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8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2/1

作者

□文/李林强

浏览次数

809 次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消费市场的警示
  一、美国次级房贷危机
  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贷款的行为。在美国爆发的这场次贷危机又叫做次级房贷危机,是指由于美国利率上升,房市持续走冷,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进而使得由这些房贷所形成的投资基金被迫关闭,投资者、消费者信心大减,股市剧烈震荡而引起的金融风暴。这场危机是在2006年初显现,2007年8月开始从美国席卷到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在今年,这场危机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政府在比较短的周期内进行了相反的利率政策,而且美国房市由一路走好进入了持续降温的冰冻期。在2001~2005年的5年时间里,美国房市持续升温,房价持续攀升,而在这一阶段,美国的贷款利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美国是一个由消费主导的市场,由于持续5年的贷款低利率使得那些收入不高的人更加放心地进行贷款购房。而美国银行界,次级抵押贷款机构都认为美国房市将会持续乐观,贷款的坏账可能性极小,即使出现了违约的可能,由于很好的房市也可以通过变卖收回自己的贷款。但是从2006年开始,美国房市持续降温,利率又开始提高,利率的上升使得贷款者的还款压力增大,许多原来信用等级就不高的贷款者出现违约的可能性陡然增大,使得银行收回贷款出现困难。
  可以看出,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消费市场的金融监管不力造成的。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型国家,在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有2/3是由消费拉动的,这些消费多数都是由信用贷款来提供的,而不是居民的实际收入,也就是说,美国市场的消费很大一部分是靠贷款形成的。据统计,截至2008年7月份,美国的消费信贷总额约为2.45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上年GDP的18%。美国市场长期乐于透支消费,以至于最近两年它的国民储蓄率是负值。由此可以看出,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长期的不理智消费以及缺乏对消费市场的监管而造成的。
  二、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市场结构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每年的经济增长大部分是由高速增长的对外出口拉动的。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伴随着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2006年下半年,中国又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使得人民币持续升值,新《劳动法》的颁布等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国的出口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面临困境,选择产业升级是必需的,而加大消费对提升经济增长的作用显的更为重要。在今天的中国,透支消费行为已经无处不在,甚至已经出现了所谓的“房奴”、“车奴”、“卡奴”等称谓。
  在驱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投资、出口、消费)中,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提升力已经逐年提高。中国的城镇人均纯收入已经由2002年的每年7,703元增长到2007年的每年13,786元,增长率高达78.97%。农村人均纯收入也由2002年的每年2,476元增加到2007年的每年4,140元。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减小到36.3%,而这一指标在1997年时高达46.6%。这些经济数据都充分地说明,中国的国民消费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随着消费力的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自然随之提升,一些信贷消费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2,456美元,在最近几年,中国的消费年增长都在10%以上,而在未来的十年里消费也将继续快速增长,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总规模预计将会超过30亿元。而这一巨大的消费规模势必将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上半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高于消费增速的幅度在缩小,这意味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大。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消费市场已经在中国逐渐成长起来,并且将会逐渐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消费市场成长并且进一步扩大的时候,必须认真审视美国今天所发生的由于消费市场监管不力而引起的大规模经济危机。如果不加强对市场经济运行的调控和消费市场的监管很可能使得中国逐渐走入美国模式。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消费市场的警示
  中国现在的房市消费市场与美国次贷危机前的房市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自2002年以来,中国房价一直都在持续上升,购买商品房已经不是工薪阶层在短时间内可以考虑的事情。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可以看出,房价水平比2006年上涨了7.6%,居民住房价格上涨了4.5%。在那些出售的房屋中,大量都是由住房贷款形式购买的,这就涉及到了贷款消费的经济泡沫问题。而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也是这样的状况。据相关部门统计,2000~2005年全美房价上涨了58%,年均上涨超过了10%。在这5年里,美国房市一直处于快速的发展之中,2005年美国一共建造房屋200万栋,而这一数据是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值得说明的是,在这些房屋的出售中大多数的买者都是次级贷款者。进入2006年,房市价格开始大幅度的下降,这样的房市情形使次贷危机初露端倪。2007年美国房市继续低迷,使得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可见正确的调控房市市场十分必要,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
  从2005年以来,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使得人民币持续升值,而且国内的通货膨胀率持续提高。为缓解持续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家一直在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解决经济市场运行中的问题。而对于解决高通货膨胀问题,货币政策无疑是比较有效的。高通货膨胀率就是由于市场上货币供给量严重增加造成的,而解决市场货币供给量过多的问题就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解决。较高的利率会使得消费者减少支出,而投资者由于利率的提升也会减少投资。然而,较高的利率势必会对大量的房贷者和房产投资者产生影响:一是对房地产开发者的影响,这可能造成开发商资金短缺;二是还款成本提高对贷款者的影响,可能造成贷款违约率上升。通过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可以看出,利率短时间内剧烈的反向变化也是引起危机的罪魁祸首。2006年以前,美国货币市场持续的低利率,由于贷款的成本比较低,使得大量的次级房贷者敢于购买住房。而在2006年以后,美国货币利率却持续走高,使得次级贷款者的还款压力陡然增加,违约的可能性提高,从而引发了这场金融危机。由此可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必须要注意持续性,以及对市场的冲击效应。
  四、健全金融市场、消费市场监管与保障体系
  1、在加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同时,重视消费结构的转变。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最近十年里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随着GDP的大幅度提高,人均居民收入也有着较大的提高。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已经越来越强了,购房买车以及一些过去只有在西方才会出现的高消费也开始在中国出现。通过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增长也是中国政府所乐见的。但是,在提高消费作用的同时,要重视消费结构的变化。在中国,大多数的高消费还是信用贷款提供的。这种信贷手段要求经常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进行合理性的评估,以避免不理性的消费出现。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为贷款消费提供良好的信用保障。信用评级就是对贷款用户进行信用考核与还款评估,从而按照等级给予贷款额度,同时包括对基金投资的信用评级。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贷款无法收回的可能性。美国次贷危机的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是由于信用评级机构对次级贷款打包形成债券过程中的信用评级不够完善造成的。健全信用评级对于中国消费市场的长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十分必要。
  3、积极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国家鼓励金融创新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信贷就是一种金融创新,它为许多现实能力有限的人提供了很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对于金融创新必须给予严格的金融监管,保障它的正常运行。信贷本身是适应消费的需要,带有很大的风险性,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旦缺乏必要的金融监管,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困难,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4、注重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性与一致性。国家宏观调控必须切实分析所可能带来的外部性,以及对经济中相关产业的冲击性。要保持经济政策在周期范围内的一致性,尽量避免短时间周期内的调控政策的逆向变动。而且要对经济运行中的热门产业进行定期的泡沫分析,保障经济运行的科学合理。
  5、应建立国家特别储备资金,以应对经济中可能出现的资金链断裂情况,在危机时期稳定投资者与消费者的信心。对于政策敏感型产业,国家应该建立一个特别的储备资金体系,防止在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资金链断裂情况。储备资金还可以用来应对由于宏观调控对经济短时间内的影响。一旦经济出现不景气情况,还可以作为资产来稳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以便在短时间内恢复经济。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794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