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一般而言,公司债券的利率会比同期存款利率,甚至同期国债利率高,这样就会吸引相当多的投资者。但也不得不承认的是,高投资回报率对应的是高风险率,由于我国企业的存在周期都相对较短,公众在购买了企业债券之后都无法预期企业的发展状况,如果企业违约,那么购买企业债券的投资者就面临血本无归。所以,需要我们从企业债券的发行审批到发行后的监管加大力度,以得到健康发展的企业债券市场。
关键词:债券;风险;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企业债券是股份制公司发行的一种债务契约,公司承诺在未来的特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按事先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在面对我国企业高兑付风险的情况下,就有必要对我国的企业债券风险进行分析,以得到好的方法对其风险进行化解,从而保障企业债券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在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整理和继续发展阶段,以及2005年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近30年间企业债券融资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但又不得不面对着我国的企业债券一直处于低位徘徊,银行贷款在我国公司债务融资中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我国在2005年以前,企业债券的流通只能在交易所进行,而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存在诸多限制条款,使很多企业的债券不能流通,这样的企业债券流通性差、交易对象少导致企业债券的变现能力弱,企业债券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成了存在很大风险的定期存款。同时,由于交易场所缺乏、企业债券总体供应量小等问题也都同时存在。
国有企业改革制度的滞后致使企业没有必要发展债券融资,这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公司的股权过于集中和国有股流通受限使这两种机制都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加之我国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不完善,严重削弱了国有股股东对经理层的约束,也就导致债券融资的内在动力缺乏。
针对以上情况,我国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都会选择放弃发行企业债券而选择其他融资方式,比如向银行贷款。而由于众多中小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则会选择发行企业债券,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企业债券对企业是一种硬约束,因而能够促使企业千方百计地改善经营,以确保按期偿还,这样对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将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或许出发点是好的,但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问题也开始出现,所以企业债券的风险也开始呈现。
一、企业债券的风险产生原因
企业债券兑付风险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债券发行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评级制度方面的原因,同时还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企业财务困境方面的原因。
在过去,企业债券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通过各级企业债券部门对发行主体,发行项目和发行规模等的审查和批准来实现的,一旦出现债券到期不能兑付的问题,往往是由主管部门先出面协调,采取措施,承担债券不能兑付的压力和风险。例如,中国五大国有发电集团之一华电集团公司在2004年开始向社会公开发行20亿元人民币企业债券,用于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安徽宿州电厂、河南宝山电厂、齐齐哈尔热电厂、哈尔滨热电厂扩建工程、青岛电厂二期工程等电源项目的建设。经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评定,本期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A级。中国农业银行对本期债券提供本息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这种有银行全额担保的情况使债券投资者往往得到了相对高的债券投资回报,却很少承担债券的违约损失,在这种的机制下,根本不可能扩大债券融资规模,虽然在企业债券发展初期,这种做法相当的必要,但是在随着企业债券发展的过程中,债券的风险也越来越转向了债券的投资者,让投资者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选择。
而在对风险与收益进行选择的时候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债券的风险包括违约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变现风险和再投资风险。就我国企业而言,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债券到期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及企业债券的违约风险。而在市场中,投资者购买企业债券的动机是千变万化的,比如在发达的债券市场中,购买者除了为了安全保值的动机外更多地倾向于投机动机,即利用利率的波动,买进或卖出债券以获得收益。而在我国,企业债券流通的二级市场几乎不存在,企业债券的流通几乎等于零,于是投资者购买企业债券的动机就更多地是为了安全保值动机。因此,我国债券市场上的违约风险就大大的大于了一般债券的利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而成为一种影响企业债券风险最主要的原因。
发债企业诚信基础缺乏,没有投资者保护机制成为了企业债券市场风险的重要成因。一些企业在债券到期后不能按时到期还本付息,其中,既有债券发行人无钱可还,同时也存在债券发行人有钱不还的情况。同时,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专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发行债券如约还本付息能力和可信任程度的综合评价),信用评价机构所评出的信用级别的参考价值较差,这就使一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也可以发债,而它们发债、借钱仅仅是为了填补资金漏洞、维持生存,在借债时根本不考虑资金使用成本及偿还问题,这就会导致逆向选择,使得投资者丧失信心。另外,缺乏投资者保护机制、没有有效的偿债保障制度也使得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望而却步。抵押和担保作为最有效的偿债保障手段在实际运用都流于表面形式,形同虚设,例如没有担保资格的机关事业单位做担保人、抵押本不属于自己的资产或资产多次抵押等不规范行为不在少数。
二、企业债券风险的化解措施
(一)建立健全发债审批制度。要想从根本上降低我国企业债券的风险问题也就需要从根源上开始寻找原因,也就是需要健全我国的债券发行审批制度。
目前,我国债券发行主要还是采取额度管理的方法,债券发行企业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才能发行。所以,主管部门在审批债券时就应该充分考察企业自身的规模,以及债券发行用途的盈利估计。从我国历年的情况看,我国企业债券兑付风险较严重的年份,往往也是我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较大的年份。适度从紧的债券发行规模也就是历年经验的总结,所以主管部门在对于经营管理效果优异,经济效益高的企业应给予好的发债支持,而对于经营缺口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就应该严格控制其债券的发行,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降低企业债券的风险。
同时,因为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诚信度审批企业债券发行,所以也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的诚信评级制度。目前,我国的诚信评级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评级缺乏强制性,在企业发行债券的时候评级是可选择。另外,也存在级别的评定缺乏科学性,主要是评级高和评级低的企业在发债成本上都没有本质性的区别。这些因素都给主管部门的审批带来极大的困难,这就需要信用评级部门切实根据需要改进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二)加强对债券发行企业的监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所做的调查发现,我国企业债券兑付问题从地区上分析,东北地区、中南地区、华东地区的企业债券无力偿还的问题较为严重。从企业的行业分析,兑付风险风险问题主要存在于工业企业,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首先就需要知道这些信息,然后对于自己的投资做到充分了解,这就需要对债券发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管。
首先,需要强化发债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不仅是需要做到发债前进行信息披露,更加重要的是发债后的经常性信息披露以及重大问题信息披露。企业必须定期披露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如发生对债券市场价格或本息兑付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应及时向投资者披露;其次,建立相应的企业债兑付风险预警机制,做好有关偿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第三,建立企业债券受托人承销商制度。受托人代表债券持有人的利益,接受发债企业的资产抵押,并可根据发债企业的经营状况,随时对债券进行评级。债务到期时如发债企业缺乏资金,受托人可以变卖抵押资产或向担保人追索以便向投资人兑付本息。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债券的健康、安全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使社会闲散资金更好地得到利用。同时,在汶川地震中,众多企业几乎遭受了毁灭性的损失,想要恢复为震前的面貌不仅需要国家的救济,更多的可能就是需要企业发行债券筹资获取新的发展机遇,而控制企业发债风险的业务开始变得更加艰巨和急切,所以也就需要各部门更好的合作,从而降低企业债券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为四川灾后重建提供更多的保障。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