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经济人为了实现自身的目的,往往会利用政治手段强调会计准则的政治化意义,将会计准则纳入到政府宏观管理制度中去。一定意义上,会计准则已成为政府法规制度的一部分,但在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程序中,我国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会计准则;政治;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一直是民间组织,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也由民间组织承担。但无论是最早成立的会计程序委员会,还是后来成立的会计原则委员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授权,其制定的各项准则也须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认可,而且这种干预日益严重。这说明,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会计准则的政治化问题。然而,由于社会政治及经济环境的差异,各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过程各不相同。下文拟将美国与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做一比较,以揭示其差异。
一、会计准则制定的目的不同
由于经济体制、政治对经济宏观调控的方式和力度、各种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和方式的不同,各国制定会计准则的目的表现出极明显的差异。美国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代表,私有制企业占绝对优势;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在数量上占少数,却在各类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中占87%,证券市场极为发达。这种经济体制环境决定了美国会计准则的目标主要是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其中尤其注意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利益。而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家经济体制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在宏观经济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我国会计准则的目的不仅为一般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服务,而且要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服务,为国家管理部门了解国有资金的保值情况并作出投资决策服务。尽管我国目前的财务报告体系和会计核算方法尚不能完全满足这种特有的要求,但我国会计准则的设计和制定是向这个方面发展的。
二、会计准则制定的环境因素不同
1、经济因素。会计准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计划的实施、所得税的实行、会计服务公司的兴起是会计准则产生的动因。应该看到经济体制及经济发展的水平,特别是市场化的程度,对会计准则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在这方面,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我国高出很多,市场也比我国成熟,运行稳健。
2、政治因素。政治是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夺取政权或巩固政权,治理国家所进行的全部活动。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其中又存在着不同党派、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私人利益极为突出,社会利益处于次要位置;而我国则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活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显而易见,社会主义国家是把国家社会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利益侧重点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的政治倾向。
3、法系的差异。采用英美法系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美国,由民间会计职业团体制定成典的会计制度。而属于大陆法系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其会计准则采用法的形式,由国家制定并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与权威性。
4、文化因素。我国属于权距较大的社会,我国文化强调人伦关系,和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相对应,我国不推崇自我观念,是一个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的社会。其对不明朗因素有强烈的不安感,由于这种文化特点,人们对无法规感到不安,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是以法的形式确定并强制执行。美国则恰恰相反,其社会权距较小,自我意识极强,因而其会计准则所谓“公认”不过是得到权威机构的支持,实施也并不具有强制性。由上述因素综合而成的环境,极大地制约及影响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程序,使其在不同的国家各具特色。
三、政治化色彩浓厚程度不同
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公有制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有目的,更加注重对宏观经济实行干预和控制,国家必然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政府必然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会计准则制定。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准则制定者本身既是规范者,同时又是投资者,所以其所制定的准则自然也就会向政府倾斜。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私人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干预和调控程度一般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弱。当然,这类国家因采取的经济体制不同,对宏观经济的干预程度差别也很大。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美国对宏观经济的干预程度较弱,政府往往不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政府在制定会计准则中所起的作用也较小,因而其会计准则的政治色彩较弱。
四、政治化的过程不同
1、统一性制度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一贯由统一的部门,按照统一的程序来制定,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使其具有极大的公认性;而美国,虽一直有民间组织(目前是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来制定会计准则,但其一直受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影响和左右。目前,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在准则制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强大的会计职业界和同样强大的证券管理部门,是形成美国会计准则制定两大权威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两种权威的存在,增加了双方之间协调的难度,使得会计准则制定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在相互矛盾中下降。
2、公开性程度不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遵循了“充分程序”,并且几乎从准则立项开始,一直到准则最后发布,全过程都处于“摄像机的监督”之下;亦即,过程中的所有都会对外公开。相比而言,我国准则形成的过程就“隐蔽”一些。在准则立项阶段,社会各界,特别是咨询组织的成员等可以提出意见。但由于我国尚处于准则制定的起步阶段,需要制定的准则较多,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绝大多数准则的制定没有时间去社会上公开讨论来征求意见,缺乏公开的解释,对下一步准则制定的计划和安排也没有定期公开,这样就降低了准则制定的公开性。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建立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是大势所趋,各国也都努力向这一目标迈进;但必须承认,只要不同的经济及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存在,各国的会计准则及其制定程序就不可能完全一致。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