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况及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思路和措施。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今日,不论何种经济体系和社会制度,农业一直是最为重要的经济部门,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也是一个重要的农产品消费大国,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全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WTO框架下,分析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现状,研究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进出品贸易在整个进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是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据统计,1996~2001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分别为108.3亿美元、99.21亿美元、83.31亿美元、82.1亿美元、112亿美元,118.38亿美元;出口总额分别为142.59亿美元、149.23亿美元、138.04亿美元、135.4亿美元、156.2亿美元、160.67亿美元;顺差总额分别为34.29亿美元、50.02亿美元、54.73亿美元、53.3亿美元、44.4亿美元、42.29亿美元。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持续下降。近几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范围的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逐年滑坡。1996~1999年农产品贸易总额分别是250.89亿美元、248.44亿美元、221.34亿美元、217.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7%、1%、10%和1.7%。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96年的8.66%降到2000年的5.66%。另外,1999年以后,虽然农产品贸易总额增长,但进口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出口增长率。200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是26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但农产品出口增长率仅为15%,而进口增长率则高达36%,是出口增幅的2.4倍;2001年这种趋势继续维持,农产品贸易总额为279.05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4%,农产品出口增加2.37%,而同期进口则增长了5.19%,是出口增幅的2.2倍。
第二,农产品进出口的品种结构逐步优化。劳动密集型的畜产品、水产品、蔬菜类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且多是初级加工产品;而粮食、豆粕、大豆等土地密集型产品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品种。
第三,出口过分集中的市场格局正在改变,进口多元化开始形成。亚洲是我国农产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70%,而欧美则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进口源地。2001年我国农产品对亚洲出口份额下降,对欧洲出口大幅增加。2001年1~6月份出口总额为75.6亿美元,其中对亚洲出口为54亿美元,同期下降2.3%。而对欧洲出口额大幅增加,达11.6亿美元,增长13%,欧洲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约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15%。在出口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的同时,进口多元化开始形成。2001年1~6月份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为55.4亿美元,其中主要是来自美国的16.7亿美元,占进口额的30.2%;其次澳大利亚6.12亿美元,占进口份额的11.1%;再次加拿大4.55亿美元,占进口份额的8.23%;俄罗斯2.67亿美元,占进口额的4.8%;巴西2.4亿美元,占进口额的4.3%。
第四,我国国内农产品贸易发展不平衡。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东中西部地区贸易差距越来越大。2001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呈增长趋势,出口额增长2.6%,占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79%。其中山东省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出口大省,出口额增长23%,广东省为第二,浙江省为第三,福建省为第四。中西部地区由于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出口额下降,降幅分别为10.8%和13.3%。
二、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比较。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我国农业基本国情的特点是:农业生产力低下。我国人多地少,农民户均不足0.5公顷,经营规模不足美国的1/400,狭小的经营规模使我国农产品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由于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这是其一;其二是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产销脱节;其三是农产品成本外支出(包括各种社会负担、提留、统筹等)比例较大,约占总成本的10%左右;其四是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各类农药标准普遍低。上述农业的基本国情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其表现如下:
首先,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1997~1999年,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国内市场批发价格比进口的到岸价格分别高出20%、35%和29%;油菜籽在过去的20年里一直高于进口到岸价,最近三年高出20%。
其次,农产品的质量低于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如美国产2号大豆水分在12%以下,杂质为1.5%以下,含油率为18.5~19.5%之间,而我国东北产大豆水分在16%以上,杂质为2~4%,含油率为16.5~17.5%。
再次,农产品卫生质量比较低。我国劳动密集型的畜产品、蔬菜出口均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是由于畜产品中化学药物残留超标,重金属、病害细菌等有毒物质污染严重;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不断遭到进口国的禁止和封杀,严重影响了我国畜产品、蔬菜的国际竞争力。
(二)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虽然从长期看,加入WTO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善农业设备、科学技术等生产条件,畜产品、蔬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望增加。但由于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受到限制。因此,加入WTO,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格局的变化较为明晰:一方面,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由于关税减让和配额增加,从发达国家进口的数量会有较大的增加;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虽有比较优势,但因价格、质量和卫生问题使出口受阻,出口增长幅度较为平缓。具体分析如下:
小麦:进口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加入WTO后,我国对美国小麦初始配额为730万吨,最终配额为930万吨,基本相当于我国小麦的长年进口量。因此,不会冲击我国小麦生产。但同时,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而消费量仍在小幅增长。另外,我国优质专用小麦需进口。如果今后小麦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价格的态势仍继续,小麦进口量势必比近两年进口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玉米:进出口增幅均为有限。目前,我国玉米呈现供求大体平衡、供给略显偏紧的新格局。我国是玉米净出口国。入世后,短期内玉米进出口格局变化不会很明显。从进口方面看,由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而增加的进口成本,进口玉米价格优势逐步减少,另外我国的大国效应和不出反进的巨大反差,在短期内便可将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拉倒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必然又抑制中国玉米的大量进口。从出口方面看,由于玉米国际市场价格低位运行,我国出口补贴取消,玉米出口利润率很小。
大豆:进口增势强劲,出口具有潜力。我国大豆市场已基本与国际接轨。由于畜牧业的发展和榨油企业的增加,我国大豆消费量出现强劲增势。但我国自产大豆不仅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质量略差,所以进口大豆大量增加。2001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大豆已相当于中国大豆的年产量—1400万吨,今后,这种趋势仍会维持。同时,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忧虑(如欧洲国家拒绝接受转基因产品),为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出口极具潜力。
棉花:进口将大幅增长。长期以来,国内棉花市场封闭运行,虽然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但棉花的进口量不大。入世后我国对棉花实行关税配额。我国对美国棉花的初始配额为74.3万吨,到2004年增加到89.4万吨,约占国内生产量的5~20%。在配额中,非国营贸易所占份额高达67%,折算成数量为50~60万吨,占全球棉花贸易总量的10%,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棉花进口数量。棉花可能是我国加入WTO后受到不利影响最突出的农产品。
园艺产品与畜产品:出口具有增加潜力。入世后受益最大的农业生产部门是园艺业和畜牧业。主要原因是像水果、蔬菜、肉类等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享有成本和价格优势(蔬菜国内价格仅约为国外的1/5至1/8),入世为园艺产品和畜产品出口增加了机会。但我国生产的园艺产品、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和卫生检疫问题,因此屡遭进口国的禁止,园艺产品还屡遭反倾销,预计这一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要把园艺产品、畜产品潜在的出口优势变成现实,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
总之,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明显影响:粮食、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进口会大幅增长;园艺产品和畜产品出口具有增加潜力,但主要受质量制约,出口增加幅度不会很大。因此,整个农产品贸易顺差将逐步减少,甚至会出现逆差。
三、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思路和对策
对于上述情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WTO框架下,农产品市场开放的过程中,从现在起,必须更加重视农产品出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对不具备比较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冲击。
(一)积极主动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按比较优势原则,根据国内农业生产状况和国际市场变化的趋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今后几年要主动减少次等粮食和油料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增加优质果、菜、花卉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畜牧业及加工的生产。粮食生产要逐渐减少春小麦、南方小麦、劣质早灿稻的生产面积,增加国内市场需要的硬粒小麦、特种玉米、饲料稻、优质早灿稻和小杂粮的面积;棉花在压缩种植面积的同时,增加抗虫优质品种和特种棉的生产;水果要压缩大路品种,增加优质品种、小品种的生产;蔬菜的发展方向是协调稳定反季节蔬菜的供给量,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积极推进养殖业的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在积极大力发展比较优势产品的同时,要逐步转变增长方式,由追求产量最大化向提高质量、追求效益的方向调整。
(二)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是要建立农业教育、科研和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美国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禽畜产品率和劳动生产率均高于我国,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实为世界之最,其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有一个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和科技成果推广体系,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1996年国家用于农业科研的经费只占农业GDP的0.36%,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6。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今后要加大对农民的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教育、科研和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三)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在WTO框架下,开放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但并不是意味着完全放弃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要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积极构建合理有效的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首先,加大WTO规则的“绿箱”政策措施使用力度。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环境保护、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充分利用WTO规则内的国内支持空间,尽快建立比较完备的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特别是完善粮食收购价保护制度;三是按照WTO规则要求,限定农产品市场准入空间,建立起科学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及检测体系,通过一些非关税手段,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限定国外部分农产品的进口。
(四)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策略。一是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增殖税实行“征多少、退多少”政策;二是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农产品出口促进支持体系: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卖方信贷服务;提供农产品市场拓展扶持和服务(国际博览会、交易会参展费等,市场调查、广告促销等);资助研究开发活动;加强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的工作。
(五)改革国内大宗农产品流通体制,提高流通体系运营效率。在WTO框架内,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一是改革国内粮棉油购销体制,特别是收购体制要打破国营垄断格局,让有条件的非国有企业逐步进入市场,以培养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二是完善国内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市场法律法规,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三是在进口贸易体制上,为了能够尽快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市场准入政策,从全国选择几家大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入粮棉油以及农业生产资料进口贸易领域,开展竞争,以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进程。
(六)发展规模经济,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我国农业以分散农户为单位的超小规模经营,不仅抵御风险的能力低,而且运行成本高,直接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要鼓励组建农业产业协会、行业协会,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及贸易一体化管理,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文/祁文辉
周智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