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7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1/1

作者

□文/翟燕妮1 席 宇2

浏览次数

1159 次

煤炭产业集群发展之路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和开采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煤炭产业已经牢牢地占据了我国能源的主导地位,而且对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迫切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煤炭作为一种耗竭性资源,面对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其稀缺性问题将会日益显著。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那么,我国煤炭产业究竟应该如何发展?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社会问题。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之道。
  一、何谓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通过协同定位赢得竞争优势的地理集中的产业”,呈现出由客户到供应商的垂直关系,或由市场、技术到营销网络的水平关联,形成一大批专业化分工的、相互关联的企业。在一个产业集群内,既有主导产业,又有为主导产业提供配套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具体地说,立足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企业之间在地缘上的邻近。由于许多相同或相近企业在该区域内的相对集中,经济活动因而高度密集。二是产业集群内部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从事相同、相似和辅助性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上下游企业间的纵向分工和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合作相结合,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分工合作的企业网络。三是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环境,资源共享。四是知识和技术的快速扩散,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形成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这样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声誉等集体财富。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
  一般而言,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主导产业和核心企业的培育;二是打造并延伸产业链;三是区域软环境的建设。这三个方面直接决定了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图1)













  当前,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主要由以下三种类型构成:
  1、市场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典型特征就是“大市场、小政府”模式,政府作为区域产业分布的服务者行为出现。该模式的产业集群是长期自然条件和历史演化的产物,对市场机制依赖性较强。
  2、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型的产业集群是在区域资源禀赋较差、产业集群较弱,以及为快速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时在政府主导下而形成的,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政府决策影响。
  3、市场-政府规制型。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球产业升级以及产业链分工逐步完成,“市场失灵”促使各国政府开始重视政府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作用,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的经济腾飞和随后的东南亚各经济体的集体飞速发展,这些经济体的发展无一例外的都采用了市场加政府规制的“双核”推动。这种模式将市场中的有效资源配置和政府产业布局合理规划紧密结合,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短缺、行业进入壁垒、企业家合作意识不强等因素制约问题。该模式培育出许多大型跨国企业,并带动大量中小企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典范。
  二、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地区集中了我国煤炭资源的60%,其中山西是煤炭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30%。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关闭非法小煤矿、整顿煤矿生产秩序等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煤炭产业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产业走的是传统增长模式之路,以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经济效益低下。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一,我国的矿井数量虽多,但平均规模小、小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导致市场竞争主体过多,从而使整个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难以大规模地推广先进的采煤技术和大型的采煤设备。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时有发生,这也成为了引发煤炭市场大幅波动的根源之一。其二,开发利用中的破坏现象十分严重。矿井回采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低,共生、伴生资源破坏惊人。其三,安全管理机制缺乏,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由于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中小煤矿安全装备落后以及安全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我国的煤炭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其四,环境污染严重。煤炭开发造成的土地塌陷、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逐年加重,水土流失、煤矿区土地与生态破坏、土地盐渍化与沙化、荒漠化危害也相当突出。
  三、促进煤炭产业走产业集群之路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煤炭产业现状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煤炭产业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这一特点,选择以市场-政府规制型模式来发展煤炭产业集群。构建市场-政府规制型的煤炭产业集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将市场与政府的作用相结合,共同促进煤炭产业集群发展。首先,政府要致力于改善投资软环境。要把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放在提供优质配套服务上来,面对煤炭产业集群整体薄弱的现状,软环境的改善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区域内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建立配套设施完备、服务周全的工业园区,建立交易市场,举行产品博览会,等等。其次,做好立法和政策性工作,完善市场法制建设。只有有了健全的法制环境,投资者才能产生投资的安全感,增加信任程度,才能产生投资的愿望和热情;还应提高煤炭行业的准入壁垒。再次,应加强政府引导,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集聚。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扩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规模。坚持利用市场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有所鼓励、有所限制,优化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
  2、培育核心企业,延伸煤炭深加工产业链。强大的核心企业辐射带动力强,可以带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应积极鼓励和诱导企业抓住品牌和核心技术,做大做强,发挥积极带动作用。鼓励核心企业按照产业关联度,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联系强度,切实实现综合经营、多元发展,从而摆脱煤炭企业对煤炭采选业等基础产业的依赖。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和多种经营,大力建设坑口电站,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煤矸石等,发展煤化工、建材、煤炭机械等产业,形成多个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依托大型企业进行产业整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应。按照市场取向和规模经济的原则,发挥优势企业的龙头作用,通过兼并、联合、参股等方式推动资产重组,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主要连接纽带,以构筑市场竞争主体为基本方向、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前提,建设既有质量又有效益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企业集团。山西大同的同煤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结论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煤炭产业集群是煤炭产业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之路。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业若要取得长足的持续发展,必须走产业集群化道路。如何积极培育煤炭产业集群并进一步促使其发展壮大,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切不可脱离实际,主观想像或盲目扩大集群规模,要达到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同步进行。处理好这些关系将对发展煤炭产业集群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1.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太原煤气化铁路运输公司)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53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