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6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1/1

作者

□文/尚海旭

浏览次数

1937 次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面对制度变更的考验;相应地,企业财务管理也面临创新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的重构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未来建立或者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还在沿用计划经济的下达计划、行政命令、资金调拨等方式管理企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企业把“扩大企业自主权”不适当地引入企业内部,放权过大,形成企业各部门及下属企业多级“宝塔形”管理格局,财权过度分散。企业财务管理难以进行。
  3、企业与下属企业间及下属企业之间的正常业务往来不能按市场规律处理,过分强调所谓“整体利益”,实际上是依靠行政手段变相保护技术管理落后和生产经营不善的下属企业,使企业间财务关系变得模糊起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被扭曲,真实情况被掩盖。财务管理客观基础产生动摇。
  4、下属企业仍旧习惯于职能部门对口管理与指导,财务管理工作不能与本企业实际相结合,难以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二)管理体制的重构
  1、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进行标准的公司制改造,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一律独立进行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财务管理回归企业。
  2、强化对非独立法人资格的二级单位的管理,突出主营业务,分离辅助业务。二级单位的主营业务对企业的依附性强,其运营收入是单位经济效益的主体,必须突出加强财务管理。辅助业务多是依靠主业的投入来维持,经济效益无足轻重,经营的不好反而削弱主营业务,因此必须从主营业务中分离出去,另行管理。
  3、将剥离单位(法人企业)完全推向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处理与他们的各种关系,包括财务关系,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成为真正的理财主体。企业财务管理将通过剥离单位董事会对他们施加影响,更多的是作为董事会的一个参谋机构对剥离单位施加间接影响。
  经过上述调整,期望能够做到公司重新确定主营业务优势,将社会化较强的辅助业务推向市场。在财务管理方面,企业财务管理围绕主营业务展开,对市场化的辅助业务以及新开拓的业务只进行宏观指导,并且这种间接作用将通过董事会来发挥作用,形成分层次的财务管理体制,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二、对财务管理中心地位的正确理解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保证
  1、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已经被各级企业经营者、财务人员认同,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已基本上得到确认。然而,从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角度来看,还有些模糊认识需要澄清。
  2、受计划经济思维定势影响,有些人(甚至财务负责人)错误地认为财务管理为中心,就是以财务部门、以财务人员为中心,其结果造成各职能部门关系紧张,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实质上指的是以财务管理工作为中心。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归根到底要以资金形式体现出来,在财务部门集中反映,但是运用这些资料,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延伸开去,为企业管理服务,却不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能独立完成的。
  4、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经营者的重视是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不能设想在企业经营者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情况下,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即使企业经营者重视了,财务管理工作未必都能做好。目前,财务管理还没有走出“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地推动,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财务部门自身的责任,决定了其带头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使其能够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人本化”财务管理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1、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是人类自我的发展。这一点已经得到确认。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由员工参与、主导、完成的。其成效如何,人的因素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企业管理将越来越重视人的管理,财务管理也不能例外。
  2、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的研究都是基于“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理性的”这一假设的。也就是说,理财人员在明确行为目的后,能够自觉地选择最优方案,并能在执行过程中及时纠正偏差,事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正是基于此,财务管理不仅要研究某种方案、某个办法的最优化,更应对制订方案、找出办法的“人”加以重视。实际工作中,如果忽视人的管理,忽视人的行为因素的作用,往往产生良好愿望与实际结果的背离,势必使财务管理工作陷入数字、公式的迷惘之中。
  3、“人本化”的财务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主体行为的最优化,而且应与企业各级员工结合起来,达到全员财务管理的层次。试想,管理者的行为如果脱离员工,管理活动自上而下地推行,管理的效力一定会减弱?财务管理集中在企业的“上层”,岂不变成了“机关的活动”。全员财务管理要求做到,每一项决策作出前都应全面分析各种与价值有关的活动,征询有关人员的意见,每个员工都能明确自身担负的财务职责,从算细账入手,逐步培养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由领导的事变为全体员工的事,成为企业中各层次的自学行动。财务管理的“人本化”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人本化”相融合,作为与其他管理活动的主要结合点,这样,财务管理才有深厚的基础,才能深入地开展下去。
  四、健全预算体系、强化预算管理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
  1、目前施行的以计划管理代替预算管理的方式有许多弊病。计划管理体系仍然没有脱离计划经济的影响:一是计划的编制并未完全立足市场,而是过于参照上年或前几年的增长趋势和企业经营者的意图,在“框框”中制定,容易脱离实际。二是计划的权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弱化,并且未彻底与约束、激励机制挂钩,计划变更缺少充分的论证和规范的批准程序。三是宏观指导多,微观指导少,缺乏对各单位、部门的具体指导作用。四是重生产性指标、轻价值指标。
  2、企业应建立健全预算体系,由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全面负责预算的制定与执行工作。预算的制定应摒弃非市场因素,完全以市场为基础,其修订应经预算管理机构审查批准。预算应得到严格执行,以树立预算的权威性。力求做到预算严密完整,将企业全部与价值有关的活动纳入其中,形成网络化的预算体系。日常财务管理围绕预算展开,在不断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差异的过程中,发现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突出预算管理与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并不矛盾。资金管理不是简单地管住银行账户,而是包括各种资金形态的管理,预算管理是实施资金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预算是动态的,能够对市场变化和其他客观条件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同时又是有一定刚性的,因为频繁的变化会使预算失去严肃性。为达此目的,要求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现信息快速彻底地传递。
  (作者单位:衡水公路工程总公司)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87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