王益等从设计的角度进行阐述,认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应从设计入手,让绿色建筑在图纸上“绿”起来,同时还应使用一些软件工具。本文将从政策、参与者、绿色建材和绿色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绿色建筑及其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分析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从绿色建筑推广的“四节一环保”方面讲,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对于绿色建筑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尚未建立专门的法规;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看,关于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阶段并没有相关政策,法规主要集中于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且并不完善。
  (二)绿色建筑参与者。绿色建筑的参与者可以分为两大类: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建设主体包括规划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评价单位、物管单位等,而使用主体就是业主。
  1、绿色建筑建设主体。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要求各建设主体在项目建设全过程特别是项目的设计阶段都参与其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工程具体操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设计缺陷或不足,将工程建设的原始数据反馈给设计单位,物管单位将运行维护时发现的诸多问题(如紧急维修、被动维护,夜间照明污染)传递给设计方,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如何有效利用水、风、阳光等自然条件使得建筑与环境协调,同时也应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的安全卫生,运行的缺陷障碍,这样才能使设计方案更全面、系统。
  2、业主。业主是绿色建筑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对绿色建筑的态度和意见对绿色建筑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状态是业主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大多数人还保留在“绿色建筑就是绿化率高的建筑”阶段上面,对绿色建筑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可持续发展等没有全面的理解。
  (三)绿色建材。魏太兵等在对美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中发现,绿色材料在评分体系中占很大比重,直接关系到建筑绿色性的评价。结合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国内绿色建材进行系统的分析:
  1、生态设计。我国目前建材过多地注重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生态设计弥补了此类缺陷,它不仅包括保护环境方面的安全、节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清洁生产,还包括建材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重复再生利用,3R(Reduce、Reuse、Recycle,即减少、重复使用与再循环使用)材料的使用,污染材料的控制。
  2、缺乏认证体系。国外对绿色建材有相当规范的认证体系,而从我国建材市场发展状况来看,还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也较为简单。
  3、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绿色建材不等于新型材料。新型材料是相对于传统建材在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破坏和材料性能、功能等方面的发展而提出的,而绿色建材跳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范畴,从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材进行定义。新型材料从全生命周期考虑不一定绿色,而传统材料也不是一定不绿色。
  (四)绿色技术。在建设项目中,技术通常指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常用到的各种手段和方法。而本文的绿色技术是指绿色建筑所应用到的所有科学技术、管理方法,以及其科研创新系统。
  1、设计、评价软件。Hugues Rivard指出,在前期设计阶段使用软件能够辅助设计者的工作,也能给建筑各方主体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设计软件涵盖了相关专业的内容,通过信息模拟和仿真技术,将设计方案转换成一个可近距离观察的虚拟模型,各方主体、专家走进模型为其提供建议。评价软件与设计软件相辅相成,设计软件注重建筑的性能分析,而评价软件则注重建筑的性能评价,提供辅助设计。
  2、技术设备的开发和选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为建设绿色建筑在技术上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技术的适宜性与实用性。绿色建筑的形成往往受到当地经济、材料、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技术的选择应适应建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
  三、结论及建议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科学,需要各方的广泛参与。本文从政策、参与者、绿色建材和绿色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不全面,对于绿色建筑的开发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督措施,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
  2、建筑参与者的绿色意识不强烈,尤其是管理者的思想不到位,不同建设阶段的管理人员存在沟通障碍。
  3、绿色建材行业发展不健全,缺乏评价认证体系,存在新型建材即为绿色建材的认识误区。
  4、缺乏辅助绿色建筑形成的各种软件和技术设备。由于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各个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如何建立公正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如何消除行业信息壁垒、开发各专业通用的软件等问题仍然需要我们探讨。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兆坚,江亿.我国广义建筑能耗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建筑学报.2006(7):30-32.
[2]江亿.我国建筑能耗状况与节能重点[J]. 建设科技.2007(5):26-29.
[3]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建筑技术,2005(3):168.
[4]田淑芬.绿色建筑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2005(12):80-82.
[5]尹波,刘宗应.建筑节能领域市场失灵的外部经济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12):65-6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66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