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7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1/1

作者

□文/吴进晋

浏览次数

1062 次

皖南黟县古村落发展战略思考
  提要 皖南黟县是安徽黄山的一个旅游大县,其品牌产品是古村落文化观光旅游,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黟县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古村落整体风貌遭受建设性破坏、游览景点的保护和修缮缺乏整体性等负面影响,古村落旅游本身也存在一些经营、开发、管理、宣传、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可持续发展面临一些限制性因素。旅游开发应以遗产保护为前提,以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双赢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核心,分析黟县经济发展条件,并提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和相关原则。
  关键词:黟县;战略;古村落;利用;城镇;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山区的黟县是一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西递、宏村就坐落在这里,作为皖南古村落代表的西递、宏村早在进入世界遗产之前就已经闻名遐迩。实际上,这里离南京、合肥400km,距杭州不足300km,在游人如织的黄山脚下,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西递、宏村保持了完整的古村落原型,有精良的建筑艺术遗存,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有着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古村落文化观光旅游是这里的品牌产业,但因为旅游市场需求目前正处在观光旅游向度假和专题旅游层次递进阶段,而且古村落旅游业处于自发增长阶段,如果长期只能以西递、宏村世界遗产地的文化观光旅游作为唯一核心产品,缺乏参与体验性元素,不能开拓新的旅游增长点,及时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那么黟县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竞争力将受到抑制,难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一、黟县古村落经济发展条件
  黟县是文化与生态紧密结合、古老徽文化与农耕文化交相辉映、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优势旅游区,境内无山不奇秀,有水皆飞花,山水相依、民风淳朴,处处皆“美池、桑竹”之属,属于徽文化区,有“人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之说,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俱佳。壮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风光、独具特色的民俗(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构成了优势互补的旅游资源富集区,在国内旅游市场正向观光度假、参与体验式度假发展的大趋势下,在内需外求的促进下,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
  二、乡村旅游开发重点——遗产地文化旅游
  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观光旅游使黟县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继续强化依托古村落的乡村深度体验型系列产品,保护、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精心设计旅游活动,增加参与性元素,将文化观光旅游和环境旅游活动紧密结合。
  三、主要措施
  1、改善基础设施,构建发展通道。交通部门要结合实施“村村通”工程,重点搞好示范村(基地)的道路建设,改善交通状况,鼓励旅游汽车业发展;电力部门要结合示范村(基地)建设,改造完善供电设施;电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通讯设施的投入,加快乡村旅游示范村(基地)的通讯网络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三改”活动,搞好乡村旅游示范村(基地)及周边区域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环保和水利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加强监督管理,把修沟、修渠与乡村旅游基地区域内的环保工作结合起来,加大沟渠的综合整治改造,为旅游者营造安全、文明、优美、舒适的旅游环境。
  2、加快资源整合,规范行业管理。按照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旅游体制、旅游产业的要求,把各种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从黟县实际出发,借鉴国际和国内的先进经验,制定相关旅游标准,促进全县乡村旅游业管理、经营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实行统一管理,规范监督、考核办法,倡导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建立乡村旅游信用体系,打击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安全生产工作,形成文明合法、管理规范、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精心组织宣传促销,通过交易会、博览会、洽谈会、媒体广告、招商引资、学术交流、科研论坛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乡村旅游产品。旅游部门应根据市场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引导、加强乡村旅游中介队伍建设,争取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拓展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
  4、进一步挖掘和提升黟县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以发展旅游产业为龙头,走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之路。黟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经济特色,优化产业结构,走出一条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走地方特色经济之路。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特产品和当地特色的名优土特产品,带动西部美溪等地区的经济繁荣。在工业方面,充分挖掘整理当地工艺品,大力发展旅游工艺品生产、加工,宣扬当地传统工艺品和民间艺术。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坚持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做好特色旅游接待和服务。坚持以发展旅游产业为龙头,走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之路。
  四、发展经济应遵循的原则
  经济发展要可持续发展,并要能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以下以宏村为例,分析发展经济时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公众参与原则。宏村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旅游业,进入九十年代,宏村游客量每年以53.24%的速度增长,2000年宏村共接待中外游客8.44万人次,原本寂寂无名的小村庄变成比周庄、同里还负盛名的旅游区。宏村旅游资源的独特之处是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落和人工古水系,而这些是宏村人祖祖辈辈辛勤劳动创立的。今天这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必须有当代乃至子孙后代的宏村人参与。现在宏村的旅游开发权已以30年租赁的形式租给了开发商(北京中坤集团),因此当地政府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协调好当地居民与开发商的关系,既要充分调动开发商的积极性,更要保证宏村村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保证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宏村的稳定和居民生活的正常秩序,保持宏村的历史文化传统,宏村的保护才能得到宏村人的认同和积极参与。寻求宏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古村落、古水系保护的最佳方案,就是寻求宏村全体村民的理解与积极参与,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规划、参与建设、参与保护和管理。因此,加强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千方百计地增加宏村居民和水系上游居民的收入。坚持全体公众参与保护,是保护宏村人工古水系和实现宏村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2、提高居民素质原则。国民素质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关键因素。宏村是一个以居民为主的、有着一定人口规模和社会生活的、鲜活的、处于变动中的有两套人马共同参与保护、开发和管理的有机体,提高作为有机体主体的宏村居民和开发商的素质,积极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充分认识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及利用的层次性和综合性,树立起资源系统观、发展观、价值观和开放观,应用科学的管理模式自觉、自愿地参与到保护行列中来,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
  3、坚持生态保护原则。走生态旅游的道路,发展生态农业、林业,营造良好的生态小气候,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发展经果林,恢复西溪河流域、雉山河流域以及霄岗山东段的植被,形成郁郁葱葱的绿化地带。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轻旱涝灾害和风灾、调节温湿度,对改善人工古水系流量至关重要。由于毛竹生长快、成材周期短,西溪河流域的村民可走发展竹制品的道路。邻近的际村、集丰村公路两侧可种植大面积果园。既能调节小气候,又能让游客品尝到绿色食品。让流入水圳的水更清澈、水量更稳定、水景更具观赏性。让这世界上伟大的民间艺术杰作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给后人留下一个没有变味的“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吕雪.皖南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限制性因索探析[J].旅游学刊,2003,18(6).
[2]吴必虎.中国城市川边乡村旅游地域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4.24(6):757-763.
[3]吴晓勤,陈安生,万国庆.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特色探讨[J].建筑学报,2001,(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249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