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科学发展观强调三重企业绩效协调发展。把矢量分析方法应用于三重绩效评价研究中,通过矢量空间的引入,建立分析模型,找到了三重绩效的契合点。兼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分析方法打破了对企业绩效评价中简单求和的传统认识,丰富了三重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静态均衡性综合评价和动态协调性综合评价的绩效评价划分方式,提供了一种简明的绩效分析工具,有助于推进科学发展观在微观层面的实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矢量分析;三重绩效;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如何引导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而这需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但是,我国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经历了多次调整之后,仍然几乎没有涉及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和影响,科学发展观在企业层次的实施机制尚未形成。
20世纪九十年代后,平衡计分卡、EVA、绩效三棱柱等一系列新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涌现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在衡量企业绩效表现时,要综合考虑公司所有的利益关系人,而不能仅限于股东利益;对于绩效评价内容也不能只关注企业财务表现,还应当包括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自Elkington于1998年首次提出“三重底线”的概念以来,企业的三重绩效(财务绩效、生态绩效、社会绩效)综合评价原则迅速被社会各界所接受。这也正符合我国政府提出的“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说,三重企业绩效评价标准恰是在企业层面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
矢量分析为三重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通过矢量空间的引入,建立分析模型,可以找到三重绩效的契合点,这既丰富了三重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又提供了一种简明的绩效分析工具。
二、三重绩效的矢量化界定
矢量,亦称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矢量的原型之一是力,矢量求和可以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不仅与两个力的大小有关,且与两个力的夹角有关。矢量之和(对角线)总是处在相互分离的两个矢量之间,最终结果取决于矢量间的“合成”,体现了综合或者兼顾的特点。矢量分析具有简洁、直观和综合表述的优点,矢量求和的直观图解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建立过程。
根据《韦伯斯特新世界词典》的解释,绩效既包括正在进行的过程,也包括取得的结果。绩效评价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对企业目标实现情况的考量,又为实现财务目标指明方向,既是本次财务管理循环的终结,又是下次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可见,绩效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性,完全可以进行矢量化界定、分析。在三重绩效评价标准下,财务绩效、生态绩效、社会绩效三个方面把整体绩效矢量分解为三个方向独立的分量,开始于共同的起点0,分别用■、■、■表示。■表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和财务目标的实现情况。对于一个健康成长的企业来说,■的方向必定是在企业目标的方向上,只是OF的大小会因企业规模、经营时期、所在行业等有所差异。■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效应,这是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问题,任何企业都有义务对此负责。当■的方向为正时,说明企业在防治环境污染、减少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努力是有效的。■反映了企业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社会价值创造的微观主体,对企业绩效的衡量也要建立在“共同治理”的基础之上,促进全社会的物质、精神生活等多种需要的满足。这样,对企业整体绩效的考察就转变为这三个矢量分析它们共同合成的过程和结果。(图1)
三、三重绩效的矢量分析模型及其特点
根据三重绩效的矢量化涵义,企业绩效评价的要点有两个:对整体效果的考察和对三重绩效之间协调性的考察。协调的本意为“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它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描述了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良性相互关系。这与前文对于绩效的定义相吻合,对于三重绩效的评价也就应当分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
(一)三重绩效的静态评价。为了确定绩效点的坐标,首先分别对三重绩效进行评价。假设,某企业在t时刻取得的财务、生态和社会绩效综合评价值为F(t)、E(t)和S(t)。
1、三重绩效的整体水平。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将三个绩效矢量求和,就得到企业整体绩效矢量■,P(t)为合成值。由此,企业三重绩效矢量和一定是类似于■这样一个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绩效矢量。矢量空间中的每一个点,就是一个特定状态的绩效点。企业绩效就被直观地图形化为分布在这个三维矢量空间中的状态点,如点P(F(t)、E(t)、S(t))。如此一来,企业整体绩效的形成过程就是在一个矢量空间将三重绩效求解矢量和的过程。可用以下函数式表示:
P(t)=■
2、三重绩效的静态协调。静态协调是指三重绩效在t时刻的均衡状态,可以用■与■、■、■之间夹角的大小和方向作为分析依据。夹角的大小显示了企业的经营策略在财务、生态和社会这三个方面及整体绩效上取得的实际效果及它们之间匹配关系;整体绩效矢量方向,由该矢量与三个分量夹角所唯一确定,预示着在当前的经营策略下,三重绩效在未来的共同作用趋势。企业可以调整经营策略以改变整体绩效矢量与三个分量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三重绩效合成效果达到最优化。以整体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协调程度为例,若夹角θ1越小,则表示财务绩效对于整体绩效的作用力就越大,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就越好;若夹角θ1过小,说明企业的经营策略中过于偏重财务绩效,对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则有所忽视,不符合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应当及时调整。为了与整体绩效的判断方向一致,可进一步计算夹角的余弦cosθ1来确定二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同理,可以求得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分量与整体绩效之间的协调度cosθ2和cosθ3。由于这三个绩效分量全面、协调发展对于企业整体绩效有着同等重要的利害关系,所以本文采用了乘法合成方法,来表示三重绩效的整体协调度,以强调各指标间的一致性。计算公式为:
H=■cos?兹■
式中,H表示静态协调度,H越大,静态协调程度越高。
3、三重绩效的静态综合评价。将三重绩效的整体发展水平和静态协调度综合起来,便形成了企业绩效的静态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公式为:
TP=■
式中,TP表示企业绩效静态综合评价值,TP越大,表示静态绩效越好。
(二)三重绩效的动态评价
1、三重绩效的动态协调。动态协调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三重绩效趋于有序方向的动态发展程度,包括大小的变化和静态协调性的改善。因此,可以用整体绩效的变化水平和静态协调度的变化水平来综合反映动态协调度。计算公式为:
DH=■
式中,DH表示企业绩效的动态协调度,DH越大,表示动态协调程度越高。
2、三重绩效的动态综合评价。将静态综合评价模型和动态协调度模型综合起来,便形成了企业绩效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公式为:
SP=■
式中,SP表示企业绩效的动态综合评价值,SP越大,表示动态绩效越好。
至此,本文通过引入矢量空间,建立了三重绩效矢量评价模型。不难看出,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性质、矢量和的“兼顾或综合”特征恰当地反映出三重绩效评价的两个重点方面。这种方法打破了对于企业整体绩效简单求和的传统认识,显示出即使是被赋予同样得分的绩效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因为得分仅仅表示大小,而相同得分的整体绩效可以有无数的三重绩效合成方式,其中真正适合企业经营情况、最有效的合成方式却只有一种。揭示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事中控制和灵活配置资源的重要性,因为仅仅依靠一个绩效纬度对企业整体绩效的拉动力毕竟是有限的。
四、结束语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个健康的企业需要同时在经济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三方面都有显著的表现。三重绩效的矢量分析模型说明了企业整体绩效的形成过程和结果,找到了三重绩效的契合点;三重绩效与整体绩效的夹角指向预示出三个绩效分量对于整体绩效的作用趋势;静态均衡性综合评价和动态协调性综合评价的绩效评价方法,提供了一种简明分析工具。
需要指出的是,现行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只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难以满足企业三重绩效分析的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议国家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尽快建立企业三重绩效的核算制度(如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如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审计制度(如环境绩效审计、社会责任审计),为企业三重绩效的评价和分析提供信息支持和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温素彬,薛恒新,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J],会计研究,2005.4.
[2]Elkington J.Partnerships from cannibals with forks:The triple bottom line of 21st-century business[J].Environmental Quality Management,1998.1.
[3]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J],会计研究,2000.3.
[4]王化成,刘俊勇,孙薇,企业业绩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5.
[5]隋映辉,协调发展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20-21.
[6]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2-18.
[7]曾珍香,顾培亮,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6. |
|
|
|