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技术经济活动,技术创新风险是制约创新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存在于技术创新过程的各个阶段,从不同方向对创新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技术创新过程出发,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技术创新过程;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内涵
技术创新过程指从创新构思产生到创新实现,直至创新成果投放市场后的一系列活动及其逻辑关系,包括新产品的营销、新制造工艺或设备的第一次商业使用,涉及技术、设计、制造、管理和商业等活动。具体而言,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由新思想的产生、研究开发、中间试制、批量生产和市场营销等节点组成,它如同一条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的技术创新链条,任何一个环节、节点的削弱或断裂,都将导致技术创新的失败。(图1)
1、构思产生阶段。创新构思可能来自从事某项技术活动的工程师的推测或发现,也可能来自市场营销人员或用户对商业环境和市场需要的感受。
2、研究开发阶段。研究开发阶段的基本任务一般由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组成。企业根据现实技术和市场需求,敏感地捕捉各种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探索应用的可能性,并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3、中间试制阶段。中试阶段是在不同规模上考验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的可行性,解决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技术和工艺问题,以满足生产需要,是技术创新过程不可缺少的阶段。
4、批量生产阶段。按商业化规模要求把中试阶段的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产生出新产品或新工艺,并解决大量的生产组织管理和技术工艺问题。
5、市场营销阶段。该阶段包括试销和正式营销两个方面。其中,试销具有探索性,探索市场的可能接受程度,考验其技术的完善程度,并反馈到以上各个阶段予以不断改进与完善。
二、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指的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终止或失败的可能性。从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看,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会面临三类最主要的风险: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它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包括投资决策风险和投资资金风险。1、投资决策风险具有内生性,源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投资过程不规范、投资项目管理水平低、企业经营不善等方面,主要存在于创新构思与研发阶段。因为投资者的投资对象往往是处于种子期的创新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技术往往尚未成熟或者没有完善的配套支撑技术,其商业模式、竞争状况、产品需求等方面更是存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旦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将会导致不可弥补的损失。2、投资资金风险主要指资金的供给风险,体现为资金供给不足或不及时。具体来看:(1)在研发期间,资金供应不足或不及时将会引起设备、原料的短缺,甚至关键技术人员的流失,导致技术创新项目流产,使得前期投入无法收回。(2)新产品试制生产期间,资金供应不足或不及时将会导致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缺乏,从而导致生产规模不够、单位成本上升或产品质量下降。(3)在创新产品引入市场期间,如果资金供应不足或不及时,企业会因为无法顺利地开辟、扩大市场而贻误商机,导致无法获取利润,甚至不能回收创新成本。
(二)技术风险。从技术风险的属性特征来看,技术风险包括可行性风险和先进性风险。前者指:一项新产品能否按预期的目标实现其技术和经济指标,在研发前和研发过程中是难以确定的。后者指: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的寿命和新产品生命周期在缩短,如果技术本身领先程度不高,可能较易被竞争者模仿,或当更新的技术出现后,原有的技术可能被替代。
从技术创新的过程看,技术风险普遍存在于构思产生、研究开发、中间试制和批量生产阶段;而在市场营销阶段,由于主导技术的出现,产品普遍成型,技术风险会大大降低,但此时企业也会面临来自于其他企业技术模仿与技术赶超的风险。具体来看,构思产生和研究开发阶段的风险主要源于研发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开发技能的有限性,新技术的不完善与不稳定性,以及相关技术不配套、不成熟等不确定性因素。中间试制阶段的风险则主要是由于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不够、中试设备不足、工艺不过关、产品可靠性差、缺少辅助性技术、设计原理不合理和技术性能不稳定等原因造成的。批量生产阶段,企业往往需要调整工艺或新添大量设备,如果工艺能力、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及零部件配套等方面不相协调,或者生产成本无法得到控制都将引起批量生产的风险。
(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结果。一方面在市场营销阶段,由于产品技术本身的不成熟,使得新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有被消费者拒绝或被竞争产品攻击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技术创新的构思产生和研究开发阶段未对技术的市场适应性、先进性和收益性做出科学预测,把创新技术的技术风险带到了市场的商品化阶段;另一方面在新产品的市场导入期,虽然前期技术开发是成功的,但其投放市场后未收到预期回报。这主要是由市场的接受能力、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市场的成长速度和市场开发所需资源投入的强度等不确定性因素决定的。
从新产品推广角度看,市场风险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1、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机选择风险。产品推出过早,新的市场还未形成,市场开拓艰难,产品可能难以找到确切的用户;产品进入市场过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贻误商机。2、产品竞争风险。新产品常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当新产品推出后,竞争对手通过反向工程和模仿,可能很快也会推出竞争产品,侵蚀市场份额。3、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风险。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这就使得消费者对高技术产品的接纳存在着障碍。
三、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有必要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改善组织体系,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及时进行防范和控制,用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成功率,使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根据前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三大核心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投资风险的防范。针对技术创新投资中的资金风险问题,可以从投资和融资两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1、投资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转移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将风险转移或者分散。(1)风险转移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参与保险,此时风险损失的承担主体发生了变化,当技术创新项目失败时,保险公司将承担部分损失。另一种是吸收风险投资,此时项目的承担主体仍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参与风险损失和风险收益的分摊。(2)企业可以利用组合投资工具,投资合适的项目组合,使整体投资风险得到分散。同时,还可以通过组建战略联盟,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参与到技术创新的活动中来,在利益共享的前提下,利用他人的资源和专长来减少单个投资者的资金压力,进而分散风险。
2、融资方面。由于技术创新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活动,企业有必要采取多渠道筹集创新资金,使创新的投入风险多方分散,共同承担。主要的融资渠道有:争取政府的直接资助、争取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争取商业银行的科技贷款和风险贷款,当企业实力允许时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募集社会游资。
(二)技术风险的防范
1、做好技术的经济论证和评估工作,即对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可行性以及经济性进行仔细的分析论证;对创新活动实施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使技术创新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在开发和生产上具有可行性,在市场上具有竞争性。
2、在选择和开发具体创新项目时,企业应严格地论证和筛选技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技术组合,从源头上降低创新项目的风险系数,增加创新成功几率。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内部组织结构,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组织形式,促使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
3、企业有必要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即在技术研发应用过程中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将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合理、高效地应用到技术创新中去,对风险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4、企业应具备战略眼光,时刻关注目标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跟踪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动态,做好技术预测与技术扫描的战略准备,以免落入潜在的技术陷阱。
(三)市场风险的防范
1、科学地开展市场调研与预测活动,从技术创新活动的源头减少市场风险。企业必须紧密跟踪消费者的需求状态,利用科学的调研方法,对供应商、中间商、社会公众、目标顾客、现有的竞争者以及潜在的竞争者等各方情况做深入调研,寻求最佳市场机会。市场调查时,应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对调查结果应反复审查;预测时应尽可能提高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由于预测风险而带来的决策失误。
2、处理好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之间的界面关系。研发阶段,研发部门应同营销管理部门共同测度顾客需要,参与顾客沟通过程,按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或工艺的设计并及时改进。中试与生产阶段,营销部门应在产品原型工作进行的同时及时将市场信息引入创新过程,拓宽创新构思、制定创新产品营销规划,将产品设计推向市场概念的质变阶段;制造部门则应尽早与营销和研发部门共同协作,确定工艺流程,为顺利进行商业化生产早做准备。
3、合理开展新产品营销活动,完善营销体系,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市场前景、顾客偏好及经营目标,采取切合实际的经营策略、产品策略、销售策略和竞争策略实施新产品营销;通过建立和培训高素质的销售队伍和售后服务队伍,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实现与消费者的良好沟通,增强顾客的满意度,尽快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知名度,为市场的跟进者设置一定的进入壁垒,防止市场份额被侵蚀。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