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6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1/1

作者

□文/王 丽

浏览次数

1122 次

论国外生态经济区划思想演化
  生态经济区划是运用生态学观点,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特点,并以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为指标所进行的区划。它是工农业布局、环境管理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依据,因而亦是进行农、林、牧、副、渔业生产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合理配置人口分布等问题的重要参考。该思想自提出后,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综观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国外生态经济区划思想的演变是由生态区划、生态规划的发展而产生的,最终随着生态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一、国外生态经济区划理论演化历程
  (一)生态区划的产生。生态区划的思想起源于19世纪初,由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德和霍迈尔提出,区划的基础理论是区域分异理论。与此同时,霍迈尔也发展了地表自然区划的观念以及在主要单元内部逐级分区的概念,并设想出四级地理单元,即小区、地区、区域和大区域,从而开创了现代自然区划的研究。而1898年Merriam首次以生物作为自然分区的依据,对美国的生命带和农作物带进行的详细划分,才可以说是生态区划的雏形。1899年俄国地理学家道库恰也夫在自然地带的基础上发展了生态区的概念。1905年英国生态学家Herbertson指出进行全球生态区域划分的必要性。随之,很多生态学家与地学家也日益关注到生态区划的重要性,并投入到生态区划的研究中。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勒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区划方案直到1976年才由美国生态学家贝利首次提出。编制了美国生态区域图,按区域、区、省和地段四个等级进行划分。
  (二)生态规划的发展。生态规划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George Marsh,John Powell及PatrickGeddes等为代表的生态学家、规划工作者及其他社会科学家的规划实践与著作,正是他们的工作,标志着生态规划的产生和形成。Marsh在其1864年出版的《Man and Nature physical Geography as Modified by Human Action》著作中,首次提出合理地规划人类活动,使之与自然协调,而不是破坏自然,并呼吁Design with nature rather than against the environment.Marsh的这个规划原则,直至今天仍是生态规划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
  20世纪初,生态学自身已完成其“独立”过程,形成了一门年轻的学科。生态规划在这期间得到很大发展。Ebenezer Howard在他《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描绘了“明日”理想的城市,实质上就是从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寻求与自然协调的一种探索。Howard的田园城市运动对城市与区域规划以及McHarg等生态规划工作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在芝加哥,当时具有很大影响的芝加哥成员中的两位成员,景观设计师Jens Jensen与芝加哥大学的生态学家Henry Cowles曾携手探索如何在不断扩展的城市区保护自然景观。

  Tugwell在自然综合的同时,很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综合,随时间的推移,证明这些社区深受其居民的欢迎,并已成为美国新城规划中的杰作。Tugwell综合自然与社会文化因素的规划方法以后又为McHarg等发扬光大,成为生态规划方法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1960年以来,生态规划的思想逐步成熟起来。以卡尔逊《寂静的春天》为代表的著作,掀起了六十年代和迄今仍在继续高涨的环境运动。瓦雷斯在绿泉和渥星顿谷地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用生态学的思想作为规划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基础。
  1969年Mcharg出版了他的名著《协同自然的设计》,Mcharg系统地提出了生态规划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并对生态规划作了内容较为广泛的叙述。Mcharg指出,生态规划方法是在通盘考虑了全部或多数因素,并在无任何有害或多数无害的条件下,对土地的潜在用途,确定其最适宜的利用。Mcharg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为生态规划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为生态规划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突出。一批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积极参与这一领域的研究,发表了许多生态规划方面的书籍和文章。鲍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宇宙飞船经济理论的思想在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反响,对生态规划具有极大的影响。
  20世纪七十年代,很多人把社会学、经济学和生态研究融为一体来探讨生态环境和生态规划问题。1971年法国马雷提出了关于福利的新理论,他认为福利不仅是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还必须迅速致力于非物质财富的增长。费希尔也在20世纪七十年代探讨了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
  (三)生态经济区划的诞生。生态经济区划思想的产生与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态经济学思想的诞生是以20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的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发表作为标志。但是,真正结合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生态学研究的,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她于1962年发表了著名的《寂静的春天》一书,详细揭示了近代工业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和经济生产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此后,一批论述生态经济问题的著作相继问世,开始了生态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新时代,卡逊成为新的“生态学”时代的代表人。
  自鲍尔丁创立了生态经济学以来,许多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撰写了一大批颇具影响、观点新颖的著作和文章。比如,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法国各界人士发表的文章汇集《2000年的忧虑》,英国生态学家哥尔德•史密斯的《生存的蓝图》,美国的约瑟夫•丁•塞尼卡和迈克尔•K•陶亚格合著的《环境经济学》,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合著的《只有一个地球》,美国未来学家卡恩的《目前和未来的经济——令人兴奋的1978~2000年和即将到来的繁荣》,朱丽安•西蒙的《最后的资源》,甘哈曼的《第四次浪潮》,美国莱斯特•K•布朗领导的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世界状况》,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编辑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以及国际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出版的《人类属于地球》,等等。
  近年来,由于生态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适应了当代世界发展的需要,得到世人的关注。因此,其地位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大,并且超出社会经济的范围,逐渐渗透到政治领域,形成一股世界性的和带有政治色彩的生态潮流,生态问题也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联合国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生态经济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促进生态经济学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将有所突破,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经济思维观念体系,即生态与经济的双向思维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观、生态经济与持续发展的思维。
  在生态经济学思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经济区划思想也应运而生了。在生态经济区划中重要应用的是生态经济学思维观念体系,区域生态经济学成为生态经济区划的指导思想。因为受“生态决定论”思想的影响,早期的区划工作主要是从自然生态因素出发,几乎没有考虑到作为主体的人类在生态系统,尤其是在城市或农村中所起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经济活动的加剧,不仅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而且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各国生态学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区划,并认识到以前自然生态区划的局限性,而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工作重心开始向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功能转移,生态经济区划应运而生。
  二、国外生态经济区划思想演化评述
  (一)生态区划是生态经济区划的思想基础。生态经济区划思想是在生态区划的基础上,伴随着生态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种综合区划,生态区划是生态经济区划的基础。生态经济区划的理论到目前为止还不成熟,许多理论与方法都是在生态区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生态规划是生态经济区划产生的动力。生态经济区划在生态经济规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进行生态经济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和基础工作,而且也是生态经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地提供战略决策的导向性依据,维护区域的生态完整性和社会经济繁荣。而生态经济规划与生态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论述生态经济区划的产生与发展中,结合生态规划研究对本文理论方面的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生态经济学是生态经济区划发展的理论基础。伴随着生态经济学的发展,生态经济区划以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理论为基础,以管理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生态问题,以及由这四类问题交织而成的包括管理在内的社会经济问题、生态经济问题和社会经济、生态综合问题为内容,以人地系统及人地相关区域系统的运行和以需要为前提,其理论慢慢发展成熟起来。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79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