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是知识共享,知识共享的实现受企业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员工知识共享的能力会直接影响企业知识共享的实现绩效,而企业内员工知识共享的能力往往参差不齐,如何培养员工知识共享的能力就成为企业知识管理成功实现有效知识共享很重要的课题。
一、员工知识共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是知识共享,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效率会更高,知识创造的附加值会更大。而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因此每个员工的知识共享能力对企业知识共享的成功至关重要;员工的知识共享能力对员工自身的工作和可持续发展也很重要,员工不仅要用创造性的方式应用知识,而且要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知识,在共享中才能有效地交流,充分发挥知识的增值作用,从而实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
二、员工知识共享能力的内容
员工知识共享能力是指员工根据工作需要持续学习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且有效输出知识的能力。知识共享能力不仅包括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输出知识的技能,还包括知识共享的观念与意识。
(一)知识共享意愿。员工对知识共享认识不同,也会影响其知识共享的态度。有的员工认同知识管理,认为知识只有在与人交流、共享的过程中才能激发更多的思想,从而实现知识的创造、价值增值,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有的员工认为,知识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只有保留这些财产才能维持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提高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同,建立积极共享知识的意愿很重要。
(二)持续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对员工个人而言,养成终身持续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的习惯与能力,就等于找到了自我发展与实现的动力源。在持续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员工通过不断的知识获取战略分析、对已经获取的显性知识归类整理、对隐性知识挖掘表达,更加清楚自己的知识需要,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专长,在企业中成为知识交流、共享的重要元素并能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机遇。
1、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获取能力是指根据个人所在企业的行业、性质、个人在社会企业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职能、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个人专业背景等,分析自己需要哪些知识,从而制定学习计划、获取知识资源的类别,有计划地建立个人知识专业资源库。
2、显性知识整理能力。显性知识整理能力是指使已经获得的显性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能力。整理已经获得的知识,结合知识战略获取分析,更清晰地梳理知识资源库的框架体系,有目的地进行相关知识的查漏补缺,使知识框架日趋完善。
3、隐性知识挖掘能力。隐性知识挖掘能力是指使个人隐性知识清晰化、显性化的能力。充分挖掘和提取隐性知识,实现“无形知识”的“有形”化,并将其与显性知识的框架结合起来,为今后知识的利用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知识输出能力。知识的学习、储备是为了更好的使用,知识输出能力对员工至关重要。
1、知识交流共享能力。知识输出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能梳理自己的知识,有条理地表达,有效地与人交流知识,在交流共享中相互激发,形成新的知识组合,使知识价值增值。
2、知识应用创新能力。员工学习掌握了知识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并且不断创新知识,这种能力才是企业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3、总结提炼能力。员工在工作中及时记录自己知识应用的收获及疑问,从而积累工作经验,使显性知识凝固化,形成个人的隐形性知识。通过不断地总结反思,更进一步明确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可以提高知识交流与获取的效率。
三、员工知识共享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并不是自动进行的,而是受员工自身因素及企业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员工层面的影响因素
1、员工个性的差异。每个员工都有各自的成长背景和经历,有着不同的个性,他们的思维、表达及跟人的交流方式都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其知识共享的意愿和能力形成差异。
2、员工基础知识的差异。员工受教育程度不同,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体系,使其能够共享的知识价值有差异,这也会影响员工的知识共享意愿和能力。
(二)企业层面的影响因素。员工知识共享意愿和能力除了受自身因素影响外,还受企业中诸多因素的影响。
1、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习惯,是企业内的氛围,它从价值观、制度、行为、物质四个方面影响员工的知识共享意愿和能力。如果一个企业有创新的价值观,有学习的氛围,领导层重视知识共享,并且身体力行,员工之间也有信任和交流、共享知识的氛围,而且有相应的制度保障,这个企业中的员工知识共享意愿就强,在经常性的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共享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2、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会影响员工的知识共享意愿和能力。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层级少,员工与各层级之间交流、共享知识过程中,信息流失少,共享效果就好,员工的共享积极性就会受到鼓励;反之,如果一个企业组织层级结构多,员工与各层级之间交流、共享知识过程中,信息流失多、误差大,共享效果差,员工的知识共享意愿就会受损。
3、企业技术设施的影响。企业技术设施是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的工具和手段。企业技术设施好,员工之间共享知识的渠道畅通,工具得力,共享效果就好;企业技术设备不完善,员工缺乏知识共享的工具,共享渠道不畅通,就会影响知识共享的效率。
四、员工知识共享能力的培养
(一)员工知识共享能力的培养主体。员工知识共享能力的培养主体有两个:一是员工自身;二是企业。员工在自身不断地学习、工作与交流中积累知识、管理知识、提高认识,提高对知识共享的认同,从而提升自己知识共享的意愿和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文化引导、制度约束、实施激励等措施来培养员工的知识共享意愿和能力。
(二)员工知识共享能力的培养措施
1、员工自身的努力
(1)员工个人学习。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型社会,员工只有不断地学习,并且把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保持自身持续的发展与竞争力。员工在不断地学习、工作与交流中积累知识、提高认识,提高对知识共享的认同,对知识共享的认同,从而提升自己知识共享的意愿,培养知识共享的能力。
(2)员工个人知识管理。员工在持续的工作、学习过程中,积累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知识管理,才能组织、整合自己的知识资源,提高知识的利用率,更清楚自己的知识需求,在知识共享过程中贡献有价值的知识,也更有效率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2、企业培养
(1)高层重视,文化引导。企业员工知识共享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高层给予足够的重视,分配足够的资源。企业文化对员工有引导激励功能,企业可以营造创新的价值观、学习、信任的氛围,员工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中工作,知识共享能力会逐步得到开发。
(2)多种途径,全面提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远景以及员工的职位特征来制定培训体系,帮助员工吸收知识、整合知识、交流分享和创新知识。举办各种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提高对企业宗旨、制度、文化的认识,明确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提升员工知识共享的意愿和能力。员工知识共享能力培养不局限于课堂培训,还可以通过体验式学习、网上学习、导师制学习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
(三)制度激励与约束。企业要建立扁平的组织结构方便员工进行知识交流,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对知识共享绩效良好的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对知识共享不积极、绩效不好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从反面激励员工的知识共享意愿。
(四)提供完善的技术设施。企业提供完善的技术设施,给员工一个知识共享的技术平台,员工可以很方便地发布自己的知识,也可以快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可以激发员工知识共享的意愿,提升员工知识共享的能力。
企业知识共享的实现绩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员工知识共享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全面认识了员工知识共享能力的重要性、内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培养措施,可以极大地提升员工知识共享能力,以保障企业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