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59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8/12/1

作者

□文/孙志新

浏览次数

1745 次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提要 我国金融业已全面开放,面对大举进入的外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拥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商业银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全面开放;商业银行;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向外国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在全面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的经营将没有地域和业务上的限制,使我国商业银行不仅面临国内银行,而且面临外资银行从资本到业务、从技术到人才的全方位竞争。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在组织模式、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加快经营转型,系统地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
  (一)经营理念的差异。外资银行长期根植于市场环境中,通过竞争机制的洗礼,已形成了一套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银行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1)市场导向理念。外资银行从战略目标的确定到经营策略的选择都是建立在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2)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外资银行都有着全面风险的管理意识,在行为上,谨慎和理性判断;在范围上,多种类和各环节和全行员工进行风险防范。(3)成本收益比理念。外资银行在意识上,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日常运营都必须接受成本收益比的约束。(4)产品创新理念。外资银行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在实践中构筑了一套严密高效的产品创新机制。
  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很多都缺少明确、科学的经营理念和发展规划,在经营方针、产业定位、业务选择等诸多方面,比较粗梳,甚至模糊不清,乃至于造成商业银行之间在市场、客户、业务功能、产品服务等方面同构化倾向较为严重。
  (二)业务结构的差异。外资银行特别注重优先发展增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以及其他不占用资产但收益甚高的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不断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将会大大增加其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般说来,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比、中间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是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两指标的指标值越大说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综合竞争力越强。2005年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比为54.2%,国内商业银行该指标的平均值为14.97%;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9.7%,国内商业银行该指标的平均值为3.4%。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上述两项指标值,外资银行均高于国内商业银行。
  (三)经营范围的差异。目前,外资银行大部分采用综合经营方式,而我国仍然实行较为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前25位的大银行中,除我国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外,其余均采用综合经营模式。众所周知,欧洲大陆一直都采用全能银行模式。英国、日本等国曾采用分业经营,但分别与20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末之后开始综合经营。分业经营曾经最为严格的美国也于1999年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相互跨业经营。与综合经营的外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将会处于不平等竞争的地位。
  (四)创新能力的差异。由于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决定了其在新产品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2003年外资银行推出了结构性存款、国际国内保理、卖方付息票据贴现等创新产品。2004年外资银行继续推出了众多的金融创新产品。在零售业务方面,适时推出了外汇远期、外汇掉期、外汇期权等自资金交易产品。在公司业务方面,外资银行从企业客户的需求入手,大力开发能为客户提供便利的金融产品。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近年来在经营上力求创新,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总体上创新能力仍显不够。
  三、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几点建议
  (一)适度发展投行业务。投行业务在我国基本上由证券公司承担。投行业务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可以开拓的业务领域包括:第一,融资券业务。这在金融脱媒趋势下,不仅可以巩固客户,而且可以有效实现业务结构的转变,并以此为基点,扩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第二,代理业务。利用资金汇划和清算系统代理券商结算是国有银行依托健全网络的优势业务。第三,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我国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必须有相关金融机构推荐,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充当这个角色。第四,创业板市场业务。主要是针对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和较好管理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期进行扶持、包装、推荐等一系列融资顾问服务。
  (二)提高非利息收入业务占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当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在不违反现有分业制度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客户的需要,选择重点发展中间业务品种,加强相互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加大业务创新的力度,提高非利息收入的占比。
  重点发展以下几项业务:一是由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银行证券等所组成的政府证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重要渠道;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进,防范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用利率、汇率波动进行投资的衍生业务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企业资金管理、投融资需求的高涨和购并活动的增加将推动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的现金管理、财务顾问、信息咨询等业务的发展。
  (三)拓展个人银行业务。拓展个人银行业务要明确个人银行经营的实质是客户不是资金,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优质客户上,占有了优质客户就等于拥有了发展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对策有: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系统、完善营销组织体系、创新个人金融产品、加快电子化网络化进程、提高专业人员素质等。拓展个人银行业务,要一切工作以服务客户为出发点,使其渗透到银行工作的各个环节;树立起市场观念、客户观念和营销观念,增强“市场和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理念,加强产品创新,向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留住客户,扩大优质客户群体。
  (四)加快综合性金融性控股集团的组建。所谓综合性金融性控股集团,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地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金融控股集团在整体上可视为综合性银行,又能适应分业管理的要求。
  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1)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强化经营创新、规范经营、防范风险的制度条件;(2)加强产品研发,提高综合经营的技术支持能力,培养综合经营的人才;(3)进一步增强防范综合经营风险的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4)加强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综合化经营的发展。
  四、结论
  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情况下,外资银行的进入是一把双刃剑。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不利于我国银行业的生存。然而,对推动我国银行业的彻底改造,引进外资、先进业务品种和管理经验及强化竞争机制等方面是有利的。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外资银行进入的机会,与外资银行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利用其多方面的优势,全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何世红,高强.中国金融[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48-154.
[2]钱红华.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6(12),40-42.
[3]邱伟超,赵灿.商业银行如何拓展个人金融业务现代金融,2007,(3):3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761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