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8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2/1

作者

□文/刘洪宇

浏览次数

720 次

绿色建筑效益评价探讨
  提要 针对目前对绿色建筑进行效益分析的问题,本文基于效益角度,建立了绿色建筑效益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分法对绿色建筑的指标进行量化,最后运用成本效益比的方法,判定绿色建筑是否可行。
  关键词:绿色建筑;效益
  基金项目:重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0706A0A00200222)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绿色建筑始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实践已经证明,绿色建筑比传统建筑能更好地利用水、材料和土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改善居住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绿色建筑也越来越深受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欢迎。但是,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效益,还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有学者指出,绿色建筑更多地体现在理念之中,由于其高昂的预算开支,在实施过程中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大部分的开支是不必要的;相反,也有学者指出,虽然绿色建筑的初期投入很多,但是从长远来看,其效益还是远远大于投入的。因此,针对此争议,建立详细的绿色建筑成本和效益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仅有少数学者从成本和效益角度对绿色建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袁膑指出,相比传统建筑,长远来看,绿色建筑的效益是大于成本的,是值得建造的,但其只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研究;从量化方法的角度考虑,刘晓君指出,运用环境学家创造的方法可以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但其局限性在于,主要体现在只是针对各个独立指标的计量,且各指标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根据文献的观点,不同性质且采用不同方法计量的指标是无法相加减的,因而对绿色建筑整体效益评价也存在着困难;从评价体系的角度考虑,目前影响较大的评价体系主要是LEED、BREEAM、CASBEE和中国的GOBAS,这些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从设计或者是全过程中的角度出发,目前还缺少基于效益角度建立的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本文将基于效益角度研究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首先,在借鉴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从效益角度出发的评价指标并形成体系;其次,运用综合评分法对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进行定量化评价;最后,通过打分的结果,和传统建筑进行比较,评价绿色建筑是否值得建造,最终为相关的评价者提供决策信息。
  二、效益指标体系
  在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影响较大的有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日本的CASBEE和我国的GOBAS,现将LEED、CASBEE和GOBAS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表1)从表1可以看出,它们在评价指标的建立上有一些共同之处:1、舒适健康的室内外物理环境;2、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3、重视能源的节约;4、重视对土地资源的节约;5、避免由于建筑材料选择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
  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广大学者亦对绿色建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李道增等认为,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应注重实效性,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定义:1、节能;2、减少资源的利用;3、室内环境的人道主义;4、场地影响最小化;5、艺术与空间形式的新主张;6、智能化;7、可持续社区和城市。
  王竹等在《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需主要考虑以下指标:1、室内环境;2、材料的数量;3、具体的能耗;4、空气中的排放物。
  在2006年3月7日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等级数被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六大项。
  对比当前国内外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以及我国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可以发现:在评价内容上和评价体系上都包括了场地环境、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材料与资源、室内物理环境等五大项内容,而不同地方在上述内容的具体条文分配上不相同;而综合以上各个指标,可以概况为:室内环境、室外环境、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提供的服务与功能、运营管理、智能化等几大类指标。其中:1、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项指标主要是指绿色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基于效益的角度,在本文中可以把二者归结为相对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环境效益;2、同理,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运营管理等更多的体现为对于成本的节约,可以概况为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3、提供的服务与功能主要是指绿色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舒适空间和减少疾病的机会,可以概括为绿色建筑所带来的个人舒适度。
  本文评价体系可以建立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个人舒适度等一级评价指标;室内环境、室外环境、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减少运营管理成本、舒适的空间和减少疾病成本等二级评价指标;同时,参照《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中对绿色建筑指标评价体系的内容,建立三级评价指标。(图1)
  三、计量
  本文拟采用综合评分法,此方法能够克服不同性质的指标彼此不能相加减的不足。所谓综合评分法就是将评审内容分类后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评标委员根据评分标准,对各类内容细分的小项进行相应的打分,最后计算的累计分值反映评审内容的综合水平。
  在本文中综合评分法采用百分制,由于存在三级分层,也就需要赋予三层的权重。在这一过程中,权重体系是评价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赋予不同的权重,结果自然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因为建筑具有唯一性的特点,每一个项目不可能完全相同,对于权重的确定也需更加考虑绿色建筑本土化的特点。因此,合理有效的方法、科学地确定权重体系对最后的评价结果至关重要。
  按照文献对权重的确定方法,本文亦采取综合AHP法和Delphi专家调查法,在AHP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网上和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型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商以及相关单位研究者进行权重调查,确定了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的推荐权重体系,一级权重、二级权重和三级权重的具体分配情况如表2所示。(表2)
  四、评价方法
  通过前述方法只是得到了对绿色建筑的效益评价得分,但是为了体现绿色建筑效益是否值得建造,必须和传统建筑相比较。因此,本文拟采用B/C的方法,也就是成本效益比。B在本文中指建筑产生的效益,是通过综合评分法得出来的一个分值;C在本文中指建造建筑的成本,是指建筑物成本的一个货币值。
  根据文献观点,评估建设项目是否节省能源、保护环境以及室内是否舒适、建筑功能是否完美时,不能彼此相加或相抵,原因是他们的内容和性质彼此互不相同。因此,为了使其具有可比性,本文把B、C分别转换成比值的形式,即分别通过绿色建筑的成本和传统建筑的成本进行比较,绿色建筑的效益和传统建筑的效益进行比较,最后进行成本效益比较,有如下公式:
  C=C■/C■ (C■为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C■为传统建筑的建造成本)
  B=B■/B■ (B■为绿色建筑的效益,B■为传统建筑的效益)
  V=B/C (V>1,表明绿色建筑值得建造,反之则不值得建造)
  五、结论
  科学、合理地指标体系是对绿色建筑进行效益评价的基础。本文基于效益的角度,建立一套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综合评分法对评价体系中的指标量化,克服了以往评价体系中无法量化的不足,最后运用成本效益比的方法判断绿色建筑是否可行,从而为相关的评价者提供决策信息。(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建荣,韩建红.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市场化发展分析.住宅科技,2006(4):22-25.
[2]秦佑国.中国国情下的绿色建筑.中国住宅设施,2006(7):30-33.
[3]刘永强,黄占芳.关于我国房地产开发选择绿色建筑的思考.建筑经济,2006(3):91-93.
[4]Davis Langd.Examining the cost of green.http://davislangdon-usa.com/publications.html,2004.
[5]袁膑.经济学视野里的绿色建筑.中国建设科技,2006(7):23-24.
[6]田淑芬.绿色建筑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2005.12.
[7]推行绿色建筑,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设[N];中国建设报.2005.
[8]刘晓君.绿色建筑体系效益与费用度量方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9,31(1):1-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351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